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來臨,一起來看藏在防洪工程中的水景公園
時間:2025-07-03 16:25:28 來源:中國環境APP 作者:中環報記者史小靜
當前,各地正值汛期,各大防汛工程也都進入“備戰”狀態。
然而,記者近日走進北京市通州區“通州堰”宋莊蓄滯洪區二期工程,能看到17公頃的水面、75公頃的綠地、25公頃的濕地,這里已不單單是防洪工程,更是一座復合功能的生態公園。
采用“平戰結合”理念,兼具防洪和生態功能
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讓成都平原成為享譽中外的“天府之國”。北京地勢西高東低,每年汛期都面臨較大的排洪壓力,為保障城市的防洪安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也借鑒“堰”的分水原理,建起一個“通州堰”,通過“上蓄、中疏、下排”三個功能,將防洪標準提高為100年一遇。
據了解,位于通州區宋莊鎮附近的宋莊蓄滯洪區相當于一個“大水池”,可以將河道中的洪水分流至其中,起到“緩釋蓄滯”的作用。
宋莊蓄滯洪區二期工程項目建設方北京建工城鄉集團清河水利相關負責人介紹,宋莊蓄滯洪區位于北關閘以北7公里處,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通過河道清淤、新建堤防及節制閘等工程,區域蓄滯洪量達200萬立方米,可有效緩解壩河流域的防洪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防洪,宋莊蓄滯洪區二期還有一項重要功能,就是凈化水質。
“工程采用‘平戰結合’的設計理念,賦予蓄滯洪區多重功能,現已進入運行階段,在保障城市防汛安全的同時,逐步融入生態景觀功能,實現防洪功能與景觀結合。”北京建工城鄉集團清河水利項目經理李征告訴記者。
據了解,工程滯洪區底部分布著一個個格子狀的鋼筋混凝土池子,池子內鋪墊了5層凈化用的天然濾料,有火山巖、碎石、陶粒,建筑再生料等。汛期時,蓄滯洪區主要是將溫榆河上游水量進行分流,暫時儲存調蓄保障下游河道安全;非汛期時,則用其對溫榆河河水進行水質凈化提升處理。
“宋莊蓄滯洪區二期竣工后,每天有8萬立方米的溫榆河水引入到項目區的潛流濕地。”李征表示,目前,潛流濕地常年保持水面景觀,水域中及四周種植蘆葦、荷花、睡蓮、水蔥、慈姑、千屈菜等品種豐富的水生植物,開闊的水域也吸引了大量鳥類棲息,曾經1750畝荒地現在已經變成了鳥類的天堂。
同時,工程還在環山步道路段種植喬木遮蔭,方便群眾休閑鍛煉,并樹立植物、動物標識牌進行生態科普展示。
資源循環利用,建筑渣土利用率達90%
除了防洪和生態修復,工程還有資源化循環利用方面的實踐。
“起初施工場區為早年尹各莊村垃圾填埋場地,現場土方成分以生活垃圾和渣土為主。通過召開專家咨詢會,確定將工程渣土與生活垃圾的混合物進行分選,生活垃圾按照有關規定消納,工程渣土用于填筑微地形底部和中心區,壓實度滿足設計要求的處理方式,現場實現資源化處置利用。”李征說。
據介紹,為實現土方就地平衡,工程實施渣土分類資源化利用,施工中全程采用三維軟件設計分洪道地形,在滿足生態景觀的前提下,對開挖出來的建筑渣土實施再利用,減少土方外棄,建筑渣土利用率達90%,在降低工程投資成本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據了解,宋莊蓄滯洪區二期預計將在今年開放,屆時,市民走進水景公園,不僅可休閑游玩,還可以通過參觀實物、展板等學習了解水生態、水質凈化、水土保持、首都水情等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