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蚌埠市水利局獲悉,近日水利部正式印發引江濟淮工程規劃報告審查意見,作為布局全省的跨流域重大調水工程,此舉標志著引江濟淮工程規劃階段已經順利結束,項目前期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按照輸水線路規劃,蚌埠市最終將受益于長江水補給,在城鄉、工業和農業灌溉用水方面享受更多便利。
工程規劃的輸水線路總長超過1390公里,包括引江濟巢段、江淮溝通段和江北送水段。大致方向為:引江濟巢段,由引江口至派河口,由西河、兆河和菜子湖、孔城河、白石天河二條輸水線路,以及為回避巢湖水質污染而在巢湖南岸新辟的合分輸水線路組成;江淮溝通段,由派河上溯至駱郢樞紐抽水上崗,通過開挖明渠穿越江淮分水嶺入東淝河上游,經瓦埠湖調蓄后流入淮河干流;江北送水段,經蚌埠閘調蓄后利用潁河、渦河、茨淮新河、西淝河、懷洪新河等河道繼續向皖北、豫東送水。蚌埠市正處于江淮溝通段和江北送水段的兩個重要節點上,一方面承接瓦埠湖流水入淮,需要經蚌埠閘調蓄往北輸送,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在優化水資源配置方面,引江濟淮工程的實施,可以提高蚌埠市城市供水保障率。“蚌埠市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城市供水主要以蚌埠閘上水為水源。受淮河來水豐枯變化和水污染的影響,供水受到水量和水質因素的雙重制約,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已多次出現比較嚴重的供水危機。” 蚌埠市水利局專家表示,對于安徽省來說,引江濟淮溝通長江、巢湖、淮河三大水源,兼有水資源配置、水環境改善、水運輸發展三大作用。工程以城鄉生活、工業供水和農業灌溉補水與發展航運為主,結合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環境等綜合利用,溝通長江、淮河兩大水系,穿越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中原經濟區三大發展戰略區,供水范圍涉及安徽、河南兩省的14個市55個縣區。
引江濟淮工程規劃完成 將提高蚌埠城市供水保障率
時間:2014-04-03 來源:蚌埠新聞網作者:楊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