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 APP 獲悉,中信證券發表研報稱,中國水務(00855)深耕供水行業 20 余年,售水收入排名全國第一。國內新一輪自來水調價周期正在醞釀,多地供水已啟動調價工作。公司堅持成本控制與精細管理,盈利能力與資產質量行業內遙遙領先。公司應占聯營公司損益有望改善,直飲水也有望帶來額外利潤增量。公司資本支出強度趨勢下降可期,公司具備提升分紅潛力。首次覆蓋,給予 “買入” 評級,目標價 6.7 港元。
中信證券的主要觀點如下:
國內領先的跨區域綜合水務運營商
公司從 2001 年起先后收購重慶、河北、廣東、江西等地水務公司,大舉布局國內供水市場,根據我們統計的同行業上市公司公告數據,售水收入排名同行業第一,目前是唯一一家以自來水和管道直飲水為主業的香港上市公司。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公司業務分布于全國 24 個省市,城市供水業務服務人口超 3,000 萬,管道直飲水業務服務人口超 980 萬,已投運綜合產能(包括自來水、原水、污水)約 909 萬噸 / 日。公司實控人為自然人段傳良先生,持股比例為 28.86%。
自來水費:新的一輪調價周期正在醞釀
根據代表公司歷史成本變化,我們估計自來水行業成本年均增速約 3%。從全國 36 個重點城市跟蹤情況看,各地調價頻率極為緩慢,成本無法及時有效傳導致使自來水行業虧損面持續擴大。過往地方政府普遍通過直接財政補貼緩解供水企業經營壓力,財政壓力增加背景下,調價和理順價格機制或已經刻不容緩。歷史經驗看,自上而下政策推動是各地調價核心推動力,隨著新版供水管理辦法等政策的發布,新一輪政策推動的調價周期已經啟動,有助于改善行業多年來回報偏低的痛點并理順價格機制。
供水龍頭規模領先,資產優質且稀缺筑盈利優勢
趕乘 2002 年起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提速東風,公司二十余年的并購發展戰略取得卓越成效,目前供水業務覆蓋國內 20 個省、4 個直轄市,售水收入規模排名行業第一,龍頭地位已經形成。公司擁有國內稀缺的高供水占比水務資產,收入占比達 69%,根據我們統計的同行業上市公司公告數據,排名可比公司第二,推動公司盈利能力和資產質量顯著優于行業水平,2023 年毛利率為 37%,凈利率 20%,ROE12%,分別排名可比公司第 6/3/3。
應占聯營公司損益有望改善,直飲水帶來額外增量
公司應占聯營公司損益主要受康達環保影響,我們認為近幾年康達環保業績承壓主要受建造收入下降影響,隨著 2024H1 建造收入下滑至底部,對業績的拖累影響在 2024 年已顯著減小,公司應占聯營公司損益有望隨著財務費用減少、運營精進等改善,我們預測 FY2025~2027 分別為 0.80/1.00/1.20 億港元。此外,管道直飲水兼具安全性和經濟性,面向價格敏感用戶優勢顯著,根據銀龍供水招股說明書,公司市占率已通過自身供水網絡與收購戰略推進達到行業第一,我們認為將給公司業績帶來額外增量。
強現金流屬性逐漸凸顯,公司具備優質紅利標的潛力
公司資本支出強度下降在即,我們預計 FY2025~2027 分別為 32/20/18 億港元,自由現金流分別為 3/22/26 億港元。公司多年以來堅持分紅,隨著公司現金流持續改善,我們認為公司具備提升派息比例潛力。
風險因素
在建項目建設投產進度不及預期;水質不達標風險;直飲水業務拓展不及預期;價格調整不及預期;特許經營權提前終止與到期續期風險;異地擴張風險。
盈利預測、估值與評級
我們預計公司 FY2025~2027 年凈利潤分別為 13.80/14.58/15.79 億港元,同比變動 - 10%/+6%/+8%,對應 EPS 預測分別為 0.85/0.89/0.97 港元,公司當前股價對應 PE 分別為 7/6/6 倍。我們將 DCF 及 PE 兩種估值方法的估值結果均值作為目標價(估值過程詳見正文),給予公司 6.70 港元目標價,首次覆蓋,給予 “買入” 評級。
本文源自:智通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