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專家在七里海濕地取水樣 渤海早報記者 周偉 攝
|
渤海早報記者 劉長海 任東海
七里海河蟹全國聞名、蘆葦產地全市最大、候鳥種類占天津地區的78%……這些都源自于七里海濕地水源充足、水質清純。專家指出,濕地是動植物重要的生存環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之一。而水則是濕地的“血液”,是導致濕地的形成、發展、演替、消亡與再生的關鍵。昨日,“美麗濱海 早報記者濕地行”考察隊,對七里海水資源進行了考察。
東海水面超過西湖
昨日上午9點20分,“美麗濱海 早報記者濕地行”考察隊從東海碼頭乘船,向深處水域進發。湖里水波浩渺,水質清澈,不時有魚兒從水面上跳起來,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魚群稠密的地方,水面像一鍋沸水,翻騰不休。忽然,有一條大魚跳到了船上,引起大家一片驚呼。在穿過一片葦蕩時,一群鳥忽然飛向空中,盤旋鳴叫。
七里海這一片遼闊的水域,天上飛的、地上長的、水里游的,都是神奇的大自然的產物,不僅讓人賞心悅目,而且讓人目不暇接。“東海的水域面積,原來沒有這么大,是后來修復而成的。”七里海濕地與古海岸自然保護區顧問、民俗文化專家于增會介紹說。
2013年初,寧河縣拆除了東七里海俵口、興坨兩水庫間的兩條大堤及10條小堤埝,開挖總長2200米的兩條水道,使兩水庫連成一體,形成近6.67平方公里的水域,超過西湖5.66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同時,2000畝葦田內打通水渠,調整現有儲水規模。實現了水系貫通,同時改變了原來雜亂無章的局面,恢復了七里海濕地的整體性,濕地景觀面貌也得到很大提升。
水質保持清純狀態
上午10點半,“美麗濱海 早報記者濕地行”考察隊驅車從七里海東海碼頭出發,沿七里海濕地岸堤前行,一個多小時后回到原地,周邊沒有發現排毒類工廠等污染源。
實際上,在“美麗濱海 早報記者濕地行”考察隊進入七里海之初,對七里海保護區上下游及區內地表水進行了取樣,經監測部門依據國家標準GB3838-88《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進行監測與評價,各項指標為:高錳酸鉀指數4.5mg/L,總氮含量0.8mg/L,均屬三類水標準;總磷含量0.2mg/L,日生化需氧量3mg/L,均屬二類水標準;pH值7.11屬一類水質。
天津師范大學生態環境專家徐華鑫教授表示,從此次的數據分析,七里海濕地水質完全適合野生動植物生存。此次水質監測結果表明,七里海濕地地表水體富營養化特征明顯,幾乎沒有其他重金屬超標情況發生,加上七里海大面積蘆葦自身的清污凈化功能,七里海水質保持了清純狀態。
據專家分析,七里海區域及周邊鄉鎮無排毒類工廠等污染源,產生地表水污染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七里?刻烊唤涤旰屯鈦砜退鳛樗矗饕浅卑缀印⑶帻垶澈觼硭。根據近些年的降水形勢看,七里海地表水存蓄量較。欢巧嫌涡藿ㄋこ虜r截了大量客水,造成水源補充不足。“把這兩個問題解決好了,七里海濕地水質就會保持良好狀態。” 徐華鑫教授說。
市區再生水滋養濕地
專家告訴記者,水資源決定了濕地生態系統的脆弱性。而事實上,近幾年來,七里海濕地水資源短缺問題十分嚴重,造成大面積葦地干涸,蘆葦生長嚴重退化。
為了解決七里海濕地的水源問題,寧河縣投資5.44億元,對潮白河進行清淤拓寬,下游建橡膠壩,蓄水量由原來的650萬立方米,增加到3500萬立方米,成為七里海濕地的主要儲水庫。同時,投資2.3億元對津唐運河進行清淤拓寬,由原來的寬30至40米,拓寬至60至180米,使之成為從潮白河引水注入西七里海的主要輸水渠道。
此外,寧河縣還在津塘運河造甲船閘間,建設一座天津市中心城區再生水回用泵站。“再生水不但能夠每年兩次滋養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還能為周邊養殖業和兩萬畝農田供水。”于增會告訴記者,目前,本市經過東郊污水處理廠和張貴莊污水處理廠處理的市區生活污水變為再生水后,將經北塘排水河流至永定新河然后匯集至津塘運河,再經由該泵站灌入七里海濕地。
“如果不建站泵水,這些本可利用的水資源就會從永定新河直接流入大海。”于增會介紹說。該泵站將在每年的春、冬兩季,各用一個月向七里海地區濕地調水。每次都有約2650萬立方米的水量,將有效保持七里海濕地的可持續發展。
增加儲水規模 減少污染物排放 調入市區再生水- 七里海濕地水質有保障(圖)
2014-11-25 來源: 渤海早報(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