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高新區推行“環保診療”釋放綠色動能
時間:2025-07-05 06:00:00 來源:中國環境APP 作者:中環報記者王小玲
清晨,四川炬原玄武巖纖維科技有限公司的廠區內,陽光灑在嶄新的光伏發電板上,閃爍著微光。公司安環部專員白朝剛巡查到屋頂,望著這一片“藍色海洋”,感慨萬千:“沒想到,一塊塊光伏板不僅照亮了車間,也點亮了我們的綠色未來。”
這些變化,始于達州市高新區近年來推行的一項創新機制——“環保診療”。“環保診療”是達州高新區結合區域產業實際創新推出的生態與經濟協同治理機制,借鑒傳統醫療思維,通過專家會診、環保管家和智慧平臺三個維度,貫穿企業全生命周期,提供兼具預防、服務的系統化服務,旨在推動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協同并進,綠色動能持續釋放。
專家“會診”,為項目把好綠色關
2025年年初,達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會議室里氣氛緊張。
為給招商引資裝上“綠色導航”,擬入駐的高純無水氟化氫項目正在接受一場特殊的“體檢”。
“這個項目如果落地,會不會超出園區的環境容量?”“項目環境承載力測算是否涵蓋未來其他項目疊加的污染物累積效應?”由院士領銜的專家團隊圍坐在會議桌前,像醫生一樣逐項分析項目的環境承載力、資源匹配度和產業關聯性。
“基于‘三線一單’管控要求,我們通過多情景模擬和區域環境承載能力分析,能確保項目污染物排放總量嚴格控制在園區環境容量內。”達州市高新生態環境局負責人劉洋表示。
最終,在專家團的評估下,項目明確了政策紅線和發展底線,確保既能帶來經濟效益,又不破壞生態環境。
“這樣的‘專家會診’早已成了常態。”劉洋說,近年來,二十多個重點投資項目在落地前都經歷了這場綠色“考試”,既為項目把好綠色關,避免了盲目上馬帶來的生態風險,也為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基礎。
環保管家,當起企業“家庭醫生”
除了專家“會診”,高新區還成立環保管家團隊,像家庭醫生一樣給企業提供定制減污方案。
在甕福(達州)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環保管家團隊正穿梭在廠區各個角落。他們不是來檢查問題的,而是來“找病根”的。
“就像人生病了要去看醫生,企業排污也需要‘對癥下藥’。”達州市高新生態環境局陳歷央說,他們為每家企業建立了“健康檔案”,定期上門“體檢”,發現問題就現場“開方”。
去年秋冬季,甕福公司面臨一個棘手難題:既要保障糧食用肥供應,又要應對重污染天氣限產壓力。關鍵時刻,環保管家團隊進駐現場,像“老中醫”一樣望聞問切,最終開出了一套全鏈條減污“處方”——優化生產工藝、升級處理設備、加強排放監測。
改造后,企業氮氧化物年減排328噸,為申報重污染天氣績效評級B級企業創造了條件。“以前覺得環保是負擔,現在反而成了競爭力。”公司環保負責人感嘆道。
智慧平臺預警,讓風險無所遁形
“人防”+“技防”,才能讓風險無所遁形。
夜幕降臨,園區“水氣土智慧預警平臺”的大屏依然亮著。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電子眼”,實時監測著空氣、水質的變化。
“滴——”一聲警報響起,系統自動識別出葛洲壩園區工業污水處理廠進水總磷濃度異常,并第一時間將指令推送給執法人員。
“過去靠人跑腿查問題,現在系統一響就知道哪里‘生病’了。”劉洋說,智慧預警平臺24小時不間斷監測,大大提高系統化服務效率。目前,這套“智慧預警”系統已成功攔截多起潛在環境風險,讓環境管理更加高效、精準。
“如今,‘環保診療’機制已在達州高新區逐步形成。”劉洋說,它不僅治好了園區的“生態病”,更讓企業嘗到了綠色發展的甜頭,實現從“治病”到“強身”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