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農國盛污泥熱堿分解及其資源化利用項目
案例詳情
項目簡介:
污泥熱堿分解及資源化利用技術將污泥中的氮和碳以多肽蛋白的形式回收,轉化成為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可利用的氮源和碳源重新進入自然生態循環,實現了污泥的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和資源化處理。創造性的解決了環保領域氮回收和碳回收的世界性難題。
經營/管理/服務模式:

熱堿分解污泥處理工藝流程主要包括:污泥接收儲存系統、調配預熱系統、水解閃蒸系統、固液分離系統以及蛋白濃縮調配系統等。
(1)污泥接收儲存系統
功能:主要完成脫水污泥的接收及儲存周轉。
脫水污泥運輸至污泥處理區域,首先卸料至污泥接收池內,然后通過輸送裝置將污泥池內的污泥輸送進入污泥料倉內進行暫存。
(2)調配預熱系統
污泥接收系統內暫存的污泥輸送進入調配預熱罐內與調配用水以及水解藥劑進行混勻預熱。
(3)水解閃蒸系統
調配預熱后的污泥泵送到水解反應器內進行密閉加熱處理,通過間接加熱方式對水解反應器內的物料進行加熱加壓,反應過程歷時1-3h左右,溶解污泥中的膠體物質,降低粘度,大分子有機物發生水解,脂肪逐步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水解成小分子的多糖甚至單糖,蛋白質水解成多肽、二肽甚至氨基酸,為微生物蛋白的提取創造有利條件。
反應結束后將水解反應器內污泥輸送到閃蒸罐中閃蒸,將閃蒸過程中產生的二次蒸汽冷凝水回送到調配預熱罐中為污泥混勻加熱提供熱量和水分。
(4) 固液分離系統
水解閃蒸后的污泥直接輸送進入固液分離裝置進行固液分離。不額外添加藥劑,分離后的污泥殘渣含水率低于40%減量,有機物降解率大于40%實現穩定化處理,污泥中的有害病原菌等全部滅活,實現了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以及無害化處理,處理后的污泥殘渣可作為覆土、綠化土和土壤改良劑加以利用。
(5)濃縮調配系統
固液分離系統得到的含蛋白液體濃縮(通過蒸發濃縮或者膜+蒸發的方式)后獲得蛋白含量20-25%的蛋白濃縮液做進一步資源化利用。
治理效果:
熱堿分解工藝處理后的污泥殘渣含水率低于40%減量,有機物降解率大于40%實現穩定化處理,污泥中的有害病原菌等全部滅活,實現了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以及無害化處理,處理后的污泥殘渣可作為覆土、綠化土和土壤改良劑加以利用。
搭載熱堿分解+資源化工藝所生產的功能性綠色水溶肥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推廣。覆蓋的省包括:內蒙古、山西、貴州、海南、天津、陜西、甘肅、遼寧、四川。 內蒙主要作物為甜菜、馬鈴薯; 山西主要是蘋果、蔬菜; 陜西主要櫻桃,蘋果,獼猴桃等; 在貴州主要是花椒、獼猴桃等經濟作物!海南重點打造蓮霧等熱帶水果,資源化產品的通道已經完全打開, 并成為熱堿水解+資源化工藝進行市場推廣的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