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安高效能節水 0.6%的用水量增長支撐起23.9%的GDP增長
中國新聞網2024-12-10 14:22
中新網浙江新聞12月10日電(周健 賈潔楠 嚴小章)日前,浙江省首屆節水新技術推介會在浙江溫州瑞安舉行。節水“黑科技”齊聚瑞安,會上分享節水最佳實踐,大家學習國內外先進節水理念、技術和產品,加速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瑞安雖過境水豐富,但本地水資源量較少,年均僅16億立方米,且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2023年,瑞安人均擁有水資源量約為802.37立方米,低于溫州人均的1058立方米。
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重要的戰略資源,用水方式連著發展觀、生態觀。近三年來,瑞安以用水總量0.6%的低增長支撐起GDP23.9%的高質量增長。兩個數據的巨大反差,背后奧秘幾何?

瑞安水環境。賈潔楠 供圖
廢污水“再生” 為用水企業減負1億元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城市規模擴大,水資源壓力不斷增加,依靠大規模投入驅動經濟增長的方式已行不通,如何用更少的資源生產更多的產品?
“再生水”成為瑞安的答案。
浙江天澤大有環保能源有限公司主營生物質能源利用開發與垃圾再利用集中供熱和發電,2021年起,企業生產區內多了一條取水管道。這條3公里長的管道從江南污水處理廠出發,將再生水通到企業生產區,每年能為企業節約用水成本約500萬元。
再生水,指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經過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后水質達到一定標準、可在一定范圍內再利用的水,被稱為城市“第二水源”,也稱“中水”或“非常規水”。“我們用于冷卻塔循環冷卻的水,就是從這個取水管道中取的,每年需取用100萬噸左右,占公司用水總量的將近一半,大大節約了企業的用水成本。”該公司總經理葉春杭說。
瑞安制造業發達,工業生產用水量大,目前,瑞安已建成江南污水處理廠、江北污水處理廠2處再生水供水設施,污水日處理能力和再生水供水能力達5萬噸。經過處理的再生水,清澈透明、無異味,出廠水質達到浙江標準(準四類水),優于城市雜用水水質標準,可以放心用于工業企業生產。
據瑞安市水利局水政資源科科長黃世一介紹,瑞安建立“財政補貼+企業自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項目投入機制,鼓勵已建成的工業集聚區開展再生水回用改造。目前,經濟開發區閣巷園區已建設再生水管道7.5公里,作為“吃水大戶”的華邦印染園,則自發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通過實現再生水管網“點對點”鋪設,有效促進非常規水從源頭到用戶高效配置利用。近三年來,再生水改革已經為瑞安用水企業減負近1億元。
再生水不僅能為企業供給水,還能補充河道水,優化水循環,提升城市生態。“我們剛剛投用的江北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可以用于中塘河生態補水,用人工補水方式,增加河道流動性和水質,提升中塘河整體生態。”黃世一說,接下來瑞安還將把再生水利用拓展到道路澆灑、綠化澆灌等市政用水,不僅能為企業“減負”,還將實現為城市“解渴”。
瑞安創新工業領域水效改革,分行業、分區段、分檔位,對工業企業開展評價和服務,形成“效率為王、正向激勵、反向倒逼”導向,讓節水成為企業的行動自覺。
創新節水集成改革 激發“節流”內生動力
節水率34.54%,節水量達20.51萬噸,年節約用水支出約120萬元,減少污水排放16萬噸……這是瑞安市人民醫院去年交出的“節水成績單”。今年6月,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聯合發布公共機構水效領跑者(2024—2026年度)名單,瑞安市人民醫院名列其中,為溫州市唯一入選公共機構。
走進瑞安市人民醫院瑞祥院區,只見一座雨水收集處理站依山而建,它的作用是對收集到的雨水進行過濾處理。據介紹,這個收集站2023年收集雨水3.46萬噸,收集的雨水經過處理,與其他設備的再生水一起進入醫院的再生水收集站,每年可提供接近自來水水質的再生水約6.5萬噸。這些再生水主要用于沖廁、綠化澆灌、場地打掃等,從而實現“開源”。

節水裝置。嚴小章 供圖
該院還廣泛安裝節水器具進行“節流”。570個自閉式沖水閥、342個節水限流器、1473個起泡器、10套水箱電子液位計及水箱液位傳輸報警系統……在瑞安市人民醫院,節水“神器”被布置在院區各個角落。
瑞安市人民醫院是瑞安用水量最大的公共機構,2017年至2020年,該院年均用水量59萬噸,年均水費支出345萬元。這樣優異的成績單,醫院卻是“零投入”。2021年,該院委托節水服務企業,開展為期12年的節水服務管理項目,積極探索公共機構節水管理新模式——節水服務企業負責投入節水設備、改造用水系統、日常巡檢運維,醫院無需支付費用,而是將每年節約下來的水費支出按一定比例作為“委托費”分配給節水服務企業,實現互利共贏。
“去年人民醫院節水率達到34.54%,節約的20.51萬噸水,相當于近800戶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水量。”該院總務科科長朱小舟說。
供水管網控漏工作處浙江省前列
僅一家公共機構,每年就能節約百萬“巨款”,促進全社會用水效率提升更勢在必行。
瑞安水務服務人口154萬人,現日供水能力43萬噸,現有直徑100毫米(含)以上供水管道1800多公里。據了解,每年供水管網“細水長流”式的漏水量非常驚人,甚至比管網爆裂事故帶來的損失更大。之前,為了找出這些隱藏在地下的漏點,水務公司不得不依靠人海戰術,花費長時間讓所有巡檢人員大海撈針般全域“盲檢”。
如今,技術加持和智慧管理讓水務公司有了“千里眼”“順風耳”。
“若有漏水,流量、壓力等數據就會發生變化,所以我們建立了四級DMA分區,目前共安裝1345只參考表,做好各區域流量、壓力等數據的分析,分別比對數據,找出管網‘漏洞’,為檢漏工作指明方向。”瑞安市水務公司運營保障部經理潘升杰介紹,水務公司還利用相關儀器和聽漏棒等檢漏設備,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今年1月至10月,共發現和處理管網漏點6639處,瑞安水務的產銷差率從2020年的12.13%,降至現在的8.12%,供水管網控漏工作在浙江省內處于前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