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工業設計行業市場與競爭環境分析
1.工業投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高耗能行業投資回落。
2010年,全年工業完成投資額98716億元,同比增長22.8%,比上年回落3.4個百分點,工業占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40.9%。各主要工業細分行業情況如下:
石油化工行業完成固定投資1.15萬億元,增幅為13.8%,比2009年擴大0.9個百分點,遠低于同期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受到國家節能減排宏觀調控的影響,2010年,石油化工全行業新開工項目、施工項目以及竣工項目的數量都有不同幅度的減少。
2010年,有色金屬工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27.9億元,同比增長33.5%。其中,鋁冶煉(包括電解鋁和氧化鋁)投資460.0億元,同比增長24.7%;銅冶煉投資228.2億元,同比增長20.0%;鉛鋅冶煉投資233.4億元,同比增長34.9%。新開工項目投資總額為3684.5億元,同比增長28.8%。
2010年,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累計完成投資1053.6億元,比2009年增長24.9%;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累計完成投資3451.7億元,比2009年增長5.7%,增速緩中有升。
“十一五”期間,機械行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7萬億元,年均增速達38%。2004~2009年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一直保持在40%左右,2010年回落至30%。機械工業投資增速有所下滑,行業發展由超高速增長向平穩較快增長轉變。
2010年,建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速度從年初的40%回落到年末的23%,歷經3年的高速擴張,建材工業的投資規模已經趨向高水平上的穩定。
全國電力工程建設于2010年累計完成投資7051億元,其中電源、電網工程建設分別完成投資3641億元、3410億元,分別比上年降低4.3%和12.5%,電源電網投資均有所下降。
2010年水電完成投資791億元、火電1311億元、核電629億元、風電891億元。火電投資和水電投資保持下降趨勢,風電和核電投資則持續上升。
“十一五”期間,電源工程建設投資向非化石能源發電領域傾斜,水電、核電、風電等能源發電投資占電源投資的比重從2005年的29%持續提高到2010的64%,火電投資完成額由2005年的2271億元快速減少到2010年的1311億元。新能源發電、跨區電網建設及農村電網改造將進一步帶動電力投資,預計2011年全年電力工程建設投資完成額7500億元左右。其中,電源、電網工程建設分別完成投資4000億元、3500億元左右。
2.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傳統產業向中西部轉移。
2010全年東、中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9%和18.4%,增速比上年加快5.2個和6.3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增長15.5%,增速與上年持平。分省市看,全年31個省份均達到兩位數增長,其中11個省份增速超過20%。東部地區工業轉型和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步伐進一步加快。
3.產能過剩成為整個工業設計行業面臨的重要問題,具備高技術、高質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等相關工業產品將成為未來投資的主要方向。
從2010年整個工業行業市場環境來看,產能過剩問題較為突出,并且成為了整個工業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政府針對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等問題,提出嚴格的產業政策,并提高準入要求,建立備案制控制產能,在一些行業甚至立下了幾年內不再核準新建、改建及擴建項目的嚴格標準。而具備高技術、高質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等相關工業產品將是未來的主要投資方向。
4.低能耗高附加值產業快速發展,高性能、低成本及綠色化發展趨勢明顯。
2010年4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是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工業由大變強的必然要求。其中,電力、煤炭、鋼鐵、水泥等行業將是重點關注領域。在新技術應用方面,許多工業設計企業推出了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技術方案,特別是高耗能、污染重的行業,從設計工作源頭的工藝專業就注重采用指標先進的流程及裝備,綜合利用資源,實現工程項目的節能減排,以體現自身技術水平的“自選動作”落實節能減排國策。
除了積極推廣現有新技術,許多單位在節能減排新技術的再創新方面也作出了貢獻。多數大型設計單位都能結合國情和項目的需求,積極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技術,努力降低企業采用新技術的投資成本。
5.競爭激烈程度加劇,行業集中度明顯提高。
2010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其中提到要以鋼鐵、水泥、機械制造、電解鋁、稀土等行業為重點,推動優勢企業實施強強聯合、跨地區兼并重組、境外并購和投資合作,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加快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骨干企業,培養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未來隨著國家政策影響,工業行業集中度還會不斷提升。(完)
來源: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