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蘇東華)昨(16)日,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為促進我市環境改善和發展低碳經濟,確保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任務完成,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12個,日處理能力達44.1萬噸。這也標志著我市實現了縣縣有污水處理廠的目標。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我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成立市污染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加強規劃指導,明確年度實施計劃,分級簽訂目標責任書,將節能減排的目標任務細化分解、逐級落實,并納入政績綜合考評體系,切實強化節能減排考核和問責制。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12個,日處理能力44.1萬噸。此外,江油第二城市污水處理廠一期2.5萬噸、城區七星壩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一期2.5萬噸項目已于今年開工建設。
據了解,我市還加大了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基本解決了資金、技術、后期運行管理等瓶頸問題。截至去年底,我市已建成鄉鎮污水處理設施13個,19個在建,有16個鄉鎮計劃于今年初開工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在城市管網建設改造方面,我市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力爭用3到5年時間解決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城郊之間、城區與開發區之間的管網連接問題。我市還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2014年綿陽城區污水管網重點項目的通知》,對年內實施的29個污水管網重點建設項目明確責任、強化措施、及時通報、逗硬考核。
與此同時,我市繼續加大結構減排工作的推進,按照省政府與市政府簽訂的淘汰落后產能年度目標責任書,制定了有利于淘汰落后產能的各項經濟政策措施。目前,全市20多家落后產能小水泥已全部完成淘汰;2014年淘汰的9家小造紙,7家已完成設備拆除,2家已責成停產,設備待拆除;通過優化整合鄉鎮屠宰點位,關停整合鄉鎮屠宰點26個,大大減輕了鄉鎮點源污染。在農業源減排領域以農村“清潔四源”行動為抓手,切實減輕農業面源污染。按照總量控制管理要求,對規模化畜禽養殖實施全過程減排,同時加大了重點湖庫的水環境治理。通過大力推進結構減排,淘汰一大批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產能,進一步促進了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改善了我市的空氣環境質量。
污水處理廠 縣縣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