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大污水處理廠供熱項目正式投產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蒸汽,在發完電以后,還能通往污水處理廠繼續發揮“余熱”, 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創新突破。近日,黎明資源至白龍港污水處理廠供熱項目正式供汽投產,依托全長4.5公里的供熱管網,亞洲最大污水處理廠——白龍港污水處理廠,用上了從垃圾焚燒廠輸送而來的清潔蒸汽,每年能夠實現減少碳排放約2萬噸,實現環境與經濟效益雙贏。
年減碳約2萬噸,垃圾焚燒余熱“變廢為寶”
白龍港污水處理廠的供熱項目通汽后,具有20噸/小時的穩定供汽能力,年供汽量可達9.6萬噸。該項目通過采用清潔蒸汽替代原有燃氣鍋爐輔助供汽模式,有效解決了白龍港污水處理廠長期存在的污泥干化蒸汽缺口問題,更將單位生產成本降低超20%。
“污泥干化焚燒的時候需要使用蒸汽,原來我們使用天然氣自己燒鍋爐產生蒸汽,現在集中供熱之后,供熱更加穩定,同時人員、設備也可以節省下來。”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廠長童飛表示,經初步測算,項目通汽后,一年成本可節約1000萬元,每年減少碳排放量約2萬噸。
這一突破性項目背后,是垃圾焚燒廠供熱模式的升級。黎明資源焚燒廠將發電余熱轉化為蒸汽,直供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構建“發電+供熱”雙循環體系,不僅使能源梯級利用率顯著提升,又為浦東環保能源開辟了多元化盈利渠道,成為傳統垃圾焚燒發電行業轉型的標桿案例。
“我們跟白龍港污水處理廠都是城市末端的回收處置單位,一個處置生活垃圾,一個處置城市廢水。我們兩家雖然是不同行業,但位置相近,在能源上發揮互補作用,創新實現了本地區內的跨行業、跨主體的互補合作。”浦東環保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何樂為說。
4.5公里“綠色蒸汽”輸送網,探索能源利用新路徑
面對張家浜畔復雜施工環境,建設團隊開創性運用“bim三維建模+水上浮箱拼裝+雙機抬吊”的集成施工方案,高效完成4個月攻堅。這也是浦發集團所屬浦東環保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在供熱領域的又一次新突破。
浦東環保能源是區內首個利用垃圾焚燒余熱蒸汽對外供熱的企業,自2021年應對行業變革主動求變,依托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余熱可再利用的技術優勢,整合區域能源需求,加速拓展熱電聯供業務,構建可輻射周邊企業的供熱管網,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該企業通過產業鏈延伸打開可持續發展的新增長空間,逐步實現從單一能源供應商向綠色解決方案服務商的角色轉變,為“雙碳”目標下的高質量發展探索可復制路徑。
目前,浦東環保能源已在區內完成黎明資源至向陽工業園、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海濱項目至老港工業園區、海濱污泥處理廠供熱項目投產。自2022年至2024年底,浦東環保能源實現蒸汽供應量25萬噸/年,幫助用戶減少一次能源天然氣消耗2075萬nm3,二氧化碳排放減少約4萬噸/年,相當于8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碳排放。目前該企業正穩步推進海濱至上飛基地供熱項目,額定設計供熱量8.3萬噸/年,預計年底前實現正式供汽;未來,黎明資源至白龍港污水處理廠通過增加供汽點的形式年供汽量將提升至15萬噸。
上觀號作者:浦東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