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 (第十一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集思廣益積極推動綠色金融改革  國合會副秘書長 徐慶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2-26  瀏覽次數:106
    核心提示:集思廣益積極推動綠色金融改革  國合會副秘書長 徐慶華
    青島歐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中國無廢城市建設及固廢資源化利用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大會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綠色金融改革與促進綠色轉型課題近日在京啟動。啟動會上,課題組核心成員、支持專家共同探討了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如何借鑒國際經驗,加強環保金融合作,促進我國綠色金融體系改革等問題。本版今日特予以摘登,以饗讀者。

      大力推進綠色金融體系建設 

      國合會副秘書長 徐慶華 

      目前中國處于環境形勢十分嚴峻的階段,傳統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付出了十分昂貴的生態環境代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但與此同時,許多地方和不少領域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導致資源能源過度消耗,生態環境污染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呈現出結構型、壓縮型和復合型的特點,環境質量改善與人民群眾的期待還存在著較大差距。這種經濟發展方式若不改變,資源環境將難以支持中國的可持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就此指出,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謀求中華民族長遠發展、實現人民福祉的戰略高度,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推動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大力促進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開辟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境界。同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這是中央在深刻認識了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的特征后做出的重大判斷。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今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的發展的大邏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專門將環境保護放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中進行考量,做出了明確的部署,在這樣的環境與經濟狀況的背景下,我們必須大力推進綠色金融發展以實現環境經濟協調發展。

      首先,經濟新常態下對環保投資的資金需求量巨大,僅僅依靠中央財政來解決是不可能的。正在實施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及即將出臺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初步計算總投資需要數萬億元。以《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為例,中央財政在大氣污染治理上的投入,2013年是50億元,2014年是100億元,未來3年加起來共計約500億元,這與《大氣十條》1.7萬億元的投資總需求相比可以說是杯水車薪。通過建立綠色金融政策體系,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將有限的財政資金作為杠桿,撬動幾倍乃至十幾倍的民間資本,投入到環境保護領域。

      其次,環境保護資金如何用好、用在刀刃上,如何監管好、高效地使用非常重要。中央財政資金在使用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進度緩慢、擠占挪用的問題,很難完全精準地用在投資項目上。建立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可以進一步促進環保投融資體制改革,大大提高環境保護資金的利用效率。

      第三,吸引社會資金投入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需要建立綠色金融的政策體系。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總體考慮是以環境共用設施、工業園區企業領域等為重點,以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為導向,營造有力的市場和政策環境。通過改進政府管理和服務,健全統一、規范的第三方治理市場,吸引和擴大社會資本投入,同時通過建立污染者付費、第三方治理的治污新機制,不斷提升我國的污染治理水平。綠色金融體系是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市場化機制的基礎,通過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設,才能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環境保護市場,激發社會資本進入環境治理的活力。

      總體來說,綠色金融體系的建立可以對環境保護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環境保護反過來對金融業的穩定發展又具有促進作用。因此,國合會綠色金融改革與促進綠色轉型課題的研究是一項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創新研究。

      建立正向激勵的綠色金融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潘功勝 

      綠色金融作為一種市場化的制度安排,在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國際上有關綠色金融的研究與實踐方興未艾。碳交易市場發展迅猛,綠色證券、綠色債券、環境基金等創新型金融產品不斷涌現,金融與生態環境保護融合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張。中國的金融政策在綠色金融方面的認知和探索經歷了一個逐步認識、不斷深化的漸進式過程。

      中國的金融政策在綠色實踐方面的摸索與實踐很難超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改革開放以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發展經濟是各項工作的核心,環境因素在當時尚未成為影響金融機構經營行為的重要變量。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后,出于安全生產以及環境污染等方面的考慮,一定規模以下的小煤礦、小水泥、小玻璃、小火電等逐漸被淘汰,一些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被動承擔了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部分成本,也開始關注環境相關問題對自身經營狀況的影響。

      本世紀以來,按照中央加快轉型升級和環境保護的要求,逐漸對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采取了限制性政策。通過總量控制、行業限貸和環保“一票否決”制等手段限制污染型的貸款與融資,支持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

      中國人民銀行高度重視綠色金融發展,不斷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相互配合。加大了對淘汰落后產能、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控制力度,嚴格控制對產能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違規在建項目和環境違法企業的新增授信。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將環保部門的行政執法信息納入信貸征信系統,把環境行政執法信息作為商業銀行向企業提供融資的重要參考因素。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正在根據國家統一要求,牽頭起草金融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我們也計劃把綠色金融作為金融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

      此次綠色金融改革與促進綠色轉型課題的啟動,必將有力地推動我國綠色金融的實踐。在此提出幾點建議:

      一是加強對綠色金融基礎性問題的研究。推動綠色金融發展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金融問題,更涉及到政府與市場的職能定位、資源價格改革、金融政策與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的協同配合等命題。希望綠色金融改革與促進綠色轉型課題組聯合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等學術機構,加強對綠色金融基礎性問題的研究,為金融支持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指導。

      二是研究推動建立正向激勵的綠色金融政策。在我國當前綠色金融政策體系中,限制污染性融資的金融政策占主導地位,對節能環保、清潔能源、清潔基礎設施等綠色項目的鼓勵性措施還不多。要加快研究,建立正向激勵的綠色金融政策,提高綠色項目的投資吸引力,讓更多的機構和企業投身綠色金融和綠色產業發展。

      三是要把解決中國實際問題與借鑒國際成功實踐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本次課題組匯聚了國內外綠色金融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我們對課題研究成果充滿期待。希望課題組成員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與專長,立足中國實際問題,借鑒國際成功經驗,為構建中國特色的綠色金融體系貢獻思想和智慧。

      四是要加強綠色金融理念的宣傳與推廣。通過學術報告會、課題成果發布會等多種方式,大力普及綠色金融理念,進一步提升金融機構、企業和社會大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為綠色金融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設計新常態下的綠色金融戰略和體系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陳雨露 

      綠色金融改革與促進綠色轉型研究項目的啟動,標志著中國政府在綠色金融改革上的工作已經全面行動起來,也標志著海內外的支持力量已經開始共同參與到中國綠色金融事業中來。作為經濟金融研究的重鎮和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重要踐行者,中國人民大學自然應該義不容辭,身先士卒。

      綠色金融與綠色轉型課題組的中外專家們已達成了很多共識,雙方均認為中國推動綠色金融不僅對中國綠色經濟轉型和發展有重大的意義,對世界環境與發展也具有戰略性意義,是中國對世界可持續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

      當前習近平主席“四個全面”和新常態思想的提出使綠色金融成為最佳的推進時期。為此,首先,要研究在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環境與金融的關系有怎樣的特點與發展趨勢;在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發展狀態下,針對主體包括政府、企業、公眾等對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設有哪些需求等。這些都是設計合乎中國國情的綠色金融戰略和綠色金融體系的基本出發點。

      其次,在這樣一個框架下,我們必須根據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需要達到的戰略目標,對新常態下中國綠色金融的有效需求進行分析。比如,大氣污染治理的資金需求,水污染治理的資金需求,土壤污染治理的資金需求,能源節約和清潔能源建設的資金需求等。

      第三,研究在綠色金融供給中政府的角色和作用。在國際范圍內的綠色金融實踐中,政府究竟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公共財政如何在綠色金融中發揮其引導作用;各部門之間應該如何劃分事權并相互協調、相互配合;中國一行三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在監管制度和制定政策方面應該怎樣發揮好金融主管部門的作用;有哪些國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等。

      第四,市場對綠色金融如何進行有效供給。如市場對綠色金融能夠提供哪些方面的供給;如何解決市場對綠色金融供給缺乏的問題;有哪些國際經驗;針對中國目前的情況應該優先推出的金融工具和綠色金融產品主要是哪些,比如綠色銀行、綠色PPP、借貸者的環境法律責任、綠色債券、綠色保險、排污權交易等;針對這些金融工具和產品,目前中國市場在有效供給上還存在著哪些制約的因素;如何將這些金融工具和產品形成一個有效的供給體系,從而協作促進綠色金融的有效實施等。

      第五,研究綠色金融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戰略中應當如何發揮作用。如當前中國對外開放戰略中對綠色金融的發展有哪些需求;針對中國的對外開放戰略應如何抓住機遇、面對挑戰;在對外開放的大戰略背景下如何讓綠色金融的意識、綠色金融戰略能夠進入到“一帶一路”戰略,進入到20國集團的政策協調平臺;如何能夠使中國即將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銀行發揮相關作用,為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中國應有的貢獻等。

      總而言之,這一大型的研究課題任務十分艱巨。我們相信課題組的中外專家一定能夠精誠合作,在世界各國中尋找到綠色金融實踐的有效經驗,推動中國金融體系的綠色化,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使金融在建設美麗中國中發揮重要作用,對綠色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突破傳統投融資模式 

      世界自然資源研究所總裁、國合會委員 安德魯·斯蒂爾

      綠色金融改革與促進綠色轉型課題意義重大。從金融行業傳統來說,全球各國的從業者都不太關注環境保護領域。作為資本管理人員,職責定位于做投資,他們只關注投資回報率。并不一定是他們對環境問題不感興趣,而是他們會認為這不是自己的責任,而是環保部門應該做的工作。但這樣理念指導下的投資過程,反而使環境問題變得更加嚴重。作為一個有金融工作背景的人,這也是對我們這個行業的自我檢討。因為我們這些銀行或者金融行業人員,更愿意短期獲得收益,而不看重長期收益,而投資環境項目一般來說恰恰是長期過程。同時,金融行業需要規避風險,而環境項目可能會有很大不確定性。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都做了很多沒有考慮到任何環境影響的投資項目,付出了昂貴的環境代價。

      可喜的是,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改變。目前,很多國家都在轉變,而中國可謂處在全球改變的中心。全球范圍內,許多金融監管者、銀行和資金管理者,都開始把環境風險納入考慮范疇,認為在投資時務必要考慮環境風險。政府也倡導轉變投資方向,使經濟以更加綠色、持續的方式來發展。當然,政府投資資金非常有限,所以需要金融行業的配合、幫助。我認為,限制環保項目的瓶頸不是缺少資金來源,問題是有些錢沒有用在正確的地方。據我了解,中國已經在綠色金融領域有所開拓,希望課題組能給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提出一些非常有技術性的建議以及選擇,借鑒和參考世界范圍內的經驗和做法,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體系框架和發展方式。

      很多國家建有綠色基金和綠色銀行,中國也有這方面的考慮。中國在建設政策銀行方面有很長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所以我認為目前的關鍵問題在于如何讓銀行、債券市場、養老基金等各個金融分支,當然也包括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都能把資金用于經濟可持續發展。這不僅需要政策制訂者的努力,還需要管理者做出一定的改變。中國正在尋找恰當的工具和政策,比如,要求企業公開污染信息、控制環境風險、制定綠色借貸指導原則、規定借貸方需要承擔的環境責任、確定對于綠色金融實行的補貼等。當然我們也會考慮一些新的政策,比如綠色債券和排污權交易等。

      目前,在全球范圍都幾乎沒有國家能夠把所有相關工作都完成。中國需要做的就是學習這些國家的經驗、教訓,進行分析,探索出適合自身的一種綠色金融發展方式。

      在我看來,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已呈現出良好態勢,在可持續能源開發、應用和綠色科技方面可能會領先全球。中方已經在研究分析領域頗有建樹,比如中國人民銀行的一些研究是世界級的,環境保護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經濟研究院、中科院等都做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工作。世界銀行等其他國家的金融機構包括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也都在中國這些工作中學到了很多經驗。

      我們非常仔細地挑選課題組的國際成員,涵蓋了基金管理、經濟、金融、環境等各領域,匯集了來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銀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私人銀行的專家、管理者和政府成員。我們要建立一種新的方式,即經濟和環境共贏的可持續發展。有很多研究表明,綠色金融的發展能促進就業,提高綜合競爭力,促進社會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注:國合會綠色金融改革與促進綠色轉型課題是我國官方第一個綠色金融領域課題。環境保護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大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世界銀行(World Bank)、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等專家組成的課題組,將致力于建立保證投資項目環境完整性的相關制度體系、引導各方面資金投入到綠色項目、推動綠色成為金融發展新的增長點、建立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政策框架與路線圖。



    集思廣益積極推動綠色金融改革

    時間:2015-02-26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霍桃整理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安市| 华亭县| 江源县| 翼城县| 景东| 长沙县| 无极县| 汨罗市| 富源县| 西乌珠穆沁旗| 攀枝花市| 崇义县| 商城县| 新化县| 微山县| 烟台市| 永康市| 宣化县| 苗栗市| 筠连县| 高密市| 桦川县| 会宁县| 大荔县| 余干县| 伊宁县| 炎陵县| 馆陶县| 阿坝县| 宝应县| 从江县| 介休市| 惠来县| 阿克苏市| 开平市| 噶尔县| 安泽县| 金华市| 德州市| 义马市| 万山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