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監督一線的報道丨守護紅安“母親河”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 2024-09-17 07:44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鮑爽 自湖北黃岡報道
日前,記者跟隨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來到倒水河沿岸進行實地走訪。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部分河流都是由西向東流,但這條河因主干水系自東北向西南‘倒流’,故名‘倒水河’,是紅安的‘母親河’。”紅安縣紀委常委、縣委巡察辦主任張瑞林邊走邊向記者介紹,倒水河是長江的一級支流,為踐行“長江大保護”,推動當地生態環境修復,紅安縣于今年年初啟動倒水河(紅安段)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項目資金量大、涉及面廣、群眾關注度高,縣紀委監委跟進監督,為項目順利推進保駕護航。
“治理工程項目總投資7000多萬元,對于革命老區來說,可不是小數目,是下了大決心的。作為紀檢監察機關,我們通過全過程監督,推動辦好民心工程。”張瑞林說。
項目啟動之初,紅安縣紀委監委派出紀檢監察組對承接項目的縣屬企業圓投公司相關負責人開展集體廉政談話。6月底,縣紀委監委為包含圓投公司在內的全縣國資國企系統領導干部講授紀律黨課,分析多地查處的國有平臺公司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以案明紀釋法,開展警示教育。
紅安縣紀委監委緊盯該項目招投標、建設管理、項目運行、資金撥付使用等關鍵環節,通過事前提醒、深入項目現場檢查等措施,全程進行監督。
前不久,倒水河(紅安段)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如期竣工,進入項目驗收階段,當地紀檢監察機關多次就項目驗收是否規范、群眾評價是否滿意等情況開展調研。
在太平橋鎮太平橋村的倒水河邊,太平橋鎮黨委書記楊茂告訴記者,過去這段河岸是未經硬化的土坡,植被稀少,易發生滑坡等問題。經過治理,堤岸變化顯著,不僅經過了加高培厚、堤基防滲,種上了護坡草種,薄弱段還鋪設了六角護坡磚。
在下游的平安棧村,倒水河有個拐彎。由于河道彎曲處水流沖擊力較強,往年陰雨連綿的季節,河水常會溢出河道,淹沒兩岸耕地。“這里地勢低洼,以前一下雨就淹。水稻雖然喜濕,但其實也怕淹,特別是在抽穗揚花的時候,淹的時間一長就絕收了。”平安棧村黨支部書記王志銀指著岸邊的水稻說,今年這100多畝的稻田平安過了雨季。
“僅在太平橋鎮這一段,就清運了3萬多立方米淤泥和900多噸漂浮物,并且在河道拐彎和變窄的地方都進行了生態護岸建設,還增設了滾水壩,這都有利于河道行洪暢通,避免汛期河水倒灌,水安全得到了有效提升。”太平橋鎮紀委書記謝力這半年多來常往建設工地跑,對情況比較熟悉。
“工程建設得好既要施工方給力,又離不開沿線地方配合。”謝力說,倒水河流經紅安多個鄉鎮,此次施工涉及的村子比較多,縣紀委監委要求,相關鄉鎮紀委要主動作為,以有力監督破除壁壘障礙,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項目落地后,太平橋鎮召開協調會議,鎮紀委全程參與,就配合工程施工提出紀律提醒,要求沿線村組干部時刻繃緊廉潔之弦,堅決杜絕吃拿卡要等行為。
“以往一些項目落地后,出現過群眾阻工、干部設卡等問題,這次我們提早謀劃、強化教育,嚴肅提出紀律要求,同時壓緊壓實村組干部責任,督促干部責任上肩,優化建設環境。”謝力說。
針對施工過程中某村部分村民要求施工方超出規劃方案施工的問題,太平橋鎮紀委從黨員干部入手,組織村組干部召開溝通會議,耐心細致解答相關政策,推動項目得以順利實施。
如今,經過治理的倒水河,河水碧波蕩漾,兩岸綠樹成蔭,河邊成為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針對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水污染治理、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治理等重點內容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守好母親河,讓這一渠碧水繪出越來越美的生態畫卷。”紅安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段炎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