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 (第十一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甲方”缺位或致污泥處理“十二五”目標受阻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2-18  瀏覽次數:100
    核心提示:多層次信源顯示,污泥處理處置十二五規劃將難以完成。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徐海云近日表示:從現實的情況來看,70%的目標是不可
    中國給水排水 云直播

    2020年中國無廢城市建設及固廢資源化利用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大會
     
     

    多層次信源顯示,污泥處理處置“十二五”規劃將難以完成。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徐海云近日表示:“從現實的情況來看,70%的目標是不可能完成的。”

    2012年5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到2015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80%,其他設市城市達到70%,縣城及重點鎮達到30%。

    但業內人士普遍反映,由于政府存在“重污水、輕污泥”的思維慣性及污泥處理處置成本居高不下,中國近80%的污泥沒有得到有效處置。

    同時,五花八門的污泥處理技術令廠商及專家出現選擇性障礙,污泥處理的實際效果與設計目標存在偏差,多數污泥處理廠處于虧損經營。

    但隨著近年來污水處理量的迅猛攀升,至2015年,中國的干污泥產生量將至少達到1604萬噸,此外,政府主管部門將污泥處理的標準進一步提高,污泥處理形式極為嚴峻。

    傳統的污泥處理方法是誤區還是趨勢?

    “十二五”目標恐受阻

    近年來,隨著我國污水處理量的大幅增長,污泥產生量同步迅速上升。

    據統計,2004年-2010年全國污水處理量年均增長27億立方米,按萬噸污水產生7.5噸含水率80%污泥計算,預計2015年污泥量將是2004年的3.5倍。

    如以干泥計算,按照《“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到2015年末,全國城鎮污水處理量至少要達到434億立方米,按目前每處理萬噸污水平均產生干泥3.7噸計算,我國干泥產生量將至少達到1604萬噸,日產干泥4.39萬噸。

    該規劃進一步提出目標,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80%,其他設市城市達到70%,縣城及重點鎮達到30%。

    但業內普遍認為,這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

    據中國水網編制的《中國水業市場研究報告(2013版)》稱,目前,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依然十分緩慢,全國近80%的污泥沒有得到穩定化、無害化處理,絕大部分污泥送至城市垃圾處理廠簡單填埋。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表示,污泥處理處置工作中面臨著技術抉擇、工程實施方面的難題,進展遲緩,并不能滿足污泥的消化需求。

    “從現實的情況來看,70%的目標是不可能完成的。”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徐海云近日稱。

    專注水密集行業的芬蘭凱米拉公司也不看好貌似繁榮的污泥市場,其產品應用經理何侃侃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如不能降低成本,中國的污泥處理難以市場化。”

    事實上,即使已建成的污泥處理廠也存在使用率不足或徹底閑置的現象。北京、上海是污泥處理廠較為密集的大型城市,但總共50多座污泥處理廠中真正運行的只有十幾座。

    技術創新突圍成本難題

    在2013年12月8日召開的“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與會企業負責人表示,“甲方缺位”是污泥處理市場難以繁榮的重要原因之一。當日發布的《關于推進環保產業的若干建議》中希望政府明確購買公共服務的主體責任,改變“甲方缺位”的現狀。

    長期以來,地方政府存在“重污水、輕水泥”的慣性思維。

    記者發現,在2012年發布的所有與環境相關的政策中,僅有《“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提及污泥處理產業,根據《規劃》,在“十二五”期間,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投資需要大約4300億元,但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投資僅有347億元,占比不足十分之一。

    業內普遍認為,政府對污泥處理的投入嚴重不足,華新環境工程(黃石)公司生產部部長劉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政府經常以簡單填埋的成本作為撥付污泥處理費的基礎。”

    造成政府投入相對不足的重要原因是污泥處理處置的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污泥處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燒及水泥窯協同處理四類。

    按照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修復中心張義安等人對前三種處理方法的研究,填埋成本為500元-760元/噸;堆肥成本隨電價變化在300-350元/噸;焚燒成本最高在771-1000元/噸。并且填埋只能延緩污染,沒有最終消除污染風險,堆肥則無法保證消除重金屬。

    中科院地理所的研究時期為2006年,隨著技術的進步,污泥處理的成本已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仍然難以真正市場化。

    北京金隅集團曾隆重宣傳的水泥窯協同污水、污泥處理,曾被中國水網評為2010年十大推薦技術,然而在實際運行中卻因成本過高及惡臭難除等因素,現已基本停止運行。

    建設于北京水泥廠的水泥窯污水、污泥處理工程投資1.75億元,設計處理量500立方米/日,以水泥窯余熱烘干污泥。

    但在實際運行中,待處理污泥含水率高達85%-88%,高出設計值5-8個百分點,在滿負荷情形下,致使污泥處理成本高達311元/噸,但北京市給予此項目每噸污泥275元的處置費,處理每噸污泥虧損36元。

    更為糟糕的是,北京水泥廠的污泥處理無法達到滿負荷運行,如果停一條線,則每噸賠本108元,停機率越高,成本越高,最終難以為繼。

    金隅集團并非個例,污泥處理虧本經營的現象在中國極為普遍。

    據悉,華新環境工程公司在湖北建設的黃石市政污泥處理廠自從2011年12月運行以來,總共處理污泥17000噸,但已虧損200萬元。

    華新環境工程(黃石)公司生產部部長劉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我們的處理成本是到220元/噸,但政府核準的污泥處理費只有120元/噸。”

    上海石洞口污泥處理廠最近公布的處理成本(不含折舊)為238.8元/噸(含固率20%),業主人員對此項目的運行結果不甚滿意,“主要是運行成本太高。”

    致使污泥處理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是難以選擇合適的技術路線。即使環保部早在2009年2月即發布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政策(試行)(征求意見稿)》,提出了諸多因地制宜的技術路線,但直至今日,污泥處理業主仍然在五花八門的技術路線面前無所適從,只是籠統地認為,“適合即最好。”

    專注于水密集行業的芬蘭凱米拉公司認為,降低污泥處理成本的關鍵在于降低運行成本,2011年11月,凱米拉公司推出了一種不同于傳統方法的污泥處理技術。

    凱米拉所稱的傳統方法是石灰法,其亞太區總裁陳桂武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石灰法儲運量大,不僅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而且增加了污泥總量,有悖于深度脫水污泥體積減量的初衷。”

    凱米拉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用高性能的乳液絮凝劑替代石灰。

    何侃侃為記者計算了絮凝劑的成本:如果每天處理800噸(含水率80%)污泥,采用凱米拉方案,每年將節省5400噸石灰消耗,減少7200噸鐵鹽消耗,并可以使污泥減量10%-15%,綜合成本節省超過25%。

    據凱米拉稱,在某實際案例中,綜合成本可節省約58%。

    “污泥處理能否市場化,取決于能否大幅降低處理處置的運行成本。”陳桂武說。
     

    甲方”缺位或致污泥處理“十二五”目標受阻
    時間:2013-12-17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陸宇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化市| 呼图壁县| 满洲里市| 太白县| 石河子市| 慈利县| 辛集市| 兰州市| 鱼台县| 渭源县| 濉溪县| 剑阁县| 江安县| 称多县| 怀远县| 栾川县| 定陶县| 满城县| 长阳| 行唐县| 南投县| 思茅市| 武穴市| 三穗县| 临湘市| 昆山市| 邢台县| 沙坪坝区| 鹤壁市| 介休市| 铜川市| 微山县| 韩城市| 梅河口市| 鹤峰县| 临夏县| 鸡泽县| 友谊县| 老河口市| 阿坝县|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