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行業轉型戰略實施綱要
一、轉型背景與戰略定位
當前行業面臨"三重壓力":傳統業務增長乏力(年均增速降至3.2%)、技術迭代加速(數字化滲透率年增40%)、政策導向轉變("雙碳"目標要求減排30%)。威立雅集團提出"三新兩轉"戰略(新技術、新模式、新生態;數字化轉型、生態化轉型),要求各業務單元突破傳統"設備供應商"角色,構建"全生命周期服務商"價值體系。
二、三大核心攻關方向
-
數字化業務突破工程
-
重慶試點實施"三步走"策略:①基于既有12個智慧水務項目搭建數據中臺(2025Q3完成);②開發標準化SaaS產品"水立方3.0"(2026Q2發布);③建立"平臺+訂閱"商業模式(目標2027年營收占比超15%)
-
建立容錯機制:設立200萬元/年的創新試錯基金,實行"季度復盤-年度評估"機制
-
技術圖譜重構計劃
-
繪制7大技術賽道圖譜(膜技術、碳捕捉等),重點突破3項卡脖子技術
-
建立"技術貨架"管理系統,實現187項專利的模塊化組合應用
-
案例:青島分公司通過"光伏+淡化"技術捆綁,中標沙特NEOM新城項目(合同額3.2億美元)
-
城市更新全周期服務
-
構建"1+4+N"服務矩陣:1個城市體檢平臺+4類資金渠道(政策性銀行/專項債/PPP/REITs)+N個實施主體聯動
-
北京朝陽區項目實踐:通過"規劃-建設-運營"15年服務協議,實現年收益率提升至8.7%
三、實施保障體系
-
組織變革:建立跨部門"鐵三角"團隊(技術+商務+數字化)
-
考核機制:將新技術研發投入占比(≥5%)納入KPI
-
資源協同:激活全球87個研發中心的技術協同網絡
以下為水務行業轉型發展的對標案例匯編,綜合國內外標桿企業的創新實踐,為戰略實施提供參考:
一、數字化運營對標案例
-
銅陵六國威立雅智慧水務平臺
- 通過施耐德電氣打造的智能配電與自動化系統,實現凈水廠與污水廠統一管理、能效優化及無人值守泵站2。
- 平臺集成實時監控、設備健康度分析與工藝優化模型,運營效率提升25%,人力成本降低40%2。
-
青島水務集團數據資產化實踐
- 將全市供水管網分布數據及用戶用水行為分析報告轉化為數據資產,通過銀行授信融資超600萬元,開創水務數據金融化先例10。
二、海水淡化技術創新案例
-
萬華蓬萊10萬噸/天海水淡化項目
- 全球首個采用“串級工藝+黑屏操作”技術,通過BIM設計實現無中間水池的智能系統,能耗降低4.5%,年節約電費635萬元811。
- 創新利用電廠溫排水余熱,結合AI動態調節反滲透壓力,噸水成本較傳統工藝降低18%11。
-
沙特NEOM新城光伏淡化項目
- 威立雅與青島分公司合作開發的“光伏捆綁式淡化”技術,實現日產淡水50萬立方米,太陽能供電占比達92%,入選中東低碳轉型示范項目35。
三、工業水處理標桿實踐
-
燕山石化水務系統綜合管理
- 威立雅通過循環水系統優化與數字化診斷,年節省電力1282萬度,外排水COD含量降至30mg/L以下,達到國際最嚴排放標準13。
- 改造氧化塘為濕地公園,實現污水處理與生態修復協同,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案例13。
-
蘇伊士工業水回用技術
- 為巴斯夫湛江基地設計的廢水零排放系統,通過膜分離耦合蒸發結晶技術,實現98%的水資源回用率,化學藥劑消耗量減少35%14。
四、城市水務智慧化轉型案例
-
杭州數字孿生水網工程
- 構建虛實交互的平原河網調度系統,通過AI預測防洪與水資源配置方案,成功應對2024年梅汛期洪水,減少經濟損失超20億元4。
-
深圳智慧水務一體化平臺
- 集成管網滲漏預警、水質溯源與客戶服務系統,漏損率從18%降至7%,用戶投訴響應時長縮短至15分鐘9。
五、國際前沿技術突破
- AI膜材料研發:芝加哥大學HydroGenAI平臺篩選出石墨烯濾膜配方,脫鹽率99.8%的同時水通量提升3倍5。
- 廢水資源化創新:比爾·蓋茨投資的OmniProcessor系統,實現污水同步發電與磷提取,日處理50噸污水可供電300戶家庭5。
對標啟示
- 數字化需注重商業閉環(如青島數據資產化)而非單純技術堆砌10;
- 技術創新需綁定政策紅利(如沙特NEOM綁定“2030愿景”)3;
- 工業水處理應同步追求經濟效益(燕山石化年省電費超800萬元)與生態價值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