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際上,北排改制表面上看是一場迎合上意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但其用意并非如此簡單,北排集團覬覦全國水務市場的野心,以及各路資本對水務市場的看好昭然若揭。
近期北排集團改制,與國投創新組建合資公司,令全國水務市場側目。
實際上,北排改制表面上看是一場迎合上意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但其用意并非如此簡單,北排集團覬覦全國水務市場的野心,以及各路資本對水務市場的看好昭然若揭。
水務市場再添“新軍”
已有40年歷史的北排集團開始了一段新的旅程,就在不久前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轉身,借力基金引入社會資本,從事業單位性質的市政國企成功轉變為市場化的水務公司,進軍全國水務市場的雄心初顯。
據悉,北排集團與國投創新日前簽訂協議,雙方決定組建合資公司——北京北排水環境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北排水環境),共同開發北京及全國的水務市場。
根據協議,北排集團將旗下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和污泥處置等板塊的核心資產作價70億元,裝入北排水環境,國投創新則以30億元現金入股。到2015年,合資公司將在北京中心城區新建和升級日產能達150噸的污水處理廠。
北排集團是北京市老牌水務企業,長期深根于北京市中心城區的污水處理、再生水和管網運營維護,主城區高碑店、酒仙橋等核心污水處理廠均隸屬于北排集團。
而國投創新是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旗下的PE基金,國投等國有股東占股48%,各民營股東占股52%。與純市場化的基金公司不同,國投創新脫胎于國有企業,擁有體制內的資源優勢,管理團隊長期處于市場一線。在接觸北排集團前,國投創新旗下基金就長期看好環保行業,并已經在水務市場有所建樹。
在此次合作方案中,由合資公司出資,吸引社會資金組建規模更大的基金,撬動更多地資金進行未來的市場投資。在完成北京市政府的“三年規定動作”后,向全國擴張,完成從區域性的水務公司發展為千億噸級的全國性乃至世界級水務集團,最后登陸資本市場的宏偉目標。
業內認為,北排集團與國投創新的合作模式能夠在全國類似北京的一線城市及地區進行推廣,資金渠道在為供水及污水處理提供資金保障的同時,也能夠獲取相應的合理回報(公用事業屬性回報),具備一定復制及示范效應。
看好水務市場
北排集團改制看似一場迎合上意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但實際上則從側面流露出北排集團及各路資金對國內水務市場的看好。
從“十二五”的投資額來看,我國水務市場空間廣闊。國務院2012年4月發布的《“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對污水管網建設、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污泥處理、再生水利用等提出具體規劃指標,總投資規模近4300億元,較“十一五”增長約30%。根據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城市、農村水務需求投資規模可望達萬億元。
同時,近期水務行業也迎來多重利好,資本市場對其關注度持續升溫。除北排改制外,備受市關注的“水十條”有望年內出臺,行業景氣度持續向好。
另外,國中水務進入工業濃鹽水領域、拓展鄉鎮給排水市場,碧水源與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北控水務拓展海外市場以及巴安水務設立環保產業投資基金等,業內個股的系列動作也有望刺激水務板塊再次活躍。
此外,從長期來看,水價將呈現階段性保持穩定但逐步上漲的趨勢,這也將給供水及水務運營企業帶來業績彈性。同時,國家鼓勵利用再生水的政策,也將對污水深度處理業務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受益于“水十條”政策的出臺、水價長期提升趨勢以及提標改造帶來的水處理工程投資的爆發,水務行業將迎來高速發展的機遇期。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行業只會存在兩種類型的公司,一是大型平臺公司,二是細分領域的垂直公司,前者正是北排集團的目標。北排集團要實現擴張和上市,無疑將加劇國內外水務市場的競爭,未來行業整合將提速。
產業鏈機會
實際上,在頻繁的事件性驅動下,水務板塊前期表現可圈可點。
今年以來,長江經濟帶建設、“水十條”的任何風吹草動、上半年頻發的水污染事件以及區域性階梯水價政策的出臺,都曾成為水務板塊相關股票上漲的催化劑。未來隨著政策的持續落地,水務行業產業鏈公司將全線受益。
水務行業包括從原水、供水、節水、排水、污水處理及水資源回收利用的完整產業鏈。從業務維度分,可以分為自來水供應和水處理子行業,其中水處理包括給水處理和污水處理。
圖1:水處理流程
因此,根據水務上市公司的業務分布不同,可以將水務市場公司分成兩類:1)以供水為主業的公司,包括錢江水利、洪城水業、江南水務、錦龍股份,中山公用、興蓉投資,南海發展;2)以污水處理運營為主業的公司,包括首創股份、國中水務、創業環保、重慶水務、中原環保。3)相關衍生業務公司,如再生水利用、污泥處理、水質監測設備及工程、海水淡化設備與生產等,包括碧水源、津膜科技、先河環保、華測檢測、開能環保等。在這些公司中,從事污水處理及衍生業務的上市公司目前更受市場的關注。
其實,污水處理細分行業也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包括水質監測、工業水處理、市政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等多個環節。其中,再生水利用、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受益于新政策的可能性比較大,尤其是膜處理技術得到市場的一致認可。
關注具備核心產品優勢以及細分行業龍頭,如碧水源、津膜科技、中山公用、巴安水務、首創股份、國中水務和中電環保等。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