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清晨,記者冒雨驅車百余公里,在河南省新縣境內找倒水河的源頭。作為同過境武漢市新洲區的河流,與昨天探訪的舉水相比,倒水河下游的養雞場、養豬場排污現象令人堪憂。
源頭水清甜可口
倒水河全長163公里,湖北境內占到144公里,其中42公里在新洲。昨晨,記者驅車一路向北,跨省進入新縣,一位年過花甲的河南老鄉遙指遠處的慶兒寺主峰說:“要往上爬幾百米,才能找到它的源頭。”
經過來回幾次折返,在213省道605號里程碑左側,發現了倒水河的相對源頭。在慶兒寺山腳下往上看,見一條巴掌寬的小溪,在石縫間蜿蜒而下,順著坡勢穿過公路下的石孔橋,漸行漸寬地向湖北境內流去。
附近農家酒店的店主吳東恩告訴記者,周邊近百戶人家都飲用倒水河的水。說完,他擰開自來水管接了一杯水,讓記者嘗了一口滿嘴清洌的源頭水。
污染嚴重曾“逼停”自來水廠
倒水河在紅安縣境內流過102公里。紅安縣環保局副局長李建明介紹,倒水河紅安段水質經歷了由好變差再變好的三個階段:上世紀90年代前較好,其后至2005年較差,2005年至今逐漸向好。
李建明以紅安城關自來水廠的廢興詮釋了這一過程:上世紀50年代,該縣城關建有一座從倒水河取水的自來水廠,后來,隨著倒水河流域出現一大批小造紙、小化工等“五小企業”,大量有毒物質伴隨廢水排放進倒水河中,水質下降。無奈,該縣在離縣城兩公里的金沙河水庫新建一座自來水廠,關閉倒水邊的自來水廠。
2005年起,該縣對倒水流域1000米范圍內設定為控制區,取締造紙、化工、制革等生產企業,建起污水處理廠。據環保部門監測,倒水河紅安段水質近年穩定在三類以內。目前,該縣又決定在倒水河五橋河段新建城北水廠,土建工程已完工。
在縣城沿河大道岸邊,一位陳姓女士說,縣城大部分生活污水已進入污水處理廠,但城西仍有部分生活區的污水仍直接向倒水河中排放。
下游養雞場排污令人堪憂
倒水河進入新洲境內的地點,東岸為李集街,西岸是倉埠街。
李集街負責環保工作的城建辦程主任接受采訪時稱,該街沿河一帶目前已無排污企業。
長年在倒水河邊取水采樣的李集水文站工作人員李平告訴記者,近年來,倒水李集河段的水質穩定在三類,有時甚至達到二類,這使位于汪集和倉埠的兩座自來水廠的水源得到了保證。但令李平憂慮的是,兩岸大量存在的養雞場和養豬場,仍是影響水質的不利因素。程主任也介紹,李集街目前正在與一位種植大戶商量此事,如果達成合作協議,全街的養雞場和養豬場的糞便等將會被其收集起來集中處理,從而避免直排入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