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歷程
北京市政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北京市政”)與新中國同齡,前身可追溯到北平市建設局。
(神州第一街--長安街及大修工程)
1949年3月成立以來,“北京市政”創造了北京乃至中國城市建設史上的諸多第一。其中,包括升起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基座、旗桿;北京市第一條煤氣管線、熱力管線、天燃氣管線、地下綜合管道;北京市第一座城市立交橋,第一條城市環路,第一座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國內第一條直徑10.22米土壓平衡盾構地鐵隧道、當時最大的污水處理廠;當時亞洲最大的供水廠、亞洲第一座集斜彎坡于一體的地鐵斜拉橋;世界首條盾構法施工的直徑6米熱力隧道、第一座大盾構擴挖地鐵車站以及當時世界結構斷面最大的地下綜合管廊,等等。70年多來,在國內城市重大工程建設與發展史上均留下了“北京市政”人的汗水與足跡。
資質實力
“北京市政”是國內第一批取得市政公用工程總承包特級資質的大型施工企業,主要從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施工、運營維護與咨詢代建業務,是國家和中關村雙高新技術企業,主體信用評級AA+。公司注冊資本10.16894億元,總資產280億元,下轄5個工程處和11家子公司,管理人員5000余人,從業人員2萬余人。擁有各類資質88項,特級、一級資質33項,涵蓋市政、道路、橋梁、軌道交通、房建、綜合管線、水利水電、機場場道、機電安裝、環境工程等專業領域。管理人員中專業技術人員占60%,其中,中高級職稱人員2000余人,一級建造師1000余人;擁有盾構機、頂管機、攤鋪機、架橋機等機械設備2600余臺套,其中直徑3米至10.22米盾構機30臺。“北京市政”在北京地區第一家引進盾構機,首開盾構施工先河。在河北曹妃甸建有盾構基地,擁有盾構機設計、制造、施工、維修、再制造能力和專業化人才隊伍,是國內盾構掘進最快速度的紀錄保持者。
(北京復興門立交橋)
“北京市政”具有雄厚的施工科研能力,專門設有科技創新中心、BIM研發中心,擁有一批國家級和業內頂級專家,形成了一大批國家級和省部級工法、專利、行業標準等技術規范與科研成果。其中,近五年累計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300余項,取得知識產權和專利260余項。
業務領域
“北京市政”作為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施工、運營維護與咨詢代建為主營業務的大型綜合性建筑企業集團。按照“立足北京,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經營發展戰略,近年來在推動“經營結構多元化、區域經營本地化和國際市場規模化”方面持續發力,拓寬業務領域,擴大經營半徑,提高投融資規模,強化投資對施工主業拉動效應,構建優勢產業鏈條,促進新時期企業改革發展優化升級。
(首都機場高速路)
結合新形勢新要求,“北京市政”統籌布局全國市場。按照“外埠市場區域化,區域員工屬地化,屬地機構實體化”的經營思路,創新應用“3+1”新模式,推進全員市場開發,積極拓展外埠及海外市場。目前,市場開發區域遍及國內30余個省市、自治區以及伊拉克、巴基斯坦、斯里蘭卡、赤道幾內亞等海外地區,構建了以核心城市為主力的區域化市場開發新格局。
業績榮譽
在北京,“北京市政”承建了“神州第一街”長安街,先后五次承擔天安門廣場改擴建、長安街大修任務,承建了北京二環至六環路、城市快速路、骨干線以及北京80%的立交橋、90%的廠站環保工程;參與了北京95%的軌道交通線路建設,累計在全國建成100余座地鐵車站、200余公里地鐵高架和區間隧道;完成了56項奧運配套工程,承建了以郭公莊水廠為代表的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以及北京冬奧會、“園博會”、“世園會”、城市副中心、新機場等重大工程,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服務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抓好“三件大事”、打贏“三大攻堅戰”、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始終走在前列,彰顯了首都國企的責任與擔當。
(北京立水西橋)
成立70多年來,“北京市政”累計修建道路10萬余公里,各類城市和公路橋梁3000余座,建成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等廠站環境工程500余座,鋪設各類市政綜合管線25萬余公里。榮獲魯班獎、詹天佑獎、國家優質工程等國家級獎項百余項,北京市結構長城杯、竣工長城杯數百次,被評為“中國建筑行業誠信經營示范企業”、“全國建筑業優秀企業”、“3A級信用企業”,連續多年躋身“中國建筑業500強”和“中國建筑業最具競爭力百強”。
(北京高碑店污水處理廠)
奮楫新時代,揚帆新征程。“北京市政”將秉承“誠信、服務、開放、共贏”的經營理念,守正創新,鑄造精品,向著打造“中國市政行業領軍企業”的目標愿景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