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八屆)邀請函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廣西南寧打造“海綿體”已經初顯海綿效應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1-17  瀏覽次數:8
    核心提示:日前,記者走進廣西南寧市濱湖廣場,只見廣場兩邊建設了層層疊疊的綠化帶,這些階梯式綠化帶叫“多層生物滯留帶”,不僅有綠化美化功能,還能對雨水進行層層截流。
    2017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八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日前,記者走進廣西南寧市濱湖廣場,只見廣場兩邊建設了層層疊疊的綠化帶,這些階梯式綠化帶叫“多層生物滯留帶”,不僅有綠化美化功能,還能對雨水進行層層截流。雨水滲透下來后,才能匯入下沉式綠地。此外,濱湖廣場還設有微丘綠化,加裝了截污過濾裝置,將濱湖路周邊1200平方米匯流面積內的雨水,引入干式滲透塘和雨水花園進行滯留、入滲、蓄存。利用生物滯留、滲透等技術措施滯蓄雨水,改造后可蓄存雨水超過500立方米。

    過去,“逢雨必澇”“雨后即旱”是濱湖廣場遭受的困擾。廣場地面硬化比例過高,大雨來時無法及時排水,雨后也留不住水。改造后的廣場將砂基透水材料代替硬質花崗巖鋪裝地面,與下方的磚體層和碎石層共同形成200立方米的雨水調蓄空間,即使下大雨,雨水也不會在地面滯留形成積水。廣場的地下還有蓄水結構,具有凈化和過濾的功能。蓄的水可以供給廣場平時的綠化用水,多出來的水會通過滲透口排到南湖,比直排南湖的水減少了80%以上的污染物。

    南寧市今年被列為國家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之一。濱湖廣場是該市海綿城市改造示范工程之一,綜合采用了“滲、滯、蓄、凈”的方式對道路、綠地和徑流污染控制進行“海綿化”改造。改造后的濱湖廣場可達到30.6毫米降雨不產流、80%降雨不外排、顆粒物去除率達70%,可解決周邊道路初期10毫米降雨的雨水徑流污染。

    在南寧,像濱湖廣場這樣的示范點還有很多。位于青秀山風景區北側的蘭園,居民生活污水、養殖廢水無序排放,水環境污染嚴重,水生態功能被破壞。打造“海綿體”后,水環境有了顯著改善,每年節約水資源成本達200萬元。目前,濱湖廣場、青秀山蘭園等4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已經初顯“海綿效應”。

    據了解,南寧市海綿城市示范區共有54.6平方公里,共包含192個項目,總投資額約87億元,預計將有56個項目于今年年底竣工。南寧力爭將城市河流、湖泊、地下水系統的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結合起來,遇到有降雨時,市政工程能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干旱的時候再把吸收的水“吐”出來,加以利用。

    廣西全區城市的自然山水格局基礎較好,城市周邊有連綿山體和內河沖溝,以及大小不一的湖塘水池和自然濕地等,在吸納降水、充分利用自然水源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海綿城市建設的良好自然載體。下一步,將督促各市加快做好海綿城市的規劃工作,嚴格實施藍線控制,保護、恢復和擴大原有的河流、湖泊等自然水體,開展河湖水系整治,因地制宜建設雨水收集調蓄設施。同時,將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通過競爭方式選取區內其他基礎條件比較好、地方政府響應積極的城市、小區、園區、高校等,給予一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鼓勵各地采用先進的理念、技術方法和手段,通過一批雨水蓄積利用與排水防澇重大項目的建設、改造,實現緩解城市內澇、從源頭削減徑流污染、提高雨水資源利用、改善城市景觀環境等多重目標,為城市構建健康、可持續的水循環系統。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關鍵詞: 多層生物滯留帶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州市| 东城区| 曲靖市| 凤山市| 循化| 依安县| 聂拉木县| 临江市| 惠东县| 清涧县| 三原县| 谢通门县| 大化| 贵定县| 甘孜县| 定安县| 湘阴县| 利川市| 义马市| 枣阳市| 康平县| 永胜县| 枝江市| 城市| 岳阳市| 平遥县| 内江市| 巴彦淖尔市| 西青区| 乐陵市| 静宁县| 永定县| 普宁市| 安塞县| 阿荣旗| 海林市| 扬州市| 广汉市| 兴文县| 海丰县| 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