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安徽華騏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的含山縣西區污水處理廠通過深度融合物聯網、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自主研發成功構建了一套覆蓋“自動化控制-數據采集-實時映射-仿真模擬-智能決策”全業務的智慧水務體系,成為國內污水處理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標桿項目。該廠通過四大核心技術創新,實現了運營效率、能耗控制與工藝穩定性的全面提升,為行業智慧化升級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路徑、解決方案及軟件產品。
全廠數據底座筑基:高并發時序數據庫實時支撐智慧運營
華騏環保以含山西區污水處理廠為試點,率先建成“全數字化運營水廠”,通過引入高性能時序數據庫實現對設備狀態、運行參數、水質監測、水量計算、能耗與藥耗等海量數據的高并發采集與傳輸,并通過分庫、分表架構并結合不同工藝結構完成多源異構數據的統一存儲與快速響應。整體技術架構不僅解決了傳統水廠數據孤島問題,更通過標準化數據接口為上層智能應用提供“原料”,達成智能化決策輸出。目前,數據平臺日均處理全自營廠數據量超百萬條,統一存儲運行數據達38億條,為后續的算法提優與模型泛化奠定了堅實的數字化基礎。

數字孿生+3D可視化:虛擬水廠映射實體 運營決策精準觸達
含山西區污水處理廠利用 3D引擎與數字孿生技術,對廠區進行全工藝流程建模,精準復現格柵池、生化反應池、二沉池等核心工藝段的運行狀態。通過實時映射物理水廠的流量、壓力、溶解氧等關鍵參數,并結合水務工藝數字化仿真算法,管理人員可在虛擬環境中模擬工藝調整、故障排查等場景,實時進行“所見即所得”的遠程調控。例如,在曝氣環節異常波動時,系統可自動生成3D可視化報警與優化建議。

智慧加藥模型:人工智能模型破解精準投加難題
針對污水處理中 PAC和碳源投加依賴人工經驗、易造成藥劑浪費的痛點,華騏環保研發了垂直行業專用的智慧加藥大數據模型。模型采用深度神經網絡、自適應學習與PID模糊控制技術相結合,構建模糊邏輯矩陣動態解析水質參數與加藥量的非線性關系,并結合水質預測及加藥量預測,進行 PID模糊參數調整,并通過實際水質監測值反饋實現自適應。實際運行數據顯示,模型將加藥精度控制在8%以內,藥劑成本降低15%,且出水總磷、COD等指標穩定性顯著提升。

智慧工藝深度融合:BAF智慧濾池開啟數字環保新篇章
華騏環保憑借豐富的水處理經驗,含山西區污水處理廠成功上線BAF智慧濾池系統。該系統將工藝需求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進行了緊密結合,涵蓋了智能調用、智能回流、智能反洗、智能加藥、智能曝氣、智能決策6個模塊。此系統具有節能降耗、低碳高效、數字管理、智能運營等諸多優點,徹底化解了運行維護困難的問題,有效地提高了生物濾池的管理效率和污水處理廠的運營管理水平。其狀態實現了可視化,處理水量、進出水氨氮、濾池濾速、停留時間、反硝化負荷等實時數據“一屏掌控”,AI人工智能與水廠運營實現了無縫銜接,能夠提供精準的決策方案并高效執行,從而實現了藥耗節約10-20%,電耗節約15-25%。

行業啟示:垂直場景+技術融合驅動水務智慧化
含山西區污水處理廠的實踐表明,智慧水務并非單一技術的疊加,而是需緊扣行業特性實現技術融合創新。華騏環保通過“數據底座-數字孿生-垂直模型”的三層架構,將水務運營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的智慧化升級方案。未來,隨著算法迭代與更多算法模型的接入,污水處理廠的“無人值守”與“低碳運營”愿景或將加速實現。
來源:華騏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