近期我國中東部地區再次接連出現的大面積嚴重霧霾天氣,讓人們對治理大氣污染的緊迫性更為關切,這也成為兩會期間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話題。在全國29個省份已經發布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霧霾”成為僅次于“改革”的第二大熱詞。而近期某門戶網站統計的數據顯示,“環保”更是超過“改革”,成為2014年兩會上民眾關注的最大熱點。
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3日作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時指出,政協常委會高度關注生態文明建設,科學制定2020年至2050年低碳發展路線圖,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和源頭治理,切實加強以霧霾治理為重點的大氣污染防治。而在2日舉行的全國政協新聞發布會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成為熱門話題,在回答記者關于霧霾治理、消除老百姓“心肺之患”的提問時,新聞發言人表示,空氣污染是目前最大的民生問題,老百姓迫切期待改善空氣質量。為了應對大氣污染的嚴峻形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各級政府也立下了壯士斷腕的決心。
回顧去年的“兩會”熱點和后續環保工作,可以發現一些“兩會”上的熱點議題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如完善垃圾電價政策、提高脫硝電價補貼等。今年的“兩會”,在環保領域仍有多個議題值得關注,包括:進一步加強監管和環境質量第三方監測;推行環境設施市場化和污染第三方治理;推進環保領域的價格改革,包括生物質電價、污水處理價格、污泥處理價格;以及加強農村污染治理等。
進入2014年,業內認為在政策層面應適當降低預期。2月份環保部官員在會議上曾提出將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抓緊編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但考慮到在土壤污染、大型水域污染等領域,國內明顯缺少治理經驗,且資金和模式等瓶頸問題短期難以解決,上述政策年內出臺的可能性不大。
相比新政出臺,加強過往政策的貫徹落實意義更大。“環境監管不力”是當前最為群眾詬病、也是最影響環保投入效果的癥結,加強環境監管是2014年最迫切的任務。國內環境立法情況不甚理想(多數領域標準有待更新或者立法空缺),加強監管的任務更多地落在監測環節,因此環境監測行業被繼續看好,先河環保、雪迪龍和天瑞儀器有望獲益。同時,由于環保行業進入門檻有限、競爭加劇,訂單充足的細分行業龍頭將搶占先機,包括龍凈環保、盛運股份、中電環保、維爾利等。
政協會議亮點多 環保實現全方位發展
iep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