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下的新人類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毫無疑問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標志性事件,“互聯網思維”,“顛覆”,“大數據”成為這個時期的熱門詞匯,毫無疑問,他正全面而深刻的改變著我們的社會運行方式和行為模式,進而影響我們未來的生活。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想要探討的是,在新時期,這些科技成果對環保產業的影響。
我們盡量避免宏大敘事的方式,僅從移動互聯對人的影響談起。
移動互聯時代下的新人類:智慧公民和極客。
根據維基百科的釋義,公民是一個法律概念,是指具有一個國家的國籍,并根據該國憲法和法律,享有權利并承擔義務的人。細化到環境保護的問題,每一位公民應當享有利用環境資源,保護周邊環境不被破壞,并享受良好環境的權利與義務。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到第三次工業革命時期,人類基本上都是靠教育和教訓認識到這一點的,遠的如國外《寂靜的春天》,拉夫河谷事件,日本的水俁病;近的如鎘米、血鉛、癌癥村,層出不窮,發生在無錫、邯鄲、蘭州、武漢…..層出不窮的城市水污染事件,風起云涌的PX事件,垃圾焚燒廠事件。這是一條慣性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基本遵循隨著經濟水平和公民素質的提高,經過生產—污染—公眾事件—立法—治理—環境恢復的路線。其中還有一個通行的規律,那就是,大眾對于環境污染的結果,總是滯后的,延時的。社會委托政府對環境進行治理,并通過各種相關機構(監測機構,NGO組織)驗證實施效果。而在今天,這個路線和模式,有可能被移動互聯所改變。
在移動互聯時代,有兩個明顯的特征,一是人們的所有行為,都能產生數據。這個方面,看看淘寶,京東,微信和亞馬遜即可一目了然,數據在無處不在的終端與互聯網的幫助下,可以實時上傳發布。第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無孔不入,手機(或其他可佩戴設備)成為人們的第七感,在圣斗士中需要爆發小宇宙才能獲得的能力,現在變得稀松平常。在這個終端,人們可以找到最合口味的餐館、最方便快捷的路線、最受歡迎的電影,人們只需貢獻自身體驗的一小部分,即可獲得海量的數據服務。這就是筆者試圖闡述的“智慧公民”的含義,個體的能力被整合,同時被放大,形成一個更為強大的力量。在中國,第三次工業革命和第四次工業革命雙重作用力的疊加下,會產生很多有趣的事情:在目前的社會發展情形下,人們有必要,而且非常迫切的希望知道自己周邊的環境質量,而不僅限于政府公布的管網監測數據(有時甚至延后了數小時甚至數天),人們想清楚的知道身邊的具體環境指標,如房間內的空氣質量,家里的自來水出水,身邊的河流水質,腳下的土壤。這個需求在信息時代,變得更加具體而又明確。
當人們出現了具體而又明確的需求時,這個時代下的另一批人出現了,那就是“極客”。極客的定義是一群具有極致精神的人,喬布斯是他們的宗教領袖,雷軍是他們的追趕目標。他們的手段,就是“專注、極致、口碑、快”,用極致的產品,滿足人們的需求,用服務產生的數據,形成迭代的產品進化能力。
極客+環保
當這批人,遇到全社會數億人具體而又明確的環境需求的時候,又會發生什么樣“化學反應”呢?讓我們簡單看幾個案例:
馬云通過大自然協會,支持“我測我水”的活動,再次祭出“價值觀+人民戰爭”的殺手锏,據香港文匯報的報道,這個行為傳遞了這樣的信號:“是的,你可以檢測這些東西,你有權檢測你喝的水以及呼吸的空氣中都有些什么”,并有權要求政府采取行動,這是一個非常強的信息。筆者詳細的了解了“我測我水”的檢測包,檢測內容包含了pH,大腸桿菌,余氯等指標,應該說,涵蓋了水質的安全范圍,但從易操作性來看,仍有大幅的改進空間,所以目前從“我測我水”的網站來看,目前上傳的數據并不算多,也可能是這項活動仍在起步階段。
墨跡天氣據說用戶量以億級來衡量,目前也開始進入硬件市場,據悉,這款產品將采用金屬外觀,工藝類似MacbookPro外殼,機身簡潔充滿藝術感。除了檢測PM2.5,還將提供氣壓、溫度、空氣濕度以及二氧化碳含量。從宣傳圖片不難看出,產品頂部還帶有LED顯示功能。海爾的水質盒子也是同樣的道理,以為客戶提供凈水機管理服務為切入點,進而掌握客戶家中飲用水的質量。
互聯網的小動作,能影響環保的大行業嗎
雖然環保地圖,污染地圖等等公益產品已經出現數年,但上述的三個產品,卻和他們有本質不同,那就是以滿足需求為入口,在為個體客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完成數據的采集和積累。類似于google,淘寶和高德地圖,這種依據市場規律而規劃出來的產品,無疑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
這些產品及其實現的功能,在專業的環保行業人士面前,顯得相當的業余,如同一個人,足以藐視螞蟻的渺小,但如果螞蟻的數量以百萬,千萬計呢,那時還能笑得出來嗎。如果客觀的從其他幾個方面來分析,就不難發現這種模式的可怕之處:
第一、大數據的威力。上述的三方產生的監測數據,雖不準確,但真實(相對應的是官方數據,雖準確,但不真實,你懂得)。大數據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只看關聯,不問因果。只要這些數據是用同一種方法來產生,人們就可以將海量數據分析得出的結果,與現有的一些數據成果相關聯,比如,將這些統計出的數據與國家公布的環境指標,進行驗證和比較,就可以快速的發現規律。將模糊數據進化為可信數據。類似于google用搜索密度預測流感,準確度超過美國衛生署。事實上,微軟正在基于社交數據來預測空氣質量。
第二、市場的威力。為了滿足客戶需求,極客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極致精神令人生畏。更何況先進的監測技術,比如生物學監測,毒理學監測早已開發并應用,現在只是缺少大規模應用而已,隨著環境監測從政府需求轉變為民眾需求,相信沒有商家會放過這樣一個龐大而且更加公平高效的市場。在這樣的市場誘惑下,迸發出來的活力,將是非常巨大的。
第三、關聯的威力。當環境質量(家用監測設備)、GPS(手機)、人類健康指標(可佩戴裝置)三個大數據進行關聯的時候,科研工作者就可以很輕松的進行環境安全風險評價。在這個背景下,各種設施和環境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甚至特定地區,特定設施對特定人群的影響,將變得明顯而易于研究。
如同高德地圖比交管局更好的為出行者發布實時路況信息,并規劃行車路線;大眾點評可以比消費者協會更好的推薦滿意可口的餐廳;打車軟件可以比出租車信息臺更便捷快速的提供叫車服務;阿里巴巴可以比統計局更好的表征經濟活躍度。那么可以預計,掌握各類水質和空氣質量的公司,也能夠會比各級環保局、監測大隊和監測站提供更好的環境質量服務,數據更及時且全面。不單如此,如果在監測模塊上加載更多的功能,環境數據服務商還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排污源的排放超標情況,自來水水質污染過程中的污染物擴散情況,甚至一個樓宇中的管道漏損和污染情況,可以極大的減低風向,節省社會管理成本。
無疑,這種模式實現了兩個方面的變革:環境監測的數據從不連續的點狀分布,拓展為面,人們不但可以實時的了解自己身邊的環境質量,也可以更清晰的看到一個區域環境質量變化的過程;同時,數據的獲得和發布,從政府或機構轉為個人,了解數據的環節和時間都大大縮減。
那么,在環境監測變為全面性和即時性的年代,環保產業會發生如何的變化。這如同《三體》中無處不在的智子,你所有的行為,所有行為產生的后果,都將公布于光天化日,這必然將開啟另外一個嶄新的時代。一個供需真正掛鉤的時代。在前一個時代,人們享受著環境破壞帶來的物質生活改善(這點是有直接感受的);而環境破壞帶來的危害,感知卻是延時的和遲緩的,環境改善的工作,是委托給政府,并不能實時驗證的。
未來,環保設施運行的效果,除了國家監管機構的評判之外,將出現另外一種力量,就是民間的監管,而這種監管,將更加科學和高效。從環保設施——國家監管——民眾,直接變為環保設施——民眾。
讓客戶尖叫的環保服務在哪里
監管的極致,必將帶來治理的極致,工廠排放的廢水、廢渣、廢氣、噪音,將得到全方位的監管。人們對環保設施的認識和了解,將進入全民時代,人們可能不理解氨氮、BOD、COD,或了解每類重金屬的確切含義和準確的后果,但人們對于環境帶給自己的安全風險,卻有了足夠清晰的把握,每個個體都會有所行動,人們愿意為更好的環境付費,而這種付費的目標也指向明確。這就意味著,環保產業的黃金年代即將開啟,更好的技術、設備、管理模式以及商業模式將被廣泛的應用,成本也逐漸變得可接受,因為環境改善的價值,將會同社區所在的位置還有健康指標緊密結合,降低或提高這個價值,都會產生數倍于現在的效果。寫字樓會為客戶提供更完備的環境服務,開發商會將環境指標作為樓盤定價的決定因素。環保設施的定位與功能也將發生變化,他必須承載著環境安全的功能、資源回收的功能、環境友好的功能,并能與周圍社區居民分享這一成果,保證周邊的土地價值。因為,環保產業所有的一切服務產品和成果,必須直接面對公民。
長期以來,環保產業一直以來以達標為目的,忽視了環境改善功能和社區友好功能,未來,在這一新的維度下,環保產業將從在另外一個能級活動,用時髦的話來說,產生出讓“客戶尖叫”的產品。而這,需要的是極致的產品思維,正是極客的思維。
下一階段,誰會在浪潮之巔?
接下來,新的一個問題出現了,現在的環保產業的從業者,面對即將到來的黃金時代,是受益者還是受害者。或者說,苦苦等待的產業春天,是否有一朵花是仍在為你綻放?看了前面列舉的例子,可能產業內的朋友在震撼,振奮之余還有些許恐慌,如果馬云做環保會怎樣?如果海爾要做水處理會怎樣?我們并不排除這樣的可能,但也應該承認,即便他們已經功成名就,資本雄厚,或者一定程度上想要成為環保產業金字塔頂端的資源整合者,確實長路慢慢。在這里,筆者更看好這個行業內“先醒過來”的一批人。
親愛的讀者,看到這里,您還認為,幾位專家提出的概念廠,仍是飄在云端的概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