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程信息
水業窗口
論文精選
水業人物
高端訪談
熱點專題
政策法規
標準規范
會議展覽
研究報告
新書推薦
知識問答
會員下載
首頁
水業新聞
工程信息
水業窗口
水業人物
會議展覽
熱點專題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2023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 2023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
發布日期:2025-01-06 來源:
2023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 2023年中國生態環境統
瀏覽次數:
132
核心提示:2023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 2023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
2023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
2024-12-31
2023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
1綜 述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穩中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的明顯成效。2023 年,開展排放源統計重點調查的工業企業共 179 236 家,污水處理廠 14 620 家(含日處理能力 500 噸以上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生活垃圾處理場(廠)2 843 家(含餐廚垃圾集中處理廠),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廠 2 756 家,儲油庫 1 177 個。2023 年,排放源統計調查范圍內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 2 954.4 萬噸,其中,工業源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 32.6 萬噸,農業源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 1 897.1 萬噸,生活源污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 1 024.2 萬噸,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不含污水處理廠)廢水(含滲濾液)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 0.6 萬噸;氨氮排放量為 119.3 萬噸,其中,工業源廢水中氨氮排放量為 1.2 萬噸,農業源氨氮排放量為 29.2 萬噸,生活源污水中氨氮排放量為 88.9 萬噸,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不含污水處理廠)廢水(含滲濾液)中氨氮排放量為 0.1 萬噸。2023 年,排放源統計調查范圍內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 238.0 萬噸,其中,工業源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 180.3 萬噸,生活源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 57.4 萬噸,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 0.2 萬噸;氮氧化物排放量為 957.8 萬噸,其中,工業源廢氣中氮氧化物排放量為 328.3 萬噸,生活源廢氣中氮氧化物排放量為 34.1萬噸,移動源廢氣中氮氧化物排放量為 594.2 萬噸,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廢氣中氮氧化物排放量為 1.2 萬噸;顆粒物排放量為 498.4 萬噸,其中,工業源廢氣中顆粒物排放量為307.3 萬噸,生活源廢氣中顆粒物排放量為 179.7 萬噸,移動源廢氣中顆粒物排放量為 11.4萬噸,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廢氣中顆粒物排放量為 0.1 萬噸;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為 651.5萬噸,其中,工業源廢氣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為 214.4 萬噸,生活源廢氣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為 182.0 萬噸,移動源廢氣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為 255.1 萬噸。2023 年,排放源統計調查范圍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 42.7 億噸,綜合利用量為 25.8 億噸,處置量為 8.3 億噸;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 10 546.5 萬噸,利用處置量為10 502.9 萬噸。23調查對象41.1 調查對象總體情況工業源對重點調查單位逐家調查,農業源對省級行政單位整體調查,生活源對地級等行政單位整體調查,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對重點調查單位逐家調查,移動源對儲油庫逐家調查、對地級等行政單位整體調查。2023 年,工業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儲油庫重點調查單位共 200 632 家,其中,工業企業 179 236 家,污水處理廠 14 620 家(含日處理能力 500 噸以上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下同),生活垃圾處理場(廠)2 843 家(含餐廚垃圾集中處理廠,下同),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廠 2 756 家,儲油庫 1 177 個。重點調查單位數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和河北,5 個地區調查單位數量合計為 86 190 家,占全國調查單位數的 43.0%。2023 年各地區重點調查單位數量分布情況見圖 1-1。圖 1-1 2023 年各地區重點調查單位數量分布情況1.2 工業源調查基本情況2023 年,全國重點調查工業企業共 179 236 家,其中,有廢水污染物產生或排放的企業 83 218 家,有廢氣污染物產生或排放的企業 156 253 家,有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的企業 126 677 家,有工業危險廢物產生的企業 106 209 家。 05 00010 00015 00020 00025 000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川安徽江西河南遼寧湖北福建湖南山西云南廣西內蒙古重慶陜西上海新疆天津貴州甘肅北京吉林黑龍江寧夏海南青海西藏調查單位數家/工業企業 污水處理廠數(個)生活垃圾處理場(廠) 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廠儲油庫5調查工業企業數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和河北,5 個地區工業企業數合計為 80 080 家,占全國重點調查工業企業數的 44.7%。2023 年各地區調查工業企業數量分布情況見圖 1-2。圖 1-2 2023 年各地區重點調查工業企業數量分布情況1.3 農業源調查基本情況2023 年,對全國 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了農業源統計調查。1.4 生活源調查基本情況2023 年,對全國 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 382 個行政單位開展了生活源統計調查。 04 0008 00012 00016 00020 000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川江西安徽河南遼寧福建湖南山西湖北云南上海內蒙古廣西天津陜西新疆重慶甘肅貴州北京吉林黑龍江寧夏海南青海西藏工業企業數家/61.5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調查基本情況①2023 年,全國共調查了 14 620 家污水處理廠,2 843 家生活垃圾處理場(廠),2 756家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廠。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調查數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四川、廣東、江蘇、湖北和山東,5 個地區合計為 7 633 家,占全國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調查數量的 37.8%。2023 年各地區調查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數量分布情況見圖 1-3。圖 1-3 2023 年各地區調查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數量分布情況1.6 移動源調查基本情況2023 年,對全國 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 363 個行政單位開展了移動源統計調查。全國共調查了 1 177 個儲油庫,儲油庫數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廣東、山東、浙江、江蘇和四川,5 個地區儲油庫數合計為 462 個,占全國調查儲油庫數的 39.3%。2023 年各地區調查儲油庫數量分布情況見圖 1-4。① 從 2020 年起,垃圾焚燒發電廠和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的企業全部納入工業源統計調查,不再納入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統計調查,下同。05001000150020002500四川廣東江蘇湖北山東重慶安徽浙江廣西河南河北貴州湖南江西陜西遼寧福建新疆云南內蒙古甘肅黑龍江山西北京吉林青海海南天津西藏寧夏上海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數家/污水處理廠數生活垃圾處理場(廠)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廠7圖 1-4 2023 年各地區調查儲油庫數量分布情況020406080100120140160廣東山東浙江江蘇四川遼寧陜西河南天津湖南河北新疆福建廣西黑龍江安徽山西重慶湖北甘肅江西內蒙古云南北京貴州吉林上海寧夏海南青海西藏儲油庫數個/8廢水污染物92.1 化學需氧量排放情況根據《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國統制〔2024〕11 號),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統計調查范圍包括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四類排放源。工業源化學需氧量統計調查范圍包括《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3 個門類的工業重點調查單位。農業源化學需氧量統計調查范圍包括畜禽養殖業和水產養殖業。畜禽養殖業統計范圍包括生豬、奶牛、肉牛、蛋雞、肉雞五類畜禽的規模化養殖場及規模以下養殖戶,水產養殖業包括人工淡水養殖和人工海水養殖。生活源化學需氧量統計調查范圍包括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城鎮和農村)。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化學需氧量統計調查范圍包括生活垃圾處理場(廠)和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廠。2.1.1 全國及分源排放情況2023 年,在《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確定的統計調查范圍內,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 2 954.4 萬噸。其中,工業源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 32.6 萬噸,占 1.1%;農業源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 1 897.1 萬噸,占 64.2%;生活源污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 1 024.2萬噸,占 34.7%;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廢水(含滲濾液)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 0.6 萬噸,占 0.02%。2023 年全國及分源化學需氧量排放情況見表 2-1。表 2-1 2023 年全國及分源化學需氧量排放情況項目 合計 工業源 農業源 生活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排放量/萬噸 2 954.4 32.6 1 897.1 1 024.2 0.6占比/% — 1.1 64.2 34.7 0.02注:①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廢水(含滲濾液)中污染物排放量指生活垃圾處理場(廠)和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廠廢水(含滲濾液)中污染物的排放量,下同。②本年報表中,“—”表示無此項指標或不宜計算,“…”表示由于數字太小,修約后小于保留的最小位數無法顯示,下同。③本年報中,部分數據合計數或占比數由于小數位取舍不同而產生的計算誤差,均未做機械調整,下同。2.1.2 各地區及分源排放情況2023 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廣東、河南、湖南、湖北和山東,排放量合計為 907.5 萬噸,占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的 30.7%。2023 年各地區化學需氧量排放情況見圖 2-1。10圖 2-1 2023 年各地區化學需氧量排放情況2.1.3 各工業行業排放情況2023 年,在統計調查的 42 個工業行業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紡織業,造紙和紙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5 個行業的排放量合計為 19.9 萬噸,占全國工業源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的 61.2%。2023 年各工業行業化學需氧量排放情況見圖 2-2。圖 2-2 2023 年各工業行業化學需氧量排放情況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廣東河南湖南湖北山東四川河北安徽遼寧江蘇貴州江西黑龍江廣西吉林甘肅內蒙古云南山西新疆福建浙江重慶陜西西藏青海寧夏海南天津北京上海化學需氧量排放量 萬噸 /工業源 農業源 生活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紡織業17.8%造紙和紙制品業16.0%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13.4%農副食品加工業8.4%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5.6%其他行業38.8%112.2 氨氮排放情況根據《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國統制〔2024〕11 號),氨氮排放量統計調查范圍包括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四類排放源。工業源氨氮統計調查范圍包括《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3 個門類的工業重點調查單位。農業源氨氮統計調查范圍包括種植業、畜禽養殖業和水產養殖業。種植業統計范圍包括農作物種植和園地種植,畜禽養殖業包括生豬、奶牛、肉牛、蛋雞、肉雞五類畜禽的規模化養殖場及規模以下養殖戶,水產養殖業包括人工淡水養殖和人工海水養殖。生活源氨氮統計調查范圍包括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城鎮和農村)。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氨氮統計調查范圍包括生活垃圾處理場(廠)和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廠。2.2.1 全國及分源排放情況2023 年,在《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確定的統計調查范圍內,全國氨氮排放量為 119.3萬噸。其中,工業源廢水中氨氮排放量為 1.2 萬噸,占 1.0%;農業源氨氮排放量為 29.2萬噸,占 24.5%;生活源污水中氨氮排放量為 88.9 萬噸,占 74.5%;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廢水(含滲濾液)中氨氮排放量為 0.1 萬噸,占 0.1%。2023 年全國及分源氨氮排放情況見表 2-2。表 2-2 2023 年全國及分源氨氮排放情況項目 合計 工業源 農業源 生活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排放量/萬噸 119.3 1.2 29.2 88.9 0.1占比/% — 1.0 24.5 74.5 0.12.2.2 各地區及分源排放情況2023 年,氨氮排放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廣東、湖北、四川、湖南和山東,排放量合計為 41.3 萬噸,占全國氨氮排放量的 34.6%。2023 年各地區氨氮排放情況見圖 2-3。12圖 2-3 2023 年各地區氨氮排放情況2.2.3 各工業行業排放情況2023 年,在統計調查的 42 個工業行業中,氨氮排放量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造紙和紙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5 個行業的排放量合計為 0.7 萬噸,占全國工業源氨氮排放量的 60.1%。2023 年各工業行業氨氮排放情況見圖 2-4。圖 2-4 2023 年各工業行業氨氮排放情況02468101214廣東湖北四川湖南山東安徽廣西河南江西江蘇福建河北浙江云南貴州遼寧新疆黑龍江山西重慶內蒙古陜西吉林甘肅海南北京上海青海西藏天津寧夏氨氮排放量 萬噸 /工業源 農業源 生活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21.1%紡織業10.6%造紙和紙制品業10.5%農副食品加工業9.9%食品制造業7.9%其他行業39.9%132.3 總氮排放情況根據《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國統制〔2024〕11 號),總氮排放量統計調查范圍包括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四類排放源。工業源總氮統計調查范圍包括《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3 個門類的工業重點調查單位。農業源總氮統計調查范圍包括種植業、畜禽養殖業和水產養殖業。種植業統計范圍包括農作物種植和園地種植,畜禽養殖業包括生豬、奶牛、肉牛、蛋雞、肉雞五類畜禽的規模化養殖場及規模以下養殖戶,水產養殖業包括人工淡水養殖和人工海水養殖。生活源總氮統計調查范圍包括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城鎮和農村)。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總氮統計調查范圍包括生活垃圾處理場(廠)和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廠。2.3.1 全國及分源排放情況2023 年,在《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確定的統計調查范圍內,全國總氮排放量為 342.7萬噸。其中,工業源廢水中總氮排放量為 7.6 萬噸,占 2.2%;農業源總氮排放量為 180.6萬噸,占 52.7%;生活源污水中總氮排放量為 154.4 萬噸,占 45.1%;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廢水(含滲濾液)中總氮排放量為 0.2 萬噸,占 0.05%。2023 年全國及分源總氮排放情況見表 2-3。表 2-3 2023 年全國及分源總氮排放情況項目 合計 工業源 農業源 生活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排放量/萬噸 342.7 7.6 180.6 154.4 0.2占比/% — 2.2 52.7 45.1 0.052.3.2 各地區及分源排放情況2023 年,總氮排放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廣東、湖北、湖南、四川和廣西,排放量合計為 114.6 萬噸,占全國總氮排放量的 33.4%。2023 年各地區總氮排放情況見圖 2-5。14圖 2-5 2023 年各地區總氮排放情況2.3.3 各工業行業排放情況2023 年,在統計調查的 42 個工業行業中,總氮排放量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造紙和紙制品業。5 個行業的排放量合計為 4.5 萬噸,占全國工業源總氮排放量的 59.2%。2023 年各工業行業總氮排放情況見圖 2-6。圖 2-6 2023 年各工業行業總氮排放情況05101520253035廣東湖北湖南四川廣西河南安徽山東江蘇江西河北福建云南遼寧浙江貴州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山西吉林重慶陜西甘肅海南上海北京西藏青海天津寧夏總氮排放量 萬噸 /工業源 農業源 生活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18.6%紡織業13.8%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9.2%農副食品加工業9.1%造紙和紙制品業8.4%其他行業40.8%152.4 總磷排放情況根據《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國統制〔2024〕11 號),總磷排放量統計調查范圍包括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四類排放源。工業源總磷統計調查范圍包括《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3 個門類的工業重點調查單位。農業源總磷統計調查范圍包括種植業、畜禽養殖業和水產養殖業。種植業統計范圍包括農作物種植和園地種植,畜禽養殖業包括生豬、奶牛、肉牛、蛋雞、肉雞五類畜禽的規模化養殖場及規模以下養殖戶,水產養殖業包括人工淡水養殖和人工海水養殖。生活源總磷統計調查范圍包括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城鎮和農村)。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總磷統計調查范圍包括生活垃圾處理場(廠)和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廠。2.4.1 全國及分源排放情況2023 年,在《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確定的統計調查范圍內,全國總磷排放量為 40.8萬噸。其中,工業源廢水中總磷排放量為 0.2 萬噸,占 0.5%;農業源總磷排放量為 28.8萬噸,占 70.6%;生活源污水中總磷排放量為 11.8 萬噸,占 28.9%;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廢水(含滲濾液)中總磷排放量為 33.0 噸,占 0.01%。2023 年全國及分源總磷排放情況見表 2-4。表 2-4 2023 年全國及分源總磷排放情況項目 合計 工業源 農業源 生活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排放量/萬噸 40.8 0.2 28.8 11.8 0.003占比/% — 0.5 70.6 28.9 0.012.4.2 各地區及分源排放情況2023 年,總磷排放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廣東、湖南、湖北、廣西和安徽,排放量合計為 14.3 萬噸,占全國總磷排放量的 35.0%。2023 年各地區總磷排放情況見圖 2-7。16圖 2-7 2023 年各地區總磷排放情況2.4.3 各工業行業排放情況2023 年,在統計調查的 42 個工業行業中,總磷排放量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農副食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食品制造業。5 個行業的排放量合計為 0.1 萬噸,占全國工業源總磷排放量的 61.4%。2023年各工業行業總磷排放情況見圖 2-8。圖 2-8 2023 年各工業行業總磷排放情況0.00.51.01.52.02.53.03.54.0廣東湖南湖北廣西安徽河南四川江蘇江西山東貴州河北遼寧福建浙江云南黑龍江山西吉林新疆甘肅重慶內蒙古陜西海南西藏寧夏天津青海上海北京總磷排放量 萬噸 /工業源 農業源 生活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農副食品加工業27.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11.9%紡織業8.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6.9%食品制造業6.8%其他行業38.6%172.5 其他污染物排放情況根據《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國統制〔2024〕11 號),廢水其他污染物排放量統計調查范圍包括工業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兩類排放源。工業源廢水其他污染物指標涉及石油類、揮發酚、氰化物和廢水重金屬①,統計調查范圍包括《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3 個門類的工業重點調查單位。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廢水其他污染物統計調查范圍包括生活垃圾處理場(廠)和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廠,其中,生活垃圾處理場(廠)不調查揮發酚和氰化物。2023 年,在《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確定的統計調查范圍內,全國廢水中石油類排放量為 1 514.9 噸,揮發酚排放量為 48.6 噸,氰化物排放量為 22.6 噸,重金屬排放量為40.8 噸。2023 年全國廢水中其他污染物排放情況見表 2-5。表 2-5 2023 年全國廢水中其他污染物排放情況 單位:噸排放源 石油類 揮發酚 氰化物 廢水重金屬工業源 1 514.9 48.6 22.6 38.8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 — 0.02 0.01 2.0合計 1 514.9 48.6 22.6 40.8① 廢水重金屬排放量指廢水中總砷、總鉛、總鎘、總汞、總鉻排放量合計值,下同。18廢氣污染物193.1 二氧化硫排放情況根據《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國統制〔2024〕11 號),二氧化硫排放量統計調查范圍包括工業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三類排放源。工業源二氧化硫統計調查范圍包括《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3 個門類的工業重點調查單位。生活源二氧化硫統計調查范圍為除工業重點調查單位以外的能源(煤炭和天然氣)消費過程排放。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二氧化硫統計調查范圍包括生活垃圾處理場(廠)和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廠。3.1.1 全國及分源排放情況2023 年,在《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確定的統計調查范圍內,全國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 238.0 萬噸。其中,工業源二氧化硫排放量為 180.3 萬噸,占 75.8%;生活源二氧化硫排放量為 57.4 萬噸,占 24.1%;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二氧化硫排放量為 0.2萬噸,占 0.1%。2023 年全國及分源二氧化硫排放情況見表 3-1。表 3-1 2023 年全國及分源二氧化硫排放情況項目 合計 工業源 生活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排放量/萬噸 238.0 180.3 57.4 0.2占比/% — 75.8 24.1 0.1注: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廢氣污染物包括生活垃圾處理場(廠)和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廠焚燒廢氣中排放的污染物,下同。3.1.2 各地區及分源排放情況2023 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內蒙古、云南、河北、山東和貴州,排放量合計為 81.9 萬噸,占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的 34.4%。2023 年各地區二氧化硫排放情況見圖 3-1。20圖 3-1 2023 年各地區二氧化硫排放情況3.1.3 各工業行業排放情況2023 年,在統計調查的 42 個工業行業中,二氧化硫排放量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5 個行業的排放量合計為 167.3 萬噸,占全國工業源二氧化硫排放量的 92.8%。2023 年各工業行業二氧化硫排放情況見圖 3-2。圖 3-2 2023 年各工業行業二氧化硫排放情況0510152025內蒙古云南河北山東貴州山西遼寧四川黑龍江新疆廣東湖北甘肅廣西安徽江蘇湖南江西陜西河南福建吉林寧夏青海浙江重慶上海天津海南西藏北京二氧化硫排放量/萬噸工業源 生活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33.6%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21.9%非金屬礦物制品業16.3%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5.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5.8%其他行業7.2%213.2 氮氧化物排放情況根據《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國統制〔2024〕11 號),氮氧化物排放量統計調查范圍包括工業源、生活源、移動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四類排放源。工業源氮氧化物統計調查范圍包括《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3 個門類的工業重點調查單位。生活源氮氧化物統計調查范圍為除工業重點調查單位以外的能源(煤炭和天然氣)消費過程排放。移動源氮氧化物統計調查范圍包括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工程機械),其中,非道路移動機械(工程機械)為排放源統計調查范圍新增源項。機動車類型包括汽車、低速汽車和摩托車,不包含廠內自用和未在交管部門登記注冊的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為工程機械。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氮氧化物統計調查范圍包括生活垃圾處理場(廠)和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廠。3.2.1 全國及分源排放情況2023 年,在《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確定的統計調查范圍內,全國氮氧化物排放量為 957.8 萬噸。其中,工業源氮氧化物排放量為 328.3 萬噸,占 34.3%;生活源氮氧化物排放量為 34.1 萬噸,占 3.6%;移動源氮氧化物排放量為 594.2 萬噸,占 62.0%;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氮氧化物排放量為 1.2 萬噸,占 0.1%。2023 年全國及分源氮氧化物排放情況見表 3-2。表 3-2 2023 年全國及分源氮氧化物排放情況項目 合計 工業源 生活源 移動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排放量/萬噸 957.8 328.3 34.1 594.2 1.2占比/% — 34.3 3.6 62.0 0.13.2.2 各地區及分源排放情況2023 年,氮氧化物排放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山東、河北、廣東、遼寧和河南,排放量合計為 334.7 萬噸,占全國氮氧化物排放量的 34.9%。2023 年各地區氮氧化物排22放情況見圖 3-3。圖 3-3 2023 年各地區氮氧化物排放情況3.2.3 各工業行業排放情況2023 年,在統計調查的 42 個工業行業中,氮氧化物排放量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5 個行業的排放量合計為 301.2 萬噸,占全國工業源氮氧化物排放量的 91.7%。2023 年各工業行業氮氧化物排放情況見圖 3-4。圖 3-4 2023 年各工業行業氮氧化物排放情況0102030405060708090100山東河北廣東遼寧河南江蘇山西內蒙古安徽浙江四川湖北廣西江西云南黑龍江新疆陜西福建湖南貴州吉林甘肅重慶寧夏上海天津北京青海海南西藏氮氧化物排放量/萬噸工業源 生活源 移動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36.8%非金屬礦物制品業23.1%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22.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5.0%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4.6%其他行業8.3%233.3 顆粒物排放情況根據《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國統制〔2024〕11 號),顆粒物排放量統計調查范圍包括工業源、生活源、移動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四類排放源。工業源顆粒物統計調查范圍包括《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3 個門類的工業重點調查單位有組織排放量和部分行業企業無組織排放量,其中,部分行業包括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大類行業代碼 31)、水泥制造業(小類行業代碼 3011)以及《排放源統計調查產排污核算方法和系數手冊》(生態環境部公告 2021 年第 24 號)中發布顆粒物無組織排放系數的行業。生活源顆粒物統計調查范圍為除工業重點調查單位以外的能源(煤炭和天然氣)消費過程排放。移動源顆粒物統計調查范圍包括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工程機械)污染排放,其中,非道路移動機械(工程機械)為排放源統計調查范圍新增源項。機動車類型包括汽車、低速汽車和摩托車,不包含廠內自用和未在交管部門登記注冊的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為工程機械。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顆粒物統計調查范圍包括生活垃圾處理場(廠)和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廠。3.3.1 全國及分源排放情況2023 年,在《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確定的統計調查范圍內,全國顆粒物排放量為498.4 萬噸。其中,工業源顆粒物排放量為 307.3 萬噸,占 61.6%;生活源顆粒物排放量為 179.7 萬噸,占 36.1%;移動源顆粒物排放量為 11.4 萬噸,占 2.3%;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顆粒物排放量為 0.1 萬噸,占 0.01%。2023 年全國及分源顆粒物排放情況見表 3-3。表 3-3 2023 年全國及分源顆粒物排放情況項目 合計 工業源 生活源 移動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排放量/萬噸 498.4 307.3 179.7 11.4 0.1占比/% — 61.6 36.1 2.3 0.01243.3.2 各地區及分源排放情況2023 年,顆粒物排放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內蒙古、新疆、黑龍江、山西和遼寧,排放量合計為 246.2 萬噸,占全國顆粒物排放量的 49.4%。2023 年各地區顆粒物排放情況見圖 3-5。圖 3-5 2023 年各地區顆粒物排放情況3.3.3 各工業行業排放情況2023 年,在統計調查的 42 個工業行業中,顆粒物排放量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5 個行業的排放量合計為 261.6 萬噸,占全國工業源顆粒物排放量的 85.1%。2023 年各工業行業顆粒物排放情況見圖 3-6。圖 3-6 2023 年各工業行業顆粒物排放情況020406080100120內蒙古新疆黑龍江山西遼寧河北云南陜西山東吉林四川湖南廣東湖北安徽甘肅江西江蘇福建貴州廣西河南浙江寧夏青海重慶天津上海西藏海南北京顆粒物排放量/萬噸工業源 生活源 移動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煤炭開采和洗選業36.2%非金屬礦物制品業19.1%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5.1%有色金屬礦采選業9.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5.6%其他行業14.9%253.4 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情況根據《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國統制〔2024〕11 號),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統計調查范圍包括工業源、生活源和移動源三類排放源。工業源揮發性有機物統計調查范圍包括《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3 個門類的工業重點調查單位。生活源揮發性有機物統計調查范圍包括除工業重點調查單位以外的能源(煤炭和天然氣)消費過程以及部分生活活動(建筑裝飾、餐飲油煙、家庭日化用品、干洗和汽車修補),不包含液化石油氣燃燒、油品運輸和銷售、農村居民生物質燃燒等過程。移動源揮發性有機物統計調查范圍包括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工程機械)、儲油庫、瀝青道路鋪裝過程,其中,非道路移動機械(工程機械)、儲油庫、瀝青道路鋪裝為排放源統計調查范圍新增源項。機動車類型包括汽車、低速汽車和摩托車,不包含廠內自用和未在交管部門登記注冊的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為工程機械;儲油庫指對外營業的儲油庫,不包括石油煉制企業內部和軍用儲油庫;瀝青道路包括公路和城市道路。3.4.1 全國及分源排放情況2023 年,在《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確定的統計調查范圍內,全國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為 651.5 萬噸。其中,工業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為 214.4 萬噸,占 32.9%;生活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為 182.0 萬噸,占 27.9%;移動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為 255.1 萬噸,占 39.2%。2023 年全國及分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情況見表 3-4。表 3-4 2023 年全國及分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情況項目 合計 工業源 生活源 移動源排放量/萬噸 651.5 214.4 182.0 255.1占比/% — 32.9 27.9 39.23.4.2 各地區及分源排放情況2023 年,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山東、廣東、浙江、江蘇和河26北,排放量合計為 235.7 萬噸,占全國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的 36.2%。2023 年各地區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情況見圖 3-7。圖 3-7 2023 年各地區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情況3.4.3 各工業行業排放情況2023 年,在統計調查的 42 個工業行業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醫藥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5 個行業的排放量合計為 139.6 萬噸,占全國工業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的 65.1%。2023 年各工業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情況見圖 3-8。圖 3-8 2023 年各工業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情況010203040506070山東廣東浙江江蘇河北河南四川遼寧內蒙古安徽湖南山西湖北廣西江西云南福建陜西黑龍江新疆吉林重慶貴州甘肅上海天津北京寧夏海南青海西藏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萬噸工業源 生活源 移動源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24.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24.1%醫藥制造業6.0%橡膠和塑料制品業5.7%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4.7%其他行業34.9%27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和化學物質環境信息284.1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綜合利用和處置情況根據《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國統制〔2024〕11 號),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統計調查范圍為工業源,包括《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3 個門類的工業重點調查單位。4.1.1 全國及各地區產生、綜合利用和處置情況2023 年,在《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確定的統計調查范圍內,全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 42.7 億噸,綜合利用量為 25.8 億噸,處置量為 8.3 億噸。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山西、內蒙古、河北、山東和遼寧,產生量合計為 18.3 億噸,占全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的 42.8%。2023 年各地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情況見圖 4-1。圖 4-1 2023 年各地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情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山東、河北、山西、內蒙古和安徽,綜合利用量合計為 10.0 億噸,占全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的 38.9%。2023年各地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情況見圖 4-2。0.01.02.03.04.05.06.0山西內蒙古河北山東遼寧河南云南安徽青海四川陜西江蘇江西貴州新疆廣西黑龍江湖北廣東寧夏福建甘肅浙江吉林西藏湖南重慶上海天津海南北京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億噸29圖 4-2 2023 年各地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情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山西、內蒙古、河北、陜西和云南,處置量合計為 5.3 億噸,占全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量的 64.0%。2023 年各地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情況見圖 4-3。圖 4-3 2023 年各地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情況4.1.2 各工業行業產生、綜合利用和處置情況2023 年,在統計調查的 42 個工業行業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5 個行業的產生量合計為 33.0 億噸,占全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的 77.3%。2023 年各工業行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情況見圖 4-4。0.00.51.01.52.02.5山西內蒙古河北陜西云南遼寧四川寧夏新疆貴州山東河南甘肅吉林廣西江蘇廣東黑龍江湖北福建重慶安徽江西湖南青海海南上海西藏浙江北京天津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量/億噸0.00.51.01.52.02.5山東河北山西內蒙古安徽河南江蘇遼寧青海云南貴州湖北廣東陜西四川江西福建廣西浙江新疆寧夏黑龍江湖南甘肅吉林重慶上海天津海南北京西藏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億噸30圖 4-4 2023 年各工業行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情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5 個行業的綜合利用量合計為 21.3 億噸,占全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的 82.6%。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量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5 個行業的處置量合計為 6.5 億噸,占全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量的 78.3%。2023 年主要行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處置情況見圖 4-5。圖 4-5 2023 年主要行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處置情況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23.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4.7%有色金屬礦采選業13.6%煤炭開采和洗選業13.5%黑色金屬礦采選業12.3%其他行業22.7%0.02.04.06.08.010.0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和處置量/億噸綜合利用量 處置量314.2 工業危險廢物產生和利用處置情況根據《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國統制〔2024〕11 號),工業危險廢物統計調查范圍為工業源,包括《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3 個門類的工業重點調查單位。4.2.1 全國及各地區產生和利用處置情況2023 年,在《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確定的統計調查范圍內,全國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 10 546.5 萬噸,利用處置量為 10 502.9 萬噸。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山東、江蘇、內蒙古、河北和廣東,產生量合計為 3 897.5 萬噸,占全國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的 37.0%。2023 年各地區工業危險廢物產生情況見圖 4-6。圖 4-6 2023 年各地區工業危險廢物產生情況工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山東、江蘇、內蒙古、河北和廣東,利用處置量合計為 3 921.7 萬噸,占全國工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量的 37.3%。2023 年各地區工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情況見圖 4-7。 0 200 400 600 8001 0001 2001 400山東江蘇內蒙古河北廣東浙江四川新疆廣西河南山西青海云南湖南安徽吉林江西湖北遼寧陜西甘肅福建寧夏上海重慶黑龍江貴州天津海南北京西藏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萬噸32圖 4-7 2023 年各地區工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情況4.2.2 各工業行業產生和利用處置情況2023 年,在統計調查的 42 個工業行業中,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5 個行業的產生量合計為7 621.0 萬噸,占全國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的 72.3%。2023 年各工業行業危險廢物產生情況見圖 4-8。圖 4-8 2023 年各工業行業危險廢物產生情況 0 200 400 600 8001 0001 2001 400山東江蘇內蒙古河北廣東浙江四川新疆廣西山西河南吉林云南湖南安徽陜西江西湖北甘肅遼寧福建青海寧夏上海黑龍江重慶貴州天津海南北京西藏工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量/萬噸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18.8%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5.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15.4%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1.5%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10.8%其他行業27.7%33工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量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5 個行業的利用處置量合計為 7 711.4 萬噸,占全國工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量的 73.4%。2023 年各工業行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情況見圖 4-9。圖 4-9 2023 年各工業行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情況4.3 化學物質環境信息統計調查情況按照《化學物質環境信息統計調查制度》(國統制〔2023〕84 號),對《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制造業的 122 個小類行業有關企業的化學物質的生產、加工使用情況進行統計調查。2023 年,開展詳細環境信息調查的化學物質產量約 5 586 萬噸,使用量約 4 534 萬噸;開展重點管控信息調查的化學物質產量約 390 萬噸,使用量約 204 萬噸;開展《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履約信息調查的十溴二苯醚、短鏈氯化石蠟、全氟辛酸及其相關化合物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產量約 37 萬噸,年末庫存量約 0.03 萬噸;開展《關于汞的水俁公約》履約信息調查的汞年產量約 658 噸,其中,再生汞年產量約 590 噸。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18.9%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6.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15.4%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1.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10.8%其他行業26.6%34污染治理設施355.1 工業企業污染治理情況5.1.1 工業廢水治理情況2023 年,全國納入排放源統計調查的涉水工業企業共有 83 218 家,廢水治理設施共有 79 879 套,設計處理能力為 2.0 億噸/日,治理設施運行費用為 795.9 億元,全年共處理工業廢水 339.1 億噸。工業廢水治理設施數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浙江、江蘇、廣東、山東和四川,工業廢水處理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江蘇、福建、河北、山東和安徽。2023 年各地區工業廢水治理設施數量見圖 5-1。2023 年各地區工業廢水處理量見圖 5-2。圖 5-1 2023 年各地區工業廢水治理設施數量圖 5-2 2023 年各地區工業廢水處理量 02 0004 0006 0008 00010 000浙江江蘇廣東山東四川安徽河北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遼寧云南上海山西重慶內蒙古陜西廣西新疆天津貴州黑龍江甘肅吉林北京寧夏海南青海西藏工業廢水治理設施數套/ 0.05.010.015.020.025.030.035.0江蘇福建河北山東安徽四川浙江湖北遼寧廣東江西河南廣西黑龍江云南內蒙古山西湖南陜西貴州新疆吉林上海寧夏重慶甘肅天津北京海南青海西藏工業廢水處理量/億噸36在統計調查的 42 個工業行業中,廢水治理設施數量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金屬制品業,紡織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工業廢水處理量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造紙和紙制品業。2023年各工業行業廢水治理設施數量情況見圖 5-3。2023 年各工業行業廢水處理量情況見圖5-4。圖 5-3 2023 年各工業行業廢水治理設施數量情況圖 5-4 2023 年各工業行業廢水處理量情況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11.2%農副食品加工業10.7%金屬制品業10.5%紡織業6.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5.7%其他行業55.7%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42.0%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7.0%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5.7%紡織業5.5%造紙和紙制品業5.2%其他行業34.5%375.1.2 工業廢氣治理情況2023 年,全國納入排放源統計調查的涉氣工業企業共有 156 253 家,廢氣治理設施共有 442 039 套,其中,脫硫設施 36 312 套,脫硝設施 26 385 套,除塵設施 202 075 套,VOCs 治理設施 126 961 套,治理設施運行費用為 2 415.8 億元。工業廢氣治理設施數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山東、廣東、江蘇、浙江和河北。2023 年各地區工業廢氣治理設施數量見圖 5-5。圖 5-5 2023 年各地區工業廢氣治理設施數量在統計調查的 42 個工業行業中,廢氣治理設施數量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金屬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2023 年各工業行業廢氣治理設施數量情況見圖 5-6。圖 5-6 2023 年各工業行業廢氣治理設施數量情況 05 00010 00015 00020 00025 00030 00035 00040 00045 00050 000山東廣東江蘇浙江河北安徽四川河南江西福建山西遼寧湖北上海內蒙古湖南天津云南陜西新疆重慶廣西黑龍江甘肅吉林北京寧夏貴州青海海南西藏工業廢氣治理設施數/套脫硫設施 脫硝設施 除塵設施 VOCs治理設施 其他設施非金屬礦物制品業18.4%金屬制品業11.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10.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5.8%橡膠和塑料制品業5.7%其他行業48.7%385.2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污染治理情況5.2.1 污水處理廠情況2023 年,全國納入排放源統計調查的污水處理廠共有 14 637 家,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為 33 466.7 萬噸/日,運行費用為 1 367.9 億元。污水處理廠數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四川、廣東、江蘇、湖北和重慶。5 個地區的污水處理廠數量合計為 6 073 家,占全國污水處理廠數量的 41.5%。2023 年各地區污水處理廠數量見圖 5-7。圖 5-7 2023 年各地區污水處理廠數量2023 年,共處理污水 939.7 億噸,污水處理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和河南。5 個地區的污水處理量合計為 382.3 億噸,占全國污水處理量的 40.7%。全國污水處理廠共去除化學需氧量 2 083.0 萬噸、氨氮 225.3 萬噸、總氮 253.8 萬噸、總磷 32.7 萬噸。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產生量為 5 333.2 萬噸,污泥處置量為 5 316.6 萬噸。2023 年各地區污水處理量見圖 5-8。 0 400 8001 2001 6002 000四川廣東江蘇湖北重慶安徽山東廣西貴州浙江湖南河北江西河南福建遼寧陜西北京云南山西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甘肅吉林海南天津寧夏青海西藏上海污水處理廠數/家城鎮污水處理廠 工業廢水集中處理廠農村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 其他污水處理設施39圖 5-8 2023 年各地區污水處理量5.2.2 生活垃圾處理場(廠)情況2023 年,全國納入排放源統計調查的生活垃圾處理場(廠)共 2 840 家(含餐廚垃圾集中處理廠 118 家),運行費用為 179.0 億元。生活垃圾處理場(廠)廢水(含滲濾液)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 5 033.7 噸,氨氮排放量為 888.3 噸;焚燒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 1 320.0 噸,氮氧化物排放量為 5 992.8噸,顆粒物排放量為 125.9 噸。5.2.3 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廠情況2023 年,全國納入排放源統計調查的危險廢物集中處理廠 2 005 家,醫療廢物(單獨)集中處置廠 471 家,協同處置的企業 280 家,運行費用為 538.1 億元。2023 年各地區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廠數量見圖 5-9。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量為 4 217.4 萬噸,其中,綜合利用量為 2 230.7 萬噸,處置危險廢物量為 1 827.8 萬噸,處置醫療廢物量為 158.9 萬噸。處置量中填埋量為 556.3 萬噸、焚燒量為 760.3 萬噸。廢水(含滲濾液)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 523.2 噸,氨氮排放量為21.7 噸;焚燒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 874.1 噸,氮氧化物排放量為 5 824.7 噸,顆粒物排放量為 386.6 噸。2023 年各地區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利用處置情況見圖 5-1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遼寧河北上海福建北京廣西陜西江西重慶吉林山西云南黑龍江貴州天津新疆內蒙古甘肅海南寧夏青海西藏污水處理量 億噸 /40圖 5-9 2023 年各地區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廠數量圖 5-10 2023 年各地區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利用處置情況050100150200250300350400江蘇山東浙江廣東湖北四川河南陜西新疆河北福建遼寧內蒙古江西重慶安徽吉林貴州黑龍江廣西山西甘肅云南湖南上海天津寧夏青海北京海南西藏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廠數家/危險廢物集中處理廠醫療廢物(單獨)集中處置廠協同處置企業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江蘇山東浙江廣東新疆陜西四川河南湖北河北安徽江西內蒙古上海福建遼寧甘肅天津重慶黑龍江青海山西廣西貴州吉林寧夏湖南云南北京海南西藏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利用處置量/萬噸綜合利用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量處置危險廢物量處置醫療廢物量41生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426.1 總體情況6.1.1 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包括老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環保投資、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三個部分,其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數據來源于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公開數據,老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環保投資數據來源于排放源統計調查。2023 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為 8 723.4 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 0.7%,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 1.7%。其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為 5 668.1 億元,老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為 362.4 億元,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環保投資為2 692.9 億元,分別占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的 65.0%、4.2%和 30.9%。2023 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情況見表 6-1。表 6-1 2023 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情況 單位:億元投資總額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老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 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環保投資8 723.4 5 668.1 362.4 2 692.9注:從 2012 年起,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中包括城市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以及縣城的相關投資,下同。6.1.2 各地區環境污染治理投資2023 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為 8 723.4 億元,除西藏、海南、青海、寧夏、吉林、天津、貴州、遼寧外,其余 23 個地區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均超過 100 億元。2023年各地區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情況見圖 6-1。圖 6-1 2023 年各地區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情況 0 200 400 600 8001 000山東河北四川湖北廣東安徽江蘇云南河南浙江內蒙古江西陜西福建上海北京甘肅重慶新疆湖南山西廣西黑龍江遼寧貴州天津吉林寧夏青海海南西藏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億元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老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環保投資436.2 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023 年,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額為 5 668.1 億元。其中,燃氣工程建設投資為 439.4 億元,集中供熱工程建設投資為 670.1 億元,排水工程建設投資為 2 743.9 億元,園林綠化工程建設投資為 1 298.0 億元,市容環境衛生工程建設投資為 516.7 億元,分別占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額的 7.8%、11.8%、48.4%、22.9%和 9.1%。2023 年全國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構成見表 6-2。表 6-2 2023 年全國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構成 單位:億元投資總額 燃氣 集中供熱 排水 園林綠化 市容環境衛生5 668.1 439.4 670.1 2 743.9 1 298.0 516.76.3 老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2023 年,老工業污染源污染治理施工項目為 5 174 個。其中,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噪聲和其他治理項目分別為 792 個、3 360 個、177 個、40 個和 805 個,分別占本年施工項目數的 15.3%、64.9%、3.4%、0.8%和 15.6%。老工業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資總額為 362.4 億元。其中,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噪聲和其他治理項目投資分別為 81.0 億元、204.3 億元、11.8 億元、0.5 億元和 64.8 億元,分別占老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額的 22.3%、56.4%、3.3%、0.1%和 17.9%。2023 年全國老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構成見表 6-3。表 6-3 2023 年全國老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構成 單位:億元投資總額 廢水 廢氣 固體廢物 噪聲 其他362.4 81.0 204.3 11.8 0.5 64.86.4 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環保投資2023 年,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環保投資總額為 2 692.9 億元,占建設項目投資總額的1.5%。其中,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噪聲和其他環保投資分別為 764.2 億元、1 138.544億元、160.1 億元、83.0 億元和 547.2 億元,分別占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環保投資總額的28.4%、42.3%、5.9%、3.1%和 20.3%。2023 年全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環保投資構成見表 6-4。表 6-4 2023 年全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環保投資構成 單位:億元投資總額 廢水 廢氣 固體廢物 噪聲 其他2 692.9 764.2 1 138.5 160.1 83.0 547.245全國輻射環境水平467.1 環境電離輻射2023 年,全國環境電離輻射水平處于本底漲落范圍內。環境γ輻射劑量率處于當地天然本底漲落范圍內。空氣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處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七大流域和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西南諸河及重要湖泊(水庫)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處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地下水中總、總活度濃度符合《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的Ⅲ類標準。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中總、總活度濃度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22)。近岸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處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其中,海水中鍶-90和銫-137等相關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遠低于《海水水質標準》(GB 3097—1997),海洋生物中鍶-90 和銫-137 等相關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遠低于《食品中放射性物質限制濃度標準》(GB 14882—1994)。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處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7.2 核設施周圍環境電離輻射2023 年,運行核電基地、民用研究堆、核燃料循環設施、放射性廢物處置設施周圍環境γ輻射劑量率,空氣、水、土壤、生物等環境介質中與設施活動相關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總體處于歷年范圍內。上述核設施運行對公眾造成的輻射劑量遠低于國家規定的劑量限值,未對環境安全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7.3 鈾礦冶設施周圍環境電離輻射2023 年,鈾礦冶設施周圍環境γ輻射劑量率,空氣、水和土壤中與設施活動相關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總體處于歷年范圍內。7.4 電磁輻射2023 年,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電磁輻射國控監測點的電磁輻射水平,監測的廣播電視發射設施、輸變電設施、移動通信基站周圍電磁輻射敏感目標處的電磁輻射水平總體符合《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47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情況488.1 第二個履約周期基本情況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舉措,是國際上通行的氣候治理政策工具。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碳市場建設,2021 年 7 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截至 2023 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 4.42 億噸,累計成交額 249.19 億元。其中,第二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 2.63 億噸,累計成交額 172.58 億元。交易規模逐步擴大,交易價格穩中有升,參與交易的重點排放單位數量較第一個履約周期上漲 31.79%。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易運行情況見圖 8-1。圖 8-1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易運行情況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2021 年度、2022 年度)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含其他行業自備電廠)2 257 家,年度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 51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是目前全球覆蓋排放量最大的市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配額分配盈虧基本平衡,符合政策預期。截至 2023 年底,2021 年度、2022 年度配額清繳完成率分別為 99.61%、99.88%,較第一個履約周期進一步提升,位于國際主要碳市場前列。8.2 減排成效全國碳市場壓實了企業碳減排主體責任,在全社會樹立了“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0.0020.0040.0060.0080.00100.00 0 250 500 7501 0001 2501 5001 7502 0002 250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收盤價/(元/噸)成交量 萬噸 /日成交量 綜合價格收盤價2021年 2022年 2023年月份49益”的低碳意識。重點排放單位基本開展了元素碳含量實測。通過推動企業靈活減排,碳市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能源結構調整的導向作用日益顯現。2023 年全國火電碳排放強度(單位火力發電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 2018 年下降 2.38%,電力碳排放強度(單位發電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 2018 年下降 8.78%。600MW 等級及以上的大型高效發電機組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例從 2020 年的 48.0%上升至 2023 年的 52.9%。電力行業總體減排成本降低約 350 億元。
生態環境統計年報
2024-12-31
2023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
2023-12-29
2022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
2023-01-18
2021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
2022-02-18
2020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
2021-08-27
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
2021-08-27
2018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
2021-08-27
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
2021-08-27
2016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
2020-12-14
2016—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統計公報
2017-02-23
2015年環境統計年報
2016-06-04
2014年環境統計年報
2014-11-24
2013年環境統計年報
2013-12-25
2012年環境統計年報
2013-03-27
2011年環境統計年報
2012-01-18
2010年環境統計年報
首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跳
/2頁
GO
關鍵詞:
2023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
2023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
下一篇:
全文 | 2023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 2025-01-06 15:41來源:生態環境部
上一篇:
南京華焓人工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個專門從事環境控制測量設備生產制造設計及制冷低溫設備生產的技術性公司。在溫濕度控制、流體控制、熱工設備及動力機械設備的性能試驗有著豐富的經驗;在人工環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同類行業資訊
• 全國14620家污水廠排放情況如何?|看《2023年中
• 近期發表 今天 16:03 已發表 最新!全國14637家
• 全文 | 2023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 2025-01-06
共
0
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直播--6月11日下午丨《
直播主講人:陳達 教授
蘇伊士亞洲 程忠紅 直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
康碧熱水解高級厭氧消
WaterInsight第14期丨
直播報告題目:城市更
直播:《新國標下飲用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
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
報告題目:未來城鄉生
因泥制宜選擇污泥干化
11月14日上午丨2024粵
中國水協團體標準《城
直播:中國水協城鎮供
全球水務前沿科技創新
直播:2024年世界城市
城市有機固廢(餐廚廚
2025年《中國給水排水
直播|沙特全球水務創
蘇伊士工業園區綠色低
主 講 人:江峰 教授/
水質安全與高品質供水
先進水技術博覽(Part
肖威中博士--美國污水
北京市科協青年科技人
報告人:程忠紅,蘇伊
中國水協團體標準《城
蘇伊士 程忠紅 :反硝
先進水技術博覽(Part
吳迪 博士: 百年持
Paul Westerhoff院士、
報告題目:《湖南省排
Water & Ecology Foru
中國水環境治理存在的
5月22日下午丨《城鎮排
雙碳背景下污泥處置資
JWPE 網絡報告/用于快
紫外光原位固化法管道
華北院 馬洪濤 副總工
高效納濾膜:中空纖維
聚力水務科技創新、中
康碧熱水解高級厭氧消
世界水日,與未來新水
中國給水排水直播:直
華北設計院:高密度建
2月23日|2024年“云學
2月22日|2024年“云學
2月21日|2024年“云學
大灣區青年設計師論壇
山東日照:“鄉村之腎
人工濕地國際大咖/西安
馬洪濤院長:城市黑臭
2024年水務春晚 直播時
《以物聯網技術打造新
WPE網絡報告:作者-審
核心期刊:中國給水排
直播丨《城鎮供水管網
【直播】【第五屆水利
先進水技術博覽(Part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
第二屆歐洲華人生態與
JWPE網絡報告:綜述論
WaterInsight第9期丨強
水域生態學高端論壇(
中國給水排水直播:智
中國水協團體標準《城
2023年11月14日9:00線
直播主題:“對癥下藥
10月29日·上海|市政
BEST第十五期|徐祖信
《水工藝工程雜志》系
污水處理廠污泥減量技
技術沙龍 | 先進水技術
直播題目:蘇伊士污泥
中國給水排水第十四屆
《水工藝工程雜志》系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污
海綿城市標準化產業化
報告題目:《城鎮智慧水
第一輪通知 | 國際水協
技術沙龍 | 先進水技術
中國水業院士論壇-中國
WaterInsight第7期丨掀
直播:“一泓清水入黃
珊氮自養反硝化深度脫
歐仁環境顛覆性技術:
直播預告|JWPE網絡報告
直播題目: 高排放標準
WaterTalk|王凱軍:未
5月18日下午 14:00—1
BEST|綠色低碳科技前沿
日照:“碳”尋鄉村振
BEST論壇講座報告第十
國際水協IWA 3月17日直
中國給水排水直播:云
中國給水排水直播平臺
中國污水千人大會參觀
中國給水排水 Water I
智慧水務的工程全生命
推薦行業資訊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泥大會(第十六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同期召開固廢大會、工業污泥大會、滲濾液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共創、共生、共贏--鼎力打造中國污泥處理處置核心品牌生態圈
中國給水排水供水大會 會議時間:2025年6月19日—21日(19日報到,20日和21日會場交流和實地參觀) 會議地點:寧波市·泛太平洋大酒店(寧波市鄞州區民安東路99號) 會議形式:主題報告交流+熱
第十六屆污泥千人大會計劃參觀項目:角美城市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等典型工程(主辦單位可以推薦參觀項目)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優美的生活環境,是一座城市建設和發展的生動寫照。在福建漳州最東端,毗鄰廈
報告題目:規模化有機固廢氣化制甲醇的挑戰與前景 報告人:吳幼青 博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廣東普寧污泥項目五年危局千萬投資陷詐騙漩渦民企控訴被以刑化債
報告題目:薄層機械壓濾污泥高干脫水關鍵技術及設備運用 報告人:中國計量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饒賓期 教授/所長 ,浙江省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報告題目: 污泥處理提質增效路徑思考 報告人:戴曉虎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特聘專家,城市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循環經濟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總體專家
報告題目:低能耗污泥脫水干化多技術創新與應用實踐, 報告人:肖波 中建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中心 院長
報告題目:清源華建過熱蒸汽干化技術(新) 報告人:王亮亮 湖南清源華建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總監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泥處理處置論壇(上海) 會議地點: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虹橋) 6.1號館H601會議室 -會議現場抽大獎——華為手機Mate7等
報告題目:典型城市餐廚廢棄物處置項目污泥處理處置工藝提質增效實踐 報告人:常紅晨,南京市城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
最新日程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泥處理處置論壇(上海) (請提前掃描二維碼免費報名,限200人;本次會議僅限提前掃描二維碼免費報名單位代表參會;參會代表可獲得2025年年度繼續教育學時證明、《中國給水
報告題目:城市多源污泥協同資源利用規劃策略與實例 報告人: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譚學軍 總院副總工/教授級高工
報告題目:污泥減量新型工藝包的技術和應用 報告人:江蘇康泰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黃輝 華東大區經理
報告題目:低碳源依賴型污水生物處理工藝應用進展與展望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劉智曉 總工程師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泥處理處置論壇(上海)(6月4日全天) 部分參會代表
報告題目:污水處理廠污泥、污水管道溝污泥源頭減量 報告人:杭世珺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原總工程師、北水教育首席顧問、教授級高工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六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同期召開固廢大會、工業污泥大會、滲濾液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共創、共生、共贏--鼎力打造中國
報告題目:污水處理廠電磁波污泥減量與碳減排技術應用 報告人:武漢理工大學 桑穩姣 市政工程系副主任 副教授 桑穩姣:工學博士,碩士生導師,民盟盟員。現任武漢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市政工程系副主任
報告題目:基于碳捕獲與碳轉向:污水處理能耗自給展望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劉智曉 總工程師
點擊排行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八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同期召開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排水管網大會 (水環境綜合治理) 同期召開中國給水排水 2024年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五屆)日程暨邀請函(同期召開固廢工業污泥大會,滲濾液、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共創、共生、共贏--鼎力打造中國污泥處理處置核
2025年《中國給水排水》主辦的主要會議-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六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同期召開固廢大會、工業污泥大會、滲濾液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
中國給水排水污水水環境大會(第八屆)部分專家報告匯總20240226
國際水協(IWA)第18屆可持續污泥技術與管理會議 國際水協第十八屆污泥大會日程-IWA Sludge Conference Programme Version 1.0
1.河南省生態環境專家庫新申請入庫專家信息表
報告題目:高鹽廢水/鈉基廢鹽制純堿或小蘇打新技術及應用 報告人: 張洋, 博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崗位入選者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水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大會暨上海水業嘉年華日程
三部委:采購國產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國產化迎來巨大利好! 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生產出高質量、高性能的國產設備
中國給水排水第十四屆中國污泥千人大會參觀項目之一:上海浦東新區污水廠污泥處理處置工程
2024年污泥處理市場展望:濕污泥產生及處置量、重點省份排名、投資規模--2022年,全國城市及縣城污水廠產生的污泥量已突破6,000萬噸(以含水率80%計),繼續保持逐年增長的趨勢。
報告題目: 厭氧氨氧化乃一種“深溝”技術 報告人:北京建筑大學 郝曉地 教授 市政工程系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
盤點國網直屬的五家設計院/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趙由才團隊主編的《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第四版)》教材出版發行 污泥千人大會 water8848 2023-08-17 19:47 發表于天津
最新!2023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發布(附國內高校及學科分析)
當地政府強制接管,水務公司大呼冤枉:十年供水無事故的供水文明單位,緣何突然被收回特許經營權?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 住房鄉建設部城建司 關于抓緊報送城市地下管網管廊及設施建設改造實施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省生態環境專家庫擬入庫專家與在庫專家信息調整的公示 來源:省生態環境廳科技標準處發布時間:2023-09-19 09:29打印頁面 為進一步加強河南省生態環境專家隊伍建設,強化
2024諾貝爾可持續發展獎,來自中國的曲久輝教授獲獎!
報告題目:《城鎮智慧水務技術指南》 中國給水排水直播平臺: 主講人簡介: 簡德武,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總院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信息技術委員會副主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泥處理處置論壇(上海)(2025年6月4日全天) 同期舉辦世環會-污泥處置主題展 (2025年6月4-6日)
立足智慧水務平臺化基石,威派格打造供水用水全場景解決方案 發布時間:2023-10-27 18:25:32 數字化浪潮下,傳統水務行業近年來開始逐步加大數字化轉型步伐。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副
“從廁所到水龍頭”?美加州批準污水凈化水直飲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20日報道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20日報道,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監管機構19日批準廣泛使用
康碧熱水解高級厭氧消化的全球經驗和展望 | 北京排水集團高安屯再生水廠低碳運營實踐與探索 直播時間:2024年4月10日(周三)14:00—16:00 2024-04-10 14:00:00 開始
彭永臻院士:污水排放標準不應該“一刀切”! 脫氮除磷的研究依然還會有新的突破
國際水協(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IWA)是全球重要的 水行業專業協會,成員包括來自大學、研究機構、工程和咨詢 公 司 、 公 用 事 業 單 位 的 全 球
90萬m3/d|世界在建最大反滲透式海水淡化項目整體投入商業運行 山東電建三公司EPC總承包的阿布扎比塔維勒海水淡化項目圓滿完成30天全廠可靠性運行,正式收到項目購水方及業主簽發的項目整體投入商業
國家部委關于污水、污泥、水環境及工業廢水的最新政策文件(截至2025年3月) 一、綜合性政策 《關于推進污水處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實施意見》(國
山東省曹縣第一中學(曹縣一中)9010
要求建設雨季溢流污水快速凈化設施!五部委發布《關于加強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和運行維護的通知》
王光謙院士:西線工程是真正解決黃河流域水資源短缺的生命工程
歐仁環境顛覆性技術:污水廠擴容“加速跑”(原有設施不動,污水處理規模擴容1倍!出水水質達地表水準IV類標準!),推動污水治理提質增效。 誠征全國各地污水廠提標擴容工程需求方(水務集團、BOT公司、設
武漢德希科技有限公司是長期專注于水文水質傳感器、傳輸設備、平臺軟件的生產、研發、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長期致力于水系統技術的研究和開發,自主研發的產品有:多普勒超聲波流量計、便攜式多普勒超聲
中國給水排水新質生產力論壇:關于MABR(膜曝氣生物反應器)和MBBR(移動床生物反應器)技術的幾個關鍵點:
第一輪通知 | 國際水協第18屆可持續污泥技術與管理會議 主辦單位:國際水協,中國科學院 聯合主辦單位:《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 等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太湖流域部分區縣污水收集不到位 支流污染嚴重
盤點|全國25個數據資產入表案例
一半污泥無出路 滋生偷排暴利灰色產業鏈 “這些研發出來的新技術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多了解,爭取產學研合作,早日解決污水和污泥問題。” “全國幾十家污泥處理技術廠商,都會說自己的技術全世界第一。”許慶
12省市已叫停舊基建 新質生產力急需推進 國務院要求這些省市應盡一切努力將“債務風險降至中低水平”。一旦達到削減債務的目標,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將尋求國務院批準調整這些省市的債務政策,以進行新的基
*ST博天:趙笠鈞辭去公司董事長等職務/*ST博天:上市當年就造假,虛增收入超10億,40名時任高管遭“秋后算賬”
中國給水排水:環保人特輯!政府工作報告極簡版來了! 剛剛,政府工作報告出爐,2024年生態環保工作這么干!
中國給水排水“2023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 (第十四屆)”論文集目次 SEUE-WAO污泥濕式氧化工藝的生產性試驗研究…………………………………………………(1) 孟繼安,鐘達
全國政協委員趙吉:污水廠也可成為“能源工廠” “根據2020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數據,全國年處理市政污水713.9億噸,碳排放總量約1.41億噸,約占全社會總排放量的1%,且排放總量還在持續增
博天環境退市,一個時代落幕|青山 (有的環保問題需要擁有核心技術的專業公司來解決,有的技術深坑還是很深的!有的環保企業暴雷了還不知道怎么死的!)
香港城市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袁志國院士課題組招收博士/博士后 來源 : 環境人Environmentor Professor Zhiguo Yuan, Chair Professo
多省污水處理廠“集體翻車”!中央環保督察查什么?污水廠要注意什么?| 水圈
曲久輝院士:邁向零污染地球的路徑與挑戰 /視距之外的“綠色”流域是怎樣的?
城市污泥 “變身記”--包頭市污泥處置中心 采用好氧發酵工藝,設計處理能力300噸/日污泥,“2023年污泥處置中心共處置濕污泥10萬噸,經過無害化、減量化處置后,最終有5萬噸成品料出廠
2023中國985高校全職院士數量排行(最新版) 第一名是清華的70位,第二名是北大的60位,清北作為國內最高等學府,確實在院士人數上遙遙領先,而浙大也以35名院士排在了第三,c9類名校里,除了西安交
2024年污水提標大會會場報告日程 污水提標大會會場:合肥白金漢爵大酒店301-302廳,再生水、園區污水大會會場:305廳,排水管網水環境大會會場:382-386廳,3個會場全部都在合肥白金漢爵大
2023中國10+大水務上市公司經營分析及發展戰略
高濃度復合粉末載體生物流化床(簡稱HPB)工藝是基于污水生物處理的技術原理,通過向生化池中投加復合粉末載體,提高生物池混合液濃度的同時,構建了懸浮生長和附著生長“雙泥”共生的微生物系統;并通過污泥濃縮
智慧水務典型案例【22-11】-飲用水安全保障類-長沙飲水工程水錘檢測與智慧調控系統 發布者: 住房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中心
突發!強制退市 2月2日晚間,*ST博天公告,因公司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將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公司股票自2024年2月5日(星期一)開市起停牌。
王浩院士:水問題產生的根本癥結是水循環失衡,究其原因是治水模式失效,而其表現有三 水利天下 2024年07月11日 07:16 福建
城投高管查了160個,城投公司開始大洗牌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首次披露再添新身份--張玉卓,首次以新身份亮相!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第八屆)日程暨邀請函 同期召開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排水管網大會 (水環境綜合治理) 同期召開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污
中國給水排水“2023年垃圾滲濾液處理大會”論文集目次
人均年薪42.63萬元!長江設計集團披露2022年度職工薪酬! 污泥千人大會 water8848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水務論壇在廣州舉行
我國智慧水務發展現狀及趨勢 來源:環境工程 研究背景 智慧水務是指通過信息化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手段,對水資源的監測、調度、管理和利用進行智能化、自動化和系統優化的一種水務管理模式
回顧港媒:中國高鐵已被“糞便淹沒”!再不處理后果嚴重,是真的嗎? -相較于美國紐約那種臟亂差,我國糞便處理技術確實比其他國家高出一籌,尤其是在高鐵這一領域
FESE觀點 | 任洪強院士:中國污水處理領域的科技創新 Towards a pollution-free planet
2.河南省生態環境專家庫在庫專家信息調整表.docx
最新出爐:2023年版污泥處理產業深度研究報告(市場前景+競爭格局+政策分析)
住建廳主要領導調整!住建部和31省市區住建一把手!
住建部城建司印發《推進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全覆蓋及廠網一體長效機制建設工作指南(第一版)》 刊發日期:2025-02-05 閱讀次數:121 作者:綜訊 本報訊 近日,住建部城建司印發《推進城市生活污水
常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發布日期 2023-09-12 標 題 (經開)橫林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及擴建工程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批前公示
雙碳戰略下城市污泥深度脫水技術分析 天津銳創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甘泉,王斌科,江海明 摘要:本文對市場上污泥深度脫水技術進行了分析,并重點介紹了高壓疊層軟隔板機械脫水設備(“污泥王”深度脫水設備)
中國給水排水“2023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四屆)” 論文集目次
菏澤通盛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菏澤通盛集團”)成立于2020年2月,是由原公安三產企業組建而成的市屬國有獨資企業,注冊資金3億元。根據菏澤通盛集團權屬企業業務發展需要,現面向社會公開儲備2名經營
鄭州市政集團有限公司(更名前為鄭州市市政工程總公司,以下簡稱:集團)始建于1951年,是一家具有70余年發展歷史的國有大型企業。現擁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和工程設計市政行業甲級資質,同時擁有建筑
我國將每年改造10萬公里以上地下管線 【我國將每年改造10萬公里以上地下管線】據住房城鄉建設部消息,未來,我國將每年改造10萬公里以上地下管線。住房城鄉建設部相關
蘇伊士在中國國家主席訪法期間簽署三項重大合作 攜手中方合作伙伴共創低碳未來-SUEZ launches 3 major initiatives in the presence of Chinese
部長通道 | 生態環境部部長: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 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造假行為
水業嘉年華+報告題目:協同超凈化水土共治技術在河湖生態整體修復中的應用 報告人:張亞非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SCI期刊《Nano-Micr
日本 市政污水、污泥處理現狀與發展方向
目次: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八屆)論文集
馬軍院士: 面向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未來綠色低碳生態城鄉水系統構建思考與技術進展
垃圾焚燒裝備技術三步走:制造到創造的突圍之路如何煉成? 2023年,深能環保研發出1100噸/日的焚燒爐焚燒裝備和全自動控制系統,并投入武漢新溝垃圾發電廠二期運行,也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格的垃圾焚燒裝
新質生產力核心要素指標的思考 ——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指標分析與研究 王羽 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蘇伊士 程忠紅 :反硝化濾池在污水脫氮中的差異化應用 直播時間:2024年7月2日(周二)14:00—16:00 2024-07-02 14:00:00 開始
水業嘉年華+報告題目:新膜制備健康水關鍵技術難題及應對策略 報告人:侯立安 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火箭軍工程大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生態環保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
報告題目:污水廠污泥堆肥工藝瓶頸問題研究 報告人:王科 ,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學院市政工程系 教授/博導,污泥安全處置與資源化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雙碳戰略下城市污泥深度脫水技術分析 中國給水排水
污泥千人大會參觀項目之一:上海虹橋水質凈化廠簡介 虹橋污水處理廠位于上海市閔行區虹橋鎮,由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設計,占地面積達到近2萬平方米,是上海市最大的污水處理廠之一。主要處理城鎮污水,服務
預見2024:一文深度了解2024年中國膜產業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及發展前景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膜產業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碧水源(300070)、津膜科技(300334)、久吾高科(30063
2024開年來,水務集團多人被查!
供銷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隸屬于中國供銷集團,是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社屬企業。公司緊扣國家雙碳目標、無廢城市建設及數字中國發展戰略,踐行總社服務三農宗旨,更好助力鄉村振興,勇擔央企社會責任。供銷環境依托再生
報告題目:面向未來的膜法生物處理可持續解決方案 報告人:羅敏 威立雅水務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工藝工程總監
王浩 院士 :水問題產生根本癥結是水循環失衡,原因在于治水模式失效
天津津濱威立雅水業有限公司 一、企業簡介 天津津濱威立雅水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天津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務集團)投資51%,法國威立雅水務(華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49%,共同出資組
來論|投資數億元改造,南方部分城市污水收集系統為何還失靈? 雨水系統混入污水系統,本質上是污水管網的缺失
央地聯動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 --國家發改委:將安排各類資金,支持設備更新和回收循環利用項目-- 據測算,目前全社會設備存量資產凈值約為39.3萬億元,其中工業設備存量資產約28萬億元。設備更新空間
青島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是經青島市人民政府批準,由青島市海潤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城投集團所屬9戶污水處理企業和市排水管理處所屬第一至第五工區、城市排水監測站、排水收費管理所、機運隊、排水監管服務中心、
世界水日,與未來新水務在深圳約一個高峰論壇 直播時間:2024年3月22日(周五)08:30—17:30 2024-03-22 08:30:00 開始
稻田和夫: 1.改變自己最快的方法,就是做自己害怕的事情,不敢坐的事,認為做不到的事,覺得不可能的事,馬上做,立即做 2.買了就不要比價格,吃了就不要后悔,愛了就不要猜疑,散了也不要詆毀,所有的一切都
北京泰瑞特認證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泰瑞特”)是國資委下屬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三級公司,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三研究所(中電科視聲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控股企業,批準成立于2020年。 泰瑞特作為第
督察組剛到,主管環保副市長便橫尸江上…… 副市長橫死江邊,高能反腐劇炸裂登場! 齊江大學報告廳,鄭寒江(黃志忠 飾)作為大學的副校長兼環境學院院長正在做著講座。
行業資訊
|
會議展覽
|
知識問答
|
會員下載
|
熱點專題
|
水業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中國水業網)
|
中國水業網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留言
|
廣告服務
|
RSS訂閱
|
BaiduSitemap
|
GoogleSitemap
2012-2013 中國水業網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麟游县
|
东莞市
|
湛江市
|
漾濞
|
麟游县
|
淳安县
|
比如县
|
多伦县
|
定远县
|
梓潼县
|
迁安市
|
承德市
|
沁阳市
|
始兴县
|
横山县
|
新和县
|
镇坪县
|
邢台市
|
房产
|
建水县
|
且末县
|
左贡县
|
那坡县
|
梁河县
|
中山市
|
宁明县
|
阳新县
|
永和县
|
垫江县
|
武城县
|
九龙城区
|
桑植县
|
龙井市
|
榆社县
|
海口市
|
阿克陶县
|
湘潭县
|
吉木萨尔县
|
祁东县
|
巴青县
|
武山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