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大批國央企開始掛牌轉讓環保公司股權,其中有中國五礦集團、中國水電六局、南方電網、興源節能、中國物流等等。之前國央企可是紛紛強勢進場環保行業,現在是環保行業這個“香餑餑”不香了,還是環保成了“燙手山芋”?
多家國央企掛牌轉讓環保公司股權,環保不香了?
近日,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已同意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國京冶轉讓所持新余中冶環保資源開發有限公司51%股權,標的公司注冊資本為22151.369萬元。
近日,中水(遼寧)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掛牌轉讓,轉讓底價4085萬元,轉讓方為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近日,臨沂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擬轉讓所持山東省金諾投資有限公司51%國有股權,已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掛牌。
近日,南方電網綜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擬轉讓江門南綜節能環保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底價1409.50萬元。
近日,南方電網綜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擬轉讓平江大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底價999.99萬元。
近日,重慶渝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5%股權掛牌轉讓,轉讓方為重慶桃花溪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轉讓底價為123.02萬元。
近日,江西中核生態環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轉讓底價1526.04萬元,轉讓方是江西贛地生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近日,浙江浙能玉環環保水務有限公司100%股權正式掛牌出售,標的公司注冊資本為24,206.00萬元人民幣,轉讓方為浙江浙能興源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近日,新疆國統管道股份有限公司擬掛牌轉讓公司所持有的河北國源水務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及相關債權。
那么為何這些國央企會選擇在這個時間段做一樣的事?有人說這是為了國有資產轉讓,有人說為了甩掉環保這個燙手山芋。其實,在這些被轉讓的環保公司身上,似乎給出了答案。
新余中冶環保資源開發有限公司2023年度營業收入為23199.77萬元,凈利潤為2794.9萬元,負債總計為7420.04萬元。
中水(遼寧)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11月30日營業收入為2257.1459萬元,凈利潤為655.2366萬元,負債總計為12709.8023萬元。
江西中核生態環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營業收入為1279.44萬元,凈利潤為-159.97萬元,負債總額為2638.69萬元。
平江大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度營業收入為1147.71萬元,凈利潤為4.49萬元,負債總計為1125.67萬元。
這么看來,盈利狀況不佳并負債似乎是被轉讓的原因之一。然后更讓人意外的是,現在知名環保集團也開始轉讓子公司,這又是上演哪出戲?
知名環保集團轉讓子公司股權,環保不好干?
近日,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擬轉讓所持有 ECO Industri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Pte Ltd的100%股權。
近日,北控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轉讓北京北控生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51%股權,轉讓底價為4609.79萬元。
近日,西安超濾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擬出售子公司陜西超濾環保工程有限公司100%的股權。
近日,中創環保擬籌劃轉讓所持有的蘇州中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創新材”)100%股權。
近日,廣州僑銀環境投資有限公司擬將其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廣州銀利環境服務有限公司49%股權以人民幣10,780萬元轉讓給中國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如果說國央企放棄環保賽道是為了解決盈利狀況,那環保集團轉讓子公司是為了解決什么呢?
在這些環保集團轉讓公告中,也給出了一些說明。有人表示是為了聚焦主營業務,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及優化公司業務結構。有人表示是為增強公司資產的流動性,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進一步促進主營業務的發展。有人表示為了剝離虧損資產,提升公司盈利水平。有人表示是為了把資源集中于主業,降低資產管控風險。
其實在這兩年環保集團的動向中,我們能發現為了做大做強,為了成為行業龍頭,大家都開始尋求第二增長曲線。然而,兩條腿走路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重心不穩,甚至會跌倒。
不過比起這些公司是否跌倒,大家似乎更關心的是,這些被轉讓的公司誰來接手呢?
環保公司不斷被轉讓,有人愿意接手嗎?
近日,海南格潤投資有限公司以唯一意向受讓方承接轉讓北京北控生態建設集團51%股權,轉讓底價人民幣4148.81萬元。
據了解,海南格潤成立于2022年,注冊資本500萬元,主要經營范圍為建設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總承包、建設工程勘察、林木種子生產經營。并且有意思的是,3月2日,海南格潤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海南格潤投資有限公司。
近日,錢江水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公告顯示為鞏固公司浙江省水務市場地位,搶占臺州、衢州市場,錢江水利擬參與競買浙能興源于公開掛牌的玉環水務和開化天匯100%股權。
據了解,錢江水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注冊資本35299.58萬元。經營范圍包括水力發電,供水,市政工程、環境保護工程的設計、施工,水污染處理技術、水處理技術、環境治理技術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
同時,錢江水利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22.22億,凈利潤2.06億。浙江浙能玉環環保水務有限公司2023年營業收入1.37億,凈利潤4551.40萬。2022年營業收入7691.82萬,凈利潤-406.37萬。
由此可見,選擇接手的公司要么是想鞏固市場地位,要么是為了搶占市場,要么就是看中了轉讓公司的實力。
結語
從國央企強勢進場到紛紛離場,這場浪潮留下來的似乎只有環保公司。至于未來這些環保公司是被接手,還是自尋出路,大家一起拭目以待。
“賣,賣,賣” !12家地方環保組織掛牌轉讓股權!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12家地方環保組織掛牌轉讓股權,轉讓價格從數百萬元到數億元不等。我們以前提到當地環保組織時,都會想到引入資本,為什么他們現在要走“賣,賣,賣”的道路?
12家環保集團正在掛牌轉讓環保公司的股權
近日,節能國禎持股5%以上的股東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及一致行動人三峽資本計劃通過公開征集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的節能國禎 73,040,457 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 10.72%)全部轉讓。
近日,山東水發建通工程技術有限公司51%國有股權和債權轉讓項目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股權持有人為山東環保發展集團生態有限公司。
近日,山東環發齊魯環保發展有限公司60%國有股權及126800元債權轉讓項目掛牌,轉讓底價為3852.41萬元,轉讓方是山東環保發展集團生態有限公司,其控股股東是山東環保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近日,山東環保集團擬掛牌轉讓三家公司股權,分別為山東方大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58.2%股權、山東興業爐料有限公司58.2%股權、中國再生資源(山東)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51%股權,掛牌項目狀態均為預披露。
近日,水發集團旗下公司水發(上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轉讓上海水發儲運服務有限公司41%股權,轉讓底價445.62萬元。
近日,水發集團(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轉讓上海水發聯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60%國有股權,轉讓底價3042.564萬元。
近日,北京水務集團計劃轉讓北京國泰節水發展有限公司20%的股權,上市價格為513.343萬元。
近日,大連中環環保系統工程有限公司以370.41萬元為底價,轉讓其48.55%的股權,轉讓方為中國節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其控股股東為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近日,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以7704.67萬元人民幣的轉讓底價,轉讓其子公司中廣核和慶(南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其控股股東為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近日,北京首都環境投資控股有限公司51.7%的股份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轉讓基準價約為1.2億元,轉讓方為北京首都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近日,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轉讓所持宿遷市首創污水處理有限公司80%股權。
近日,北京北控生態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4609.79萬元人民幣的轉讓底價轉讓其51%股權,轉讓方為北京北控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央企轉讓出售地方環保集團,預示著什么?
最近,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計劃轉讓四川省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13%股權。根據了解,四川省在2021年決定對省屬企業的生態環保資產進行重組,股權結構調整為:四川省生態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有52%的股份,長江環保持有35%,成都院則持有13%。
此外,四川省環保產業集團的經營范圍也在近期進行了調整。新增的項目包括固體廢物治理、農村生活垃圾經營性服務以及生活垃圾處理設備的銷售。在許可項目中,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經營性服務和城市建筑垃圾的處置(清運)。
據了解,四川省環保產業集團在成都市武侯區、簡陽市、眉山市、青神縣、遂寧市、廣元市青川縣、巴中市南江縣和河南長垣市等地投資了十多個水資源和水環境項目,總投資約為120億元。
從這些情況來看,四川省環保產業集團的經營似乎還不錯,但央企的出手轉讓股權又意味著什么呢?有人認為這是為了國有資產的轉讓,也有人指出環保行業的經營困難,難以取得顯著成績,還有人則認為這只是為了擺脫環保這個“燙手山芋”。
實際上,央企掛牌轉讓環保公司股權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今年已經發生了多起類似事件。例如,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轉讓其持有的新余中冶環保資源開發有限公司51%股權;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轉讓中水(遼寧)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南方電網綜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則轉讓江門南綜節能環保有限公司和平江大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各100%股權等。
從近兩年國央企的動向來看,之前為了做大做強而積極進入環保行業,如今卻開始為了改善盈利狀況而逐漸放棄這一領域。無論是地方環保集團還是國央企,出售和轉讓股權的行為都在市場中引發了廣泛關注。
從強勢進入到紛紛退出,從投資成立到出售轉讓,環保行業正經歷一場變革。在這樣的背景下,環保企業該如何前行呢?
有觀點認為,應當“走出去”,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光大水務、碧水源、城發環境和旺能環境等環保巨頭都在積極實施“出海”戰略,增強海外業務的發展。
另一些人則建議,進入其他領域,開辟第二業務增長點。龍凈環保正在布局儲能行業,博天環境則進軍氫能領域,綠茵生態開啟文旅運營,還有一些企業在數字化和雙碳等領域進行布局。
還有觀點強調,企業應以“技術”為核心,技術和運營優勢才是競爭的關鍵。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和行業趨勢下,民營環保企業只有依靠硬實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污水處理主要工藝流程有哪些?高濃度廢水處理設備有哪些?不同項目有哪些處理經驗?
10月18日19:30,水處理領域行家里手,在線淺談高濃度廢水處理經驗: |
據《環保水圈》不完全統計,今年至今12家地方環保集團掛牌轉讓環保公司股權,轉讓價從百萬到上億。之前提到地方環保集團,大家想到的都是帶資進場,現在為何走上“賣賣賣”之路?

12家環保集團掛牌轉讓環保公司股權,誰來接手?
近日,節能國禎持股5%以上股東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三峽資本擬通過公開征集轉讓方式協議轉讓所持全部節能國禎股份73,040,457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72%。近日,山東水發建通工程科技有限公司51%國有股權及債權轉讓項目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該股權的持有方為山東省環保發展集團生態有限公司。近日,山東環發齊魯環保發展有限公司60%國有股權及12.68萬元債權轉讓項目掛牌,轉讓底價為3852.41萬元,轉讓方為山東省環保發展集團生態有限公司,其控股股東為山東省環保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近日,大連中環環保系統工程有限公司48.55%股權轉讓,轉讓底價370.41萬元,轉讓方名稱中節能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其控股股東為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近日,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轉讓旗下中廣核和清(南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底價為7704.67萬元,其控股股東為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近日,山東環保集團欲掛牌轉讓3家公司股權,分別是山東方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58.2%股權,山東興業爐料有限公司58.2%股權,中再(山東)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51%股權,掛牌項目狀態為預披露。近日,水發集團旗下公司水發(上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轉讓上海水發儲運服務有限公司41%股權,轉讓底價445.62萬元。近日,水發集團(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轉讓上海水發聯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60%國有股權,轉讓底價3042.564萬元。近日,北京水務投資集團擬轉讓北京國泰節水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0%股權,掛牌價格為513.343萬元。近日,首創環投控股有限公司51.7%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轉讓底價約為1.2億元,轉讓方為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轉讓宿遷首創污水處理有限公司80%股權。近日,北京北控生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51%股權轉讓,轉讓底價為4609.79萬元,轉讓方為北控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在這些股權轉讓事件中,轉讓方中有大家熟悉的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山東環保集團、水發集團等地方環保集團,那么這些巨頭為何會選擇出售?其實在這些環保集團轉讓公告中,也給出了一些說明。有人表示是為了聚焦主營業務,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及優化公司業務結構。有人表示是為增強公司資產的流動性,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進一步促進主營業務的發展。有人表示為了剝離虧損資產,提升公司盈利水平。有人表示是為了把資源集中于主業,降低資產管控風險。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掛牌轉讓案例的背后,轉讓的環保公司不賺錢似乎是共通的問題。2023年,山東水發建通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凈利潤虧損912.31萬元;2024年1月至7月,營業收入為0,凈利潤虧損1053.61萬元。2023年,大連中環環保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凈利潤虧損517.13萬元。2024年1月至8月,中廣核和清(南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營業收入虧損896.68萬元,凈利潤虧損99.57萬元。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在地方環保集團忙著轉讓環保公司的同時,有的環保集團的股權也在被轉讓。
央企轉讓出售地方環保集團,預示著什么?
近日,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擬轉讓四川省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13%股權。據了解,2021年四川省決定對省屬企業生態環保資產重組整合,股權結構變更為:四川省生態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股52%,長江環保持股35%,成都院持股13%。

不僅如此,四川省環保產業集團的經營范圍在近期也發生了變動。一般項目增加固體廢物治理、農村生活垃圾經營性服務、生活垃圾處理裝備銷售。許可項目中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經營性服務、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清運)。
據了解,四川省環保產業集團先后在成都市武侯區、簡陽市、眉山市、眉山市青神縣、遂寧市、廣元市青川縣、巴中市南江縣和河南長垣市投資水資源、水環境項目10余個,總投資約120億元。
這么看來,四川省環保產業集團似乎過的還不錯,那央企出手預示著什么?有人表示,應該是為了國有資產轉讓。有人表示,環保生意不好做,很難做出成績。有人表示,不過是為了甩掉環保這個燙手山芋。
不過,國央企掛牌轉讓環保公司股權的事已經見怪不怪了,今年已經有多起。
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轉讓所持新余中冶環保資源開發有限公司51%股權;
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轉讓中水(遼寧)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
南方電網綜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轉讓江門南綜節能環保有限公司100%股權、平江大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等等。
其實在這兩年國央企的動向中,我們能發現之前為了做大做強,開始強勢進場環保行業。現在,為了解決盈利狀況開始放棄環保賽道。無論是地方環保集團還是國央企,出售與轉讓股權都牽動著市場的神經。
從強勢進場到紛紛離場,從斥資成立到出售轉讓,環保行業已經迎來了變革時代,這個時候環保企業該如何走下去?
有人表示,走出去,去海外掘金。光大水務、碧水源、城發環境、旺能環境這些環保巨頭都在積極布局“出海”戰略,加大海外業務發展。
有人表示,入局其他領域,開辟第二業務曲線。龍凈環保布局儲能行業、博天環境進軍氫能賽道、綠茵生態開啟文旅運營,還有一些企業布局數字化、雙碳等領域。
有人表示,還是要以“技”為本,技術及運營優勢才是核心競爭力。在當前的競爭格局及行業趨勢下,對于民營環保企業而言,硬實力才能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那么大家覺得環保企業想要活下去,還有哪些路可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作品來源:環保水圈
素材參考:環保集團官網、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