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海拔4465米立起高原生態監測“氣象天眼”
時間:2025-06-20 11:15:14 來源:中國環境APP 作者:中環報記者鄒祖銘
6月19日,中國環境報記者跟隨“聚焦果洛‘十四五·共鑒發展新征程’”2025“網鏈果洛 融繪新篇”大型融媒體采風行,來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與達日縣交界處海拔4465米的哇英山。
只見施工隊推著砂石運輸車穿梭忙碌,機器轟鳴聲在海拔4465米的哇英山上回蕩。
工人們短暫放下手中的活計,目光越過工地,望向終年積雪的阿尼瑪卿雪山——這座“中華水塔”的圣潔屏障,讓他們想起即將完工的果洛新一代天氣雷達項目。想到這里,他們抖擻精神,迅速投入緊張作業。
果洛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腹地,黃河上游,是“三江源”核心區,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重要的生態功能在青海乃至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果洛州地形與氣候條件復雜,短時強降水、暴雪、雷暴大風等極端天氣頻發。但長期以來,果洛缺少C波段天氣雷達系統,缺乏對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有效監測手段。”談起建立果洛新一代天氣雷達項目時,果洛藏族自治州氣象局副局長吳國軍說,“有了這座矗立在‘中華水塔’核心區的‘氣象天眼’,不僅填補了果洛地區組網雷達監測空白,更推進了青海雷達監測‘一張網’進程。”
據介紹,項目總投資3550.3萬元,資金來源為中央預算內資金2600萬元、地方財政配套950.3萬元,于去年7月開工建設,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
走進項目內部,吳國軍介紹,建設團隊克服了高原缺氧、設備運輸困難、雷暴大風等重重挑戰,將重達數十噸的雷達設備運送至山頂,并按期完成吊裝。
而已經吊裝完成的C波段天氣雷達配備直徑達8.5米的超大天線與高轉速伺服系統,具備探測威力強、靈敏度高、全天候、全天時及實時捕捉、快速精細化分析目標生消演變等能力。
“以往一個完整的體掃需要6分鐘,精細化模式下只需要3分鐘,縮短了一半以上的時間。”吳國軍說。
同時,與傳統雷達相比,新雷達增加的垂直波束探測功能與雙偏振技術,不僅可以探測天氣過程的宏觀演變,而且能獲取降水粒子的形狀、大小、相態分布、空間取向、降水類型等更加豐富詳細的信息,為精細化預報提供關鍵數據支撐。
吳國軍表示,特別在三江源這樣生態脆弱、極端天氣頻發的區域,設備將成為守護“中華水塔”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
雷達的落成,也是果洛氣象“觀測即服務”理念的生動實踐。
據介紹,雷達不僅是一臺監測設備,更將深度融入防災減災、生態旅游、農牧業生產等領域。通過實時生成的雷達產品數據,氣象部門能夠發布更加精準的預報,制作更加精細化服務產品。政府部門可根據預警提前部署氣象災害防御措施;農牧民能依托精準預報調整蟲草采挖與放牧計劃;游客可以根據旅游服務產品更改旅游時間與線路;科研機構則可借此開展高原氣候演變研究。
雪山巍峨,雷達矗立,即將傳回的第一份氣象數據,將為果洛的生態保護、防災減災與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吳國軍感慨:“預計7月下旬,我們就能收到雷達的第一份‘體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