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蓋216萬人,日處理80萬噸!漢西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工程開足馬力
覆蓋216萬人,日處理80萬噸,漢西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工程正開足馬力全力建設中。15日,采訪人員在現場見到,施工區域總體分為三個區域,正在進行廠區內部的尾水及溢流箱涵工程施工,將現有的尾水改道,預計該將下月上旬全面完成,屆時現有尾水將經由新建的箱涵悉數流入李家墩明渠,為后續污水處理廠三期建成投用提供先決條件。
漢西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位于東西湖區的李家墩,總用地面積88.41畝,現狀污水處理廠規模為60萬噸,本期擴建規模20萬噸,預計擴建后總規模達80萬噸,服務面積為195.40平方千米,服務人口約216萬人,是武漢市重點工程項目之一,躋身城市大規模污水處理廠之列。
采訪人員在現場見到,正午的陽光下,各種藍色、黃色、紅色的打樁機、挖掘機、運輸機在工地上穿行,一派熱氣騰騰的施工場面。施工方中鐵上海工程局項目總工程師崔曉龍介紹,在武漢的夏季汛期結束后,現場加快施工進度,增加設備及人員投入,目前現場共有20臺機械和126人同步施工,除了新建箱涵,主體工程生化池也在進行全面開挖,也是設備和人員最多的區域,搶抓一切有利施工時間推進建設。
據了解,漢西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工程采用“集約半地埋污水處理車間方式”進行建設,將生化池、接觸消毒池等污水處理工藝設施都藏于地下。生化池及二沉池采用了疊池的布置形式,工藝采用改良A/A/O+深度處理,污水經過預處理、生化處理、深度處理、消毒等一系列工序處理后,就變成了汩汩“清水”,進入到城市的渠道。
漢西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工程還應用智慧化、綠色環保手段實施工程,通過環境監測系統、AI安全隱患識別系統、視頻監控系統、BIM廠區模擬等設施,以數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對施工現場進行全方位、實時監控和管理,讓建筑施工監管更“智慧”。 同時,引入中鐵上海工程局市政環保公司自主研發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對生產廢水進行處理后再排放,相比傳統的沉淀池方式更好地凈化施工廢水,對城市環境更友好。
區域項目負責人鹿博表示,創新和環保是項目部實施該污水處理廠的重要方向,新建工程不僅要確保工程以最高水準交付使用,還要積極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浪費,為城市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總工程師崔曉龍介紹,作為武漢市“十四五”重點排污單位的漢西污水處理廠,項目三期投運后,將進一步提升新華路以西及東西湖片區污水處理能力,緩解該區域污水處理壓力。經過處理的污水出水水質將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部分指標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地表水環境IV類標準,化為一泓碧水流入府河。(圖片由胡雪授權發布)

漢西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正在進行尾水導流箱涵施工。

漢西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智慧工地系統。

漢西污水處理廠三期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