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環保業大佬們經歷了啥?
“一個是技術專家出身,艱苦創業、百折不撓,將公司一步步發展成中國最大的民營環保企業;一個是政府官員出身,放棄仕途,專注環保,將一個國企出身的小公司打造成環保界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典范。”
7月19日,在江蘇鹽城通榆河畔,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所所長傅濤以這樣的開場白,開啟了“2014年環保產業高峰論壇——亭湖夜話”。
傅濤所說的,前者是指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后者則是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兩個同為60后,不同出身的環保企業家。
當晚的夜話環節,會議廳里坐滿了參加論壇的嘉賓。文一波、趙笠鈞和主持人傅濤都是當下環保領域活躍的人物。
前往鹽城的交通并不便利,北京到鹽城每天只有一班飛機,火車只有三班。上海到鹽城沒有火車,較為便利的交通方式是汽車,但路程長達四五個小時。以至于一位政府官員對記者直呼,“這么難來的地方,你們也追來了”。
傅濤說,中國民營環保企業伴隨著中國環保進程,踩著產業發展的節拍,上演了一幕幕興衰史。
而當晚,文一波和趙笠鈞則以一種平靜,甚至是自我調侃的方式道出了二十年漫漫環保路。
艱難貫穿二十年
文一波是桑德集團的董事長,亦是桑德集團旗下兩家上市公司桑德環境和桑德國際的掌門人。
1993年,學技術出生的文一波創辦了北京桑德環境技術發展公司(桑德集團前身)。
談及20年創業歷程,文一波用了三個詞:艱難、堅守和創新。文一波回憶說,1993年一起做環保的創業伙伴,現在仍在堅守的已經不多,艱難貫穿整個20年。
“1993年白手起家,沒有任何背景,這二十年確實有生死交集的時刻。”文一波說,創業的時候有人答應投資100萬,最后只投了40萬,而他是按照100萬元去規劃一年的業務。租房、裝修、購置家具,40萬元都不夠,更別提接訂單。
文一波說,那時最大的壓力一是沒錢,二是產品確實做不出來。
“那時最怕催貨的電話。當時跟人家說網上發貨,人家那邊一等兩個月沒收到,最后只能說實話,一直到10月份。”文一波說到這兒,臺下一片笑聲。
當時他設計了一款產品,廣告打出去,手里基本上沒錢,從銀行貸不到款。那時有個汕頭的公司付了一點預付款,公司原本答應8月交貨。
在趙笠鈞看來,創業20年,艱難同樣每年都有。趙笠鈞是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經過20年的摸爬滾打,博天環境資產從100多萬元,增長到10億多元。
趙笠鈞說,最艱難時期在2005年到2006年,也是在創業初期。
2005年,趙笠鈞所在的美華博大的美國股東美華集團決定撤資,1美元出售股份。趙笠鈞接手,一并接下來的還有2000萬元的債務。
同樣是缺錢。
“美華走后,公司剩下28個人,工資發不出來。到處去借錢,我跟我岳父借錢。不敢講實話,只能說公司業務擴大,需要些資金擴充業務。”趙笠鈞說,岳父當時拿出一張20萬元的存折,這是他的救命錢。好在之前與客戶建立了信任關系,公司漸漸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屌絲行業,喬布斯的心
夜話間,一位環保業人士說,環保產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有幾萬家企業,有著30%的增速。但跟時下很火的TMT行業沒法比,TMT行業一滴水花能引起全球的注意力,環保產業只能算是“屌絲產業”。
環保部等部門此前發布的環保產業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中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從業單位23820個,上市公司約為400家,從業人員達到319.5萬人,營業收入30752.5億元,出口合同額333.8億美元。
不過,到2013年為止,國內最大環保企業的收入還沒有過百億元。
在當日“2020年的環保產業”議題中,文一波認為,到2020年,中國會出現過千億元的環保企業。趙笠鈞亦表示,如果整個環保產業通過競爭合作與融通,2020年中國會有產值或市值達千萬億元的公司。
自信或許來自文一波對技術的“傾心”,趙笠鈞的專注。
“我是技術出身,更喜歡和客觀、科學的東西打交道,我至今還帶著學生。我不愛拋頭露面,見到領導就躲,確實比較害羞。”文一波說他對技術的駕馭能力比與人打交道要好。
桑德集團業務覆蓋水務、固廢處理、環衛、再生資源、新能源、生態農業等領域。在水務、固廢領域,桑德集團已擁有集投資、研發、咨詢、設計、設備制造、建設、運營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文一波在不斷拓展業務范圍,創新商業模式。近年來,桑德集團還介入電池生產領域。
“這跟我的性格和企業特點有關。”文一波說,作為民營企業,確實只有靠新的技術、商業模式和產品,才有可能獲得機會。
與文一波不同,趙笠鈞則是把博天模式復制到全國各地。
“我們在全國有28個分子公司,我要求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保持一樣的品質、統一服務標準。”趙笠鈞說,博天在各地辦公室的桌椅板凳甚至都是統一的。
文一波說他很喜歡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他夢寐以求的是做出一種特別好的技術,特別好的產品。他認為,桑德還可以做得更好。未來,桑德可能會比喬布斯的企業差,但不會差很多。
“我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他(喬布斯)已經走了。”文一波說,桑德的目標就是做一家健康成長且比較長壽、受人尊敬的企業。
來源:東方早報 記者:歐昌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