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資格證亂掛需嚴查嚴治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滿鑫 “掛證”亂象危害重重,我們必須嚴查嚴治這一頑疾,共同營造一個公平、公正、健康的職業環境,讓每一份努力都能得到應有的尊重與回報。 “證書掛給我,你等著收錢就行。”據媒體報道,近日,北京的張先生收到一位中介發來的上述信息。張先生表示,自從去年他將自己的一級建造師證分享到社交平臺后,隔三岔五就有中介私信詢問其是否愿意將證書掛靠出去。 當下,一些行業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將個人的職業資格證書掛到非供職單位名下的現象并不少見,這些持證人平時并不參與掛靠單位的工作,卻能獲取一定的報酬或其他利益。一紙證書似乎成了“金鑰匙”,只要一掛靠,無需工作,便能開啟“收獲”之門。然而,以建設工程行業為例,這些空掛的證書,也悄然埋下了工程建設的質量隱患。由此及彼,其他掛空證現象頻發的專業行業領域又會引發哪些問題? 專業人員的職業資格證書,本應是專業技能與職業道德的有力證明,卻被一些不法分子異化為一種“躺著賺錢”的工具。“干活的沒證,有證的不干活”,這種弄虛作假現象導致行業領域工作或者項目質量的不可控風險顯著增加,難以令最終接受服務或受結果影響的群體安心。 “掛證”行為不僅侵蝕了行業的安全質量與公平正義,同時也將持證人推向了違法的漩渦之中。這些持證人作為名義上的項目負責人或技術人員,即便未實際參與項目管理,也可能因“掛名”而卷入法律糾紛之中。一旦出現問題,不僅要承受經濟上的損失,更可能面臨法律責任的追究。 剖析證書掛靠現象滋生的原因,既有市場需求的刺激,也有監管機制的不足。要想從根本上鏟除這一頑疾,還需多管齊下,綜合治理。 首先,相關部門要建立健全職業資格證書注冊、使用和管理的相關制度,提高行為人違法成本,讓“掛證”雙方得不償失,形成強大的震懾力。其次,監管機構可以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智慧監管系統,對“掛證”行為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監控。通過技術手段既能提高監管效率,又能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確保監管的公正性和準確性。再者,要打破“唯證書論”的桎梏,鼓勵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評價體系。在評價人才時,不僅要看重證書等硬性指標,更要關注其實際能力和工作業績還有實效。最后,持證人的自律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作為專業技術人員,持證人應該堅守職業道德底線,拒絕參與任何形式的“掛證”行為,要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實際能力,去贏得社會的認可和尊重,拒絕將證書掛靠出去換取收益,防止讓自己陷入糾紛風險。 總之,“掛證”亂象危害重重,我們必須嚴查嚴治這一頑疾,共同營造一個公平、公正、健康的職業環境,讓每一份努力都能得到應有的尊重與回報。
來源 :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9/id/81215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