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發展,城鎮污水處理率不斷提高,污泥產量也急劇增加。截至2012年6月底,按實際污水處理量計,全國每天產生濕污泥量約為6萬噸,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污水處理廠缺少良好穩定的污泥處置配套設施,致使污泥出了污水處理廠后,便進入無序的臨時堆存或簡單填埋狀態,不僅占用大量土地資源,而且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特別是污泥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文法學院何悅提出《關于防控城鎮污泥二次污染的提案》。“政府相關部門出臺規定不統一是我國污泥處理處置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何悅說,我國污泥管理涉及農業、林業、環保及住建等部門,由于不同部門從自身管理職能出發,制定相應的政策、規范和標準之間相互矛盾,使污泥處理處置在操作層面很難推進。此外,污泥排放和處置標準不夠嚴謹,以及污水處理廠建設普遍存在嚴重的“重水輕泥”現象,導致大量污泥“積壓”,未得到合理安全的處理處置。何悅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盡快通過立法,明確地方政府在污泥處理處置設施規劃和建設中的責任。
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總編傅濤曾表示,未實現污泥無害化和穩定化的污水處理是不完整的。作為公共服務責任的一部分,地方政府是污泥無害化和穩定化的責任主體,根據服務協議,為政府提供服務的污水處理廠承擔了不同程度的污泥處理處置責任。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的資源環境指標之一。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辰在接受中國水網采訪時表示,隨著政策導向的不斷明確,政策體系的日益完善,付費機制的逐步形成和商業模式的探索建立,污泥處理處置產業有望逐步形成和完善,在節能環保漸漸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同時,污泥產業也將凸顯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成為戰略新興產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兩會看環保】明確地方政府的污泥處理處置責任
時間:2013-03-22 來源:中國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