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青島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新樣本
今年計劃編制實施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建設規劃綱要,再啟動4個區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計劃三年完成82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到2025年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
每個區域都有一張生態考卷。日前,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和膠州市雙雙入選,這是青島市第一次獲此殊榮。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是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最高城市榮譽,也是反映一個區域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雙贏的“金字招牌”。西海岸新區和膠州在全市率先突圍,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樣本,今年我市再啟動4個區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工作,并以此為契機,推動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綠色發展轉型、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
“大生態”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走進位于西海岸新區最大的綠色發展“實驗田”——中德生態園,一棟棟超低能耗的綠色建筑首先映入眼簾。在亞洲體量最大的單體被動房公共建筑——被動房技術中心里,冷熱源來自于地熱,用電來自太陽能光伏發電,生活熱水利用太陽能等形式,各種可再生能源的充分應用和高效熱回收新風系統,將節能做到極致。“僅這一個項目每年可節約一次能耗130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664噸,節能達60%以上。”中德生態園被動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咨詢部部長李碩介紹,如今園區被動房累計建設40萬平方米,在學校、酒店、辦公、住宅等多類型建筑規模化示范應用。
市生態環境局西海岸新區分局局長田向東表示,近年來新區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環境污染責任追究和生態損害賠償;率先開展“環保管家”試點,探索具有新區特色的精準治污、科學治污新路徑;在全國率先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累計清理海岸線130公里,修建藍灣慢行系統和沿海視覺通廊78公里,靈山灣蛻變為最美海灣。西海岸新區將把成功創建示范區作為新起點,進一步拓展生態環境保護的深度和廣度,繼續爭取國家級“美麗海灣”和氣候投融資試點,不斷創造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度,爭創生態環境優良、生態經濟發達、生態生活和諧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典范。
“俺家就在這水溝邊上,之前在屋里都能聞到臭味,甚至還想過搬走,現在好了,臭水溝將整治成生態水塘,旁邊還要修建小廣場,以后吃完飯就可以出來遛遛彎了。”在膠州市鋪集鎮譚家埠村,看著眼前這處正在治理的黑臭水體,村民仲偉談十分高興。
在黑臭水體治理中,譚家埠村統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將廁所污水、廚房污水、洗滌洗漱污水等農村生活污水一并收集處理,實現農村污水根治。膠州市現有農村黑臭水體28處,數量為青島市7個涉農區之最。今年以來,膠州市積極探索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的有效途徑,打出“統、控、治、管”并舉“組合拳”,蹚出了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的新路子。截至目前,膠州已開工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程10個,竣工1處,完成投資312萬元。
在大氣、水環境治理上,膠州不斷創新路徑,尤其在空氣質量全市排名中實現“逆襲”。市生態環境局膠州分局黨組書記、局長杜潤生介紹,膠州市全面構筑綜合防控體系,持續加大資金投入,推進最集約的資源利用,開展最積極的生態建設,實施最嚴格的環境監管,持續構建天藍樹綠水清地凈的人居環境。
2025年劣Ⅴ類水體實現“清零”
生態文明建設是系統性、長期性工程,需要在探索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獲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是書寫綠水青山答卷的新起點,應當充分發揮樣板的示范引領作用,讓“金招牌”成為“活招牌”。市生態環境局生態處處長龔振宇表示,根據國家關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工作部署,今年我市計劃編制實施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建設規劃綱要,同時再啟動4個區市創建工作,以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推動全市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根據生態環境“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城鄉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和劣Ⅴ類水體,美麗海灣初步展現,山水林田海島灣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穩定恢復。
圍繞持續降低污染物濃度、不斷提高優良天數比例、基本消除嚴重污染天氣的目標,我市將突出協同治理,突出精準治理,深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遏制臭氧污染上升趨勢。加強溫室氣體與大氣污染物排放協同控制,深化低碳城市試點,爭做碳中和先鋒城市,探索實施海洋碳匯交易機制,在西海岸新區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
在水治理中,堅持“三水統籌”,以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核心,堅持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統籌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改善,打通地上與地下、城市與農村、岸上和水里,促進單純污染治理向“三水統籌”轉變。在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面治理完成的基礎上,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成為下一步重點。為實現省委省政府關于黑臭水體及雨污混流“清零”的工作任務要求,我市制定2022年-2024年三年行動計劃,消除水體黑臭現象,進一步提升全市水環境質量。同時根據今年我市出臺的《青島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行動方案》,我市計劃三年內完成全市現有82條農村黑臭水體的治理,建立健全監管工作機制,確保黑臭水體長“制”久清。
我市始終堅持陸海共治,突出海灣重點區域的保護與治理,優化調整海岸帶及近岸海域開發利用空間布局,打造綠色可持續的“美麗海灣”。目前,我市正在全力推動靈山灣爭創全國首批“美麗海灣”,爭取再添“國家級”金字招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