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發布:《小區管道直飲水專題報告》來啦!
時間:2021-08-03 09:33
來源:E20供水圈層
2021年7月22日,在“2021(第六屆)供水高峰論壇”的現場,E20供水研究中心高級行業分析師陳婭發布了《直飲水的模式實踐與思考——小區管道直飲水專題報告》,并選取部分報告內容進行分享交流。以下為報告發布時的演講內容整理:
圖 E20供水研究中心高級行業分析師陳婭
是什么在推動優質水發展?
首先,是人民在優質水方面是有需求的,這也是最首要的原因。我們從凈水器、包裝水的銷量增長當中就可以看到;其次,隨著需求人群的逐漸增多,可能會涉及到公平性的問題,我們需要讓越來越多有需求的人都可以享受到優質水服務;最后,是水資源層面。我們的水資源是有限的,并且有不同種類,有比較優質的水資源,也有相對普通的水資源。將不同的水源對應不同的制水工藝和終端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優質水的核心是高品質,是對結果的描述詞。只要到用戶終端的水是優質的,它就符合優質水的概念。至于實現的過程,則有各種各樣的形式,我們將其中一種最為理想的形式稱之為“五優”,即優質水源、優質水廠、優質管網、優質龍頭、優質服務,從而實現在原水、制水、輸配、終端、服務五個環節的全流程優質供水。“五優”是比較理性化的狀態,也是長期努力的目標。
什么是直飲水?
直飲水是優質水的一種表現形式。概括來說,直飲水是指以自來水或水源水為原水,經深度凈化處理后,滿足相關國家標準,可供直接飲用的水。相對其他形式的優質水而言,直飲水具有便利性、安全性、環保性,經濟性,具有隨取隨用、擁有較為專業的后期維護、無需包裝、價格實惠等優勢。綜合來說,直飲水是我們比較好的選擇之一。推廣直飲水在一定程度而言,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對于高品質飲水的內在需要。
報告發布的背景與目的
(1)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需求是存在的,有越來越多的用戶想要用上直飲水。本報告希望能夠給各地政府以及企業提供一些參考,進一步推動直飲水業務的發展,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十四五”時期,在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而直飲水則是供水服務中一種更高要求的體現形式,其發展順應了時代趨勢;
(3)目前的自來水的價格機制存在很多的痛點,導致很多供水企業水價倒掛嚴重,無法實現收支平衡。雖然有關部門已經在積極推進價格機制相關改革,但是短時間內水價機制還是較難有十分突破性的進展。129號文的相關規定也允許延伸服務收取合理費用,而直飲水在大部分地區被劃分在延伸服務的范疇里。
綜上,從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看,開展直飲水業務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配合社會的進步和城市的發展;從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開展直飲水業務能夠幫助供水企業尋找新的收入來源,讓企業運行得更加良好。E20供水研究中心之前也做了相關調研,很多供水企業確實也有這方面的想法。
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五個方面:(1)宏觀背景方面,簡析“十四五”時期的內外部環境變化,直飲水的市場機遇分析;(2)水質標準與技術規程方面,進行標準分析以及標準間的對比;(3)直飲水模式方面,分析常見模式的優劣勢,具體解析小區管道直飲水模式,如開展形式、供水企業參與程度、建設與運營成本、價格標準等以及存在的問題;(4)在案例分享方面,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供水企業(包頭、濟南)與設備商(源潔水務)案例;(5)在趨勢方面,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隨后,陳婭選取了少部分報告內容,在論壇上進行分享:
常見直飲水模式
圖 常見的直飲水模式優缺點分析
常見的直飲水模式主要分為六種,分別為全城水龍頭直飲、小區管道分質直飲水、高標準二次供水、社區自助直飲水站、公共區域直飲點、家用終端凈水器。其中和供水企業比較相關的是前四種,后兩種更多是設備商在參與。每一個地方在經濟條件、社會背景、水資源稟賦、用戶用水習慣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綜合來看,小區管道分質直飲水是目前適用于大部分地區的一種直飲水模式,雖然相較于全程水龍頭直飲來說,在用戶范圍和用水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就現實情況而言,很多地區目前不具備全面推進水龍頭直飲的能力。就調研情況來看,目前大部分地區的供水企業也是傾向于用小區管道分質直飲水的形式去推廣直飲水業務。
小區管道直飲水的展開形式分為三種:單點式、片狀式和全市普及。具體區別見下圖:
圖 小區管道直飲水的開展形式
供水企業的參與程度分為兩種,一種是全程參與,另外一種是僅參與建設環節。建設成本主要分為管材及附件、安裝施工費、水處理設備及水表三大部分。其中,管材及附件成本和安裝施工費成本比重較大,在七八成左右;水處理設備及水表的成本占兩三成。
小區管道直飲水的問題及建議
第一, 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強。在試點時期,需要政府給予一定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推動試點項目順利落地,并在模式較為成熟后,選取適當的時機,及時出臺更具有針對性政策和標準類文件,以全力推進全區域的直飲水工作的開展;
第二, 資金籌集機制不完善。隨著小區管道直飲水逐漸規模化,各方的資金分配比例如何合理確定將變得愈發重要,尤其對于既有小區而言,用戶出資的難度較大,如全部由企業承擔建設費用,則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資金壓力,還需探索更具有可行性的資金籌集模式,多方共擔;
第三, 投資回報周期受入住率影響。一般情況下,新建的小區大約需要3-5年的時間才能夠達到較為理想的入住率。這也是目前大部分小區管道直飲水無法實現收支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情況下,供水企業可以嘗試與開發商商定一個保底用水量或入住率,雙方合理分擔風險,或許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這在報告的案例分享中有具體提及;
第四, 既有小區入戶難度大。既有小區有著施工難度大、溝通成本高、資金籌集困難等問題。還需先在新建小區積累經驗,待模式成熟后,再逐步開展既有小區直飲水入戶工程,并可嘗試與其他工程同步實施,減少施工難度,如老舊小區改造、二次供水改造等工程。
第五, 用戶觀念待轉變。中國人的飲水習慣在短時間內無法改變,大部分用戶認為將自來水燒開飲用比直飲水更加安全放心,從而導致了直飲水有水量不足的問題。因此,在加強直飲水宣傳的同時,還需進一步提升口感和服務,讓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從而加大對直飲水的使用量。
未來的發展趨勢
第一, 直飲水的市場發展前景將逐漸明朗化。直飲水具有它自己非常明顯的優勢,隨著各地政策和模式在經驗上不斷的累積和完善,有關基礎也將不斷完善。此外,我們已經在奔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它對于如何詮釋美好生活都有進一步更高的要求。隨著城鄉水平逐漸提高,居民承受能力不斷提升,直飲水的受眾面也將進一步外延。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我們直飲水的市場前景還是比較可觀的。
第二, 供水企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供水企業想要參與到直飲水業務中來。供水服務到終端的工作其實給我們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先決條件,供水企業本身又在專業度、技術、資源等方面擁有明顯優勢。如果供水企業能夠及時介入,對于城市的整個供水安全來說也是一個保障。
第三, 直飲水價格體系逐步隨之搭建。現在直飲水的價格更加傾向于市場化定價,與自來水的價格體系有所區別。目前我們認為自來水是一種基礎服務,直飲水是一種延伸服務,隨著用戶群體的不斷擴大,需要對直飲水價格搭建更完善的監管體系,在市場化和政策扶持當中尋找一種恰當的平衡
第四, 推動水資源進一步優化配置。我們有思考過一個問題,如果所有的水都用直飲水,是不是一種高效的利用?如果單獨建一條直飲水管道,是否能夠達到長期可持續?無論大家采取哪一種模式,直飲水的發展一定要與當地的水資源稟賦、社會經濟條件、居民生活習慣等因素相匹配,并不是一個地方的模式可以適應于全國所有地方。并且,結合污水資源化利用,我國的水資源管理和配置都將更加的精細化,進一步做到“優水優用,低質善用”。
第五, 進一步促進供水服務轉型升級。我們既然擁有了更好的水質,更好的價格,理應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在后期的水質監測方面更加及時、定期、精準,在軟性方面更加便捷化、人性化、智能化。
《直飲水的模式實踐與思考——小區管道直飲水專題報告》已經以電子版形式發布,圈層企業可獲得閱讀權限,更多關于直飲水的思考也在報告中有更加具體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