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 (第十一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16城試點建“會呼吸的海綿城市” 池州市計劃投入40.45億元,用于內河水系、湖泊濕地、雨污水附屬設施等八大類55項配套項目建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5-03  瀏覽次數:180
    核心提示:16城試點建“會呼吸的海綿城市” 池州市計劃投入40.45億元,用于內河水系、湖泊濕地、雨污水附屬設施等八大類55項配套項目建設
    中國給水排水 云直播

    2020年中國無廢城市建設及固廢資源化利用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大會
     
     
     
     
     
     

      據新華社合肥5月2日電(記者楊丁淼)安徽池州市,是一座因水得名、因水而興的城市。與城市排水管網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陳華今年1月接任安徽池州排水公司總經理,他上任后的“第一把火”,是繪制一張特殊的“地圖”。

      通過每天的揭蓋式檢查、定位、輸入,這張“地圖”——池州市“地下管網地理信息系統”正一天天地清晰起來。

      1個月前,池州正式成為我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之一,城市管網運營維護則是海綿城市的基礎。

      所謂海綿城市,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干旱缺水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雨季一來,城里看海”,對于我國的城市居民來說,這句調侃既熟悉又無奈。據住建部對351個城市排澇能力的專項調研顯示,2008年至2010年間,有62%的城市發生過不同程度的內澇。

      然而,我國又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600多個城市中有近400個城市缺水。

      無論是缺水還是內澇,城市蓄水能力下降都是重要原因。北京清控人居環境研究院院長佟慶遠表示,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城市地面大量硬化,不透水面積增加,占用了能夠涵養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濕地,切斷了自然的水循環,出現“逢雨必澇”“雨停即旱”。

      4月初,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公布了首批包含16個城市的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目錄。在3年建設期內,中央財政將給予直轄市18億元、地級市15億元、其他城市12億元的專項資金,對采用PPP模式達到一定比例的,將按上述補助基數獎勵10%。建設“海綿城市”,意味著被水泥硬化的“鐵殼城市”,將逐漸變得可以自由呼吸、自然吐納。這是從以排為主的傳統“工程治水”理念向“生態治水”方式的突破。

      池州市住建委主任賈瑄介紹,池州市計劃投入40.45億元,用于內河水系、湖泊濕地、雨污水附屬設施等八大類55項配套項目建設。



    16城試點建“會呼吸的海綿城市”
     
    2015年05月03日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版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子县| 乐昌市| 兴仁县| 凤山市| 湘阴县| 紫云| 潼关县| 响水县| 香港| 鹤岗市| 泾川县| 建德市| 淮南市| 玉环县| 七台河市| 阳春市| 沁阳市| 诏安县| 太原市| 沽源县| 和政县| 梁平县| 进贤县| 伽师县| 江安县| 保定市| 大兴区| 罗田县| 新疆| 淮北市| 囊谦县| 清河县| 丹江口市| 黔南| 南充市| 旬邑县| 昌黎县| 新余市| 清流县| 兰考县| 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