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境保護是我國環保工作的重要領域,也是當前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十八屆三中全會后首批發布的環保政策文件使農村環保產業再次成為關注焦點。農村環境問題開始不斷顯現,且呈愈演愈烈之勢,農村環境治理刻不容緩。
農村環保產業迎發展新機遇
最近有關農村環保的兩則消息不禁令人眼前一亮——一則是河北內丘縣金店鎮張麻村建起了太陽能污水處理廠,不用一度電每天就能處理三四十噸污水。該設備全自動化運行,運行費用低,管理方便,出水水質穩定,不僅徹底扭轉了過去臟亂差的村容村貌,而且處理過的水用來灌溉農田,節省了不少開支;另一則是河北灤縣榛子鎮北鐵村家家戶戶安上了污水處理“小魔罐”,只需挖一個1.5米深的土坑,砌入水池、下罐、接管、壘滲水井,在不用電源、無需藥劑,不需運行費用的前提下,通過污水處理罐內生物填料掛膜,對污水中各種有機污染物進行生物厭氧和耗氧作用,使污水中各種指標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權威部門的信息表明,中國農村污染日漸嚴重。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中國農村每年生活垃圾量接近3億噸,94%的鄉鎮村社污水采取自出隨排方式,每年有超過6000萬噸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住建部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農村污水處理率只占村莊總數的6%,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只有5%。
業內專家分析,與城市相比,農村在生態文明建設上較為落后,因此空間更大。農村環境問題直接影響占總人口半壁江山的鄉村居民的生活和生產環境、身體健康甚至生存狀況,同時也與農業發展緊密聯系、相互影響,所以在未來很長的一個階段里,農村環境保護將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未來農村的生活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等的需求和壓力將會凸顯,這也給了環保行業公司帶來了新的機遇。另外,因為商業模式不成熟和投資落實存在困難,農村環保市場一直不能得以打開,在政策的引導下,這一市場未來將頗有空間。可以預見,未來農村環保治理將會成為環保行業新的增長點。
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實行以來在一些地區已取得了明顯成效。隨著整治行動的推開,在布點、資金、操作、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凸顯出來。由于這項工作前所未有,因此必然是一個不斷積累經驗和吸取教訓的過程。
不能不說,當前的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仍處于初級階段,值得提醒的是,當前一些地方的農村環保工作仍然存在墨守成規、走形式、“一陣風”等現象,要想使農村環保走上科學現代化道路,真正轉變農村面貌,只有站在群眾的角度,設身處地地為群眾著想,多出新點子,多引新技術,因地制宜、千方百計地找出路,農村環保工作才能上新臺階。
農村是廣大群眾的菜籃子、米袋子和飲水池。農村環保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不言而喻。解決農村環境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全面、系統地解決農村環境問題,立法是關鍵。業內專家表示,農村環境立法工作應該從以下兩方面展開:
首先,農村環境保護立法應因地制宜、重點突破。由于農村環境污染問題點多、面廣、量大,涉及生活污染、工業污染、農業和畜禽養殖業污染等多種類型的污染源,污染構成復雜、涉及部門眾多。因此,要在農村環境治理策略、手段上有所創新,要結合農村及當地的特點和生態環境現狀,因地制宜地開展工作。特別是要通過立法,將農村環保政績納入政府官員實績考評。惟有如此,基層政府和官員才有可能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護工作。
其次,農村環境保護立法要發揮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的作用。在具體實施中,既要強調政府的引導作用,也要肯定基層自治組織的主導作用。尤其是要調動農民在農村環境保護及治理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尊重農民意愿,強化廣泛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