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再思考:中控信息智慧城市價值理解與5T之路
時間:2022-03-31
來源:中控信息
智慧城市的概念由來已久,我們一起經歷過起步階段理念超前實踐的“理想主義憧憬”,收獲過發展階段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政務、智慧醫療等各領域的“多點開花喜悅”,也感受過面對新冠疫情時的武漢和極端天氣時的鄭州那種系統失靈的“質疑與傷心”,更體會過在數字經濟大發展背景下市場經過去偽存真之后的“價值認可欣慰”。
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怎么樣才稱得上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和數字城市、智能城市、未來城市有什么區別?……這些是所有智慧城市從業企業平時被問及最多的問題。回顧市場與技術的發展,或許不同時期不同主體會有不同的理解與答案。作為一家在智慧城市賽道中長足發展的領先企業,浙江中控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控信息)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抓住市場的本質,為智慧城市持續輸出更大的價值。特以此文,闡述與分享基于中控信息自身實踐與總結的智慧城市“再思考”觀點。
變化中找不變:城市發展的永恒難題
城市發展水平是現代文明的標志和象征。關于城市,古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德有過這樣的概括:“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也正因此,“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追求”與“有限的城市資源承載和供給”之間的矛盾,成為了一代代城市管理者需要用“智慧”去解答的永恒難題!
不變中挖內涵:難題背后的本質問題
進一步解構城市的本質,可以理解為:通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集中供給,在空間、環境、能源等有限資源條件下實現生產效率和居民幸福感提升的復雜功能網絡平臺。交通擁堵、城市內澇、能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彰顯了基礎設施動態服務能力和效率的不足;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問題是公共服務供給量與服務水平不足的體現。在工業時代,我們通過發明和生產更多的產品,創造更多的城市空間來滿足需求的增長。但資源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永遠維持這種增長。
所以在當今數字化時代的背景下,我們更多的希望從科技上尋找答案。新一輪城市更新,也就是智慧城市的變革,不只是我們平時看到的政府信息化和公共服務數字化,其本質是通過數據和計算使有限的存量資源能發揮更大的效率。而這一切需要能“全面感知、自主診斷、動態調節、持續學習”的新型基礎設施支撐,來實現城市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進而推動城市運行和治理的精細化、現代化。
內涵中凝目標:核心價值的理解提煉
回顧歷史發展,雖然不同時期、不同技術、不同思路下所用的“智慧”路徑不同,但從目標價值角度來看似乎是一致的。如果把這些“智慧城市”的目標提煉一下,可以總結為以下五大方面:
(1)安全(Safety)
守護城市生命線,保障公眾日常生活和經營活動必不可少的水、電、氣、熱、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可靠運行,提高城市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打造安全韌性城市。
(2)低碳(Low-Carbon)
關注和重視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代價最小化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用低碳環保的思維、技術來改造城市的運行方式,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構建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打造低碳環保城市。
(3)增效(Efficiency)
提高基礎設施和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跨部門協同和生產要素流動,用科學的方法合理配置資源,從而提升綜合運行效率,促進經濟與產業發展,打造高效便捷城市。
(4)善政(Governance)
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提高決策的科學性,促進精細化治理和人本化服務,用“智慧”的方式調和城市治理的“剛性”和服務于民的“柔性”,打造善政親民城市。
(5)惠民(Better-Life)
城市發展以人為本,聚焦百姓生活的“難點”、“痛點”、“堵點”,打造便捷化、智能化、精準化的場景,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讓城市更有溫度,打造幸福宜居城市。
目標下建支撐:核心技術的聚焦深化
這五大目標需要用哪些技術來實現呢?“云物移大智”(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是智慧城市業界具有普遍共識的五大核心技術。而我們覺得,智慧城市如果單憑這些技術是做不好,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城市真正需要的“智慧”,不僅依托科學技術,關鍵還要“懂”城市。
中控信息自1999年成立以來,傳承和優化中控集團在智能控制和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的優秀技術創新基因,深耕行業20多年,從智能化起步,逐漸擴大智慧城市業務版圖。分別在城市交通、軌道交通、公路交通、智慧水務、智能建筑、智慧文旅、智慧管廊等領域取得了不菲的業績,同時也沉淀了豐富的技術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的軟硬件產品,是業內領先的基礎設施數智化平臺與解決方案服務商。
通過近5000個項目的實踐探索,中控信息攜手客戶一起,將前沿技術和對城市問題的思考與理解充分結合,讓智慧城市從概念逐步走向現實。面向“安全、低碳、增效、善政、惠民”五大目標,打造了ET(裝備技術)、A-IoT(物聯智控技術)、DT(數字孿生技術)、IT(信息技術)、OT(運營管理技術)相融合的5T技術,賦予各類基礎設施“智慧”的力量。
(1)ET(裝備技術)
裝備(equipment)是智慧城市在物理空間內的全面觸角和數字化界面,也是傳統城市智慧化提升的前提基礎和公眾最直觀能感受到的前端載體。諸如,有了新一代交通數智化裝備的支撐,道路能在智能紅綠燈和實時可變車道指揮下變得更流暢;有了新一代智慧水務裝備的支撐,城市供排水在生產工藝、綜合調度、質量保障等環節能根據實際情況和提前預判智能運轉……
所以ET(裝備技術),不僅包含傳感器、機電裝置、控制系統、顯示設備等裝備的內在技術,還包括其承載的業務流程、關鍵工藝、異常特征、調節機理等行業技術。中控信息面向傳統基礎設施數智化提升,融合行業理解與智能算法,研發適應數智化(數字化+智能化)要求的裝備,不斷提升“端”的“智慧”。
(2)A-IoT(物聯智控技術)
傳統IoT(物聯網技術)大多只關注“萬物互聯”,主要解決各類終端設備多形態、多協議的融合接入問題,往往忽視了單向采集這些數據的同時,還需要構建“處理、分析、判斷、自動控制執行”等閉環管理的配套能力。
中控信息面向更廣義的A-IoT(AT+IoT),把物聯網的邊界從單純的IoT拓展至AT(自動化技術)。將設備接入、數據采集、SCADA、邊緣計算、數據轉發、遠程運維等技術充分融合,搭建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雙向通道和霧計算能力。實現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機、物”的互聯互通、主動思考與智能控制,不斷提升“邊”的“智慧”。
(3)DT(數字孿生技術)
DT(數字孿生技術)由于早期技術的限制和部分廠商的引導,僅停留在物理空間和靜態數據的3D可視化層面。雖然建模精度和運行流暢度在不斷提升,但目前行業應用價值仍非常有限。智慧城市真正需要的數字孿生技術,是將原有“人類社會+自然物理社會”的二元城市,拉升到“人類社會+自然物理社會+數字社會”三元空間的有效方法。所以,如何疊加智慧城市更需要的車流、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管理流等動態信息,形成虛實融合的實時映射、互操作和仿真預判,才是數字孿生技術讓數字世界“活”起來的關鍵。
中控信息通過多年技術沉淀與打磨,形成的數字孿生平臺和配套服務,能夠構建適應運營與治理需求的動態數字孿生等價信息模型,有效疊加A-IoT動態數據,通過仿真、分析、數據挖掘、業務優化等技術,幫助管理者更好地發揮數據的力量,回溯過往、洞悉當下、預見未來,不斷提升“腦”的“智慧”。
(4)IT(信息技術)
IT(信息技術)包含“ABC技術”(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技術、Big Data大數據技術、Cloud云計算技術),是在上述技術形成的基礎之上,結合行業特點進行信息綜合應用的過程。
中控信息深耕行業,持續結合不斷迭代的行業治理與服務需求,運用信息技術創造更多行業智慧應用,不斷提升“云”的“智慧”。
(5)OT(運營管理技術)
好的“智慧”系統,不僅在于優質的規劃和建設,還在于長效運營和持續優化。這就離不開OT(運營管理技術),它看似是人的“智慧”,更是信息系統“智慧”的有效補充,也是信息系統“智慧”的價值延續。
中控信息充分結合城市交通、公路交通、軌道交通、智慧水務、智能建筑、智慧文旅、智慧管廊等領域行業特點、積累行業數據、尋找運營管理規律、為更多客戶創造價值,不斷提升“用”的“智慧”。
綜合來看,5T技術是城市積極擁抱數字化的有效路徑,它既有融合應用的整體性,也有分層次應用的解構性?梢钥偨Y為:“ET+A-IoT”實現了城市的數字化,“DT”構建了物理城市和數字城市的映射和互操作空間,“IT+OT”完成了數字的城市化。正是有了這樣的城市與數字的融合、循環和螺旋促進,才能不斷開創現代城市文明進步的空間!
明確5大目標,心中就有了智慧城市不斷前進的方向;掌握5T技術,手中就有了開啟智慧城市的鑰匙。這就是中控信息一直追求的“5大目標”和不懈堅持的“5T之路”。也是我們基于對智慧城市目標價值和發展本質“再思考”之后,更加堅定會持續走下去的企業發展之路、客戶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