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經開區:給污水“洗澡” 給污水出路
來源:央廣網
夏日,城市的供水量不斷創下歷史新高,污水量也在迅速增加。連日來,常州經開區工業廢水預處理“綠島”、前楊污水處理廠、橫林污水處理廠24小時不間斷運行。為確保污水處理后達標排放,運輸工、一線污水處理工、維修工開啟戰高溫模式。
據了解,目前兩處污水處理廠日均處理量約40000噸,已經處于滿負荷生產;工業廢水預處理“綠島”項目的日處理量較去年同期增加了80%。
運輸工:一天出車四趟,嚴把入口關
早上8點多,工業廢水預處理“綠島”廢水收集運輸師傅吳小雷正在鐘樓區一家電子企業處等待廢水收集。“我算是前端工種,每天按計劃表前往需要收集的企業,算是工業廢水入庫的‘守門員’。”盡管吳小雷才工作半年,但查看漂浮物及廢水顏色,用測紙檢測樣本已經十分熟練,如果樣本達到收集條件,那么吳小雷一天的工作才算正式開工。
發現企業樣本試紙的顏色在達標與不達標之間比較模糊,他便一張照片發給“綠島”項目負責人陳乃國,經由專業判斷后,確定可以收集。
打開水箱接收,吳小雷便守候在車旁。“一定要親眼看著所有水收集完成,期間我們不能離開車,以免出現收集樣本以外的水源進入水箱。”吳小雷說,裝車時間短則30分鐘,長則兩小時。
運輸到“綠島”后,吳小雷還需要灌裝一瓶樣本,經過檢測中心確認,他才將水箱的水壓入綠島內的儲水罐,約莫半小時,工作服濕透的他才結束了上午的工作。“今天需要接水的企業都比較遠,應該只能再接兩趟了。”吳小雷說,高溫天,企業的工業廢水存儲時間相對比較短,需接水的企業數和接水頻率比之前翻倍,他常常需要4趟滿車運輸,“對我而言就是要嚴把廢水入口這關,不達標的堅決不接。”
污水處理工:高溫下取樣,污泥中“清道”
一絲不茍地穿上工作服、戴好手套,前楊污水處理廠的宣星炎走在室外,準備去取水樣。
宣星炎對池面的酷熱早已習以為常,來到前池,在觀察進水的色度后,他拿起采樣器伸入池中取樣。一會兒工夫,他的頭上、臉上,很快就淌下了汗珠。宣星炎說,為確保高溫下的水樣不變質,收取的水樣、泥樣要立即送回化驗室檢測。
“我們主要是處理生活污水,污水從進廠到最終出廠,要經過10多道凈化工序。”宣星炎說,一旦遇到進水水質不穩定的時候,采樣的時間間隔變短,增加采樣頻率。“只有這樣,才能準確了解污染物的確切成分與含量,以檢測的數據及時讓生產運行部門做出合適工藝調整,確保出水穩定達標。”
查看10個不同的池子,一趟下來,宣星炎花費近1小時,衣服已經濕透。他笑說,夏天工作頻率會加快,他的微信步數穩定在15000步以上,名列朋友圈前茅。
在橫林污水處理廠,一個被汗水浸濕衣衫的背影正有條不紊地操作著污水處理設備,他是企業泥區處理工胥曜。
脫水機房內機器的轟鳴聲和脫泥車間散發出來刺鼻的氣味,讓初次到訪的人望而卻步,但在這個聲音嘈雜、臭味熏天的環境中,胥曜已經干了快4年。
將濃縮污泥通過螺桿泵輸送至污泥調理池,通過添加鐵鹽等藥劑對污泥進行調理,再將調理后的污泥輸送至板框機進行壓縮……儀器上,一項項復雜的參數不斷變化著,胥曜一邊抹著滿臉的豆大汗珠,一邊穿梭在車間里,操縱著不同的按鈕。
“光操作儀器是不夠的,該上手時要上手。”接過工友遞來的鏟棒,胥曜開始仔細鏟除機器褶皺里的污泥,確保所有污泥都掉入碎泥料斗。“看著污水經過層層處理變成了清水,特別有成就感,所以一畢業就留下來了。”
機修工:手摸50℃金屬外表,不讓設備“中暑”
從事維修工作已有10多個年頭,丁強仍保持著最初的熱情,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拿過組員遞來的檢測儀,在除臭風機設備中排查繼電器元件是否損壞。“今天電磁閥有故障,我們排查一下電器件,因為夏季這類部件容易損壞。”
夏季是機電設備故障多發期,維修工就是污水處理廠的110,運行設備的“守護神”。
除了每天定時、定點巡查設備,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丁強”們還要定時對室外機電設備的風扇、散熱裝置檢測并進行全方位清潔。
在檢查終沉池刮泥電機及減速機轉運情況時,有時候會用手觸摸設備金屬外殼,感受電機振動情況,金屬外殼的溫度超過50℃,頂著灼人的熱浪,丁強設備做著各項“體檢”和“治療”,保證設備不“中暑”。
“好在現在采購了一批智電控制風機,會按照設備運行溫度的最高閾值啟動風扇,幫助設備降溫。”丁強說。(常景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