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發展建言 傳遞履職心聲——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委員議事”集中采訪速寫
廣西新聞網 -廣西日報記者 王春楠
“全國每三勺白糖就有兩勺產自廣西。我們要守護好全國人民的‘糖罐子’。”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堅決履行‘為民護糧,為國守儲’的職責使命,深挖兩個動力,以實現‘五好’目的,守好八桂糧倉。”
“科技賦能,治酸改土。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守護好美麗山水,助力廣西農林業綠色低碳發展,為我國南方地區和東盟國家酸化土壤綜合治理提供‘廣西方案’。”
“發揮香港國際化的優勢,搭建平臺,推動更多的‘桂港’合作,宣傳推介廣西特色文化,講好廣西故事,打造廣西文化品牌。”
……
1月24日上午8時許,自治區政協同心會堂禮堂大廳北側,一場“委員議事”集中采訪活動正在進行。林偉民、許瑾、蘇燕、鄧秀汕、韋茜、王祖藍6位來自不同界別的自治區政協委員,圍繞蔗糖產業、糧食生產、民營經濟、生態文明、文化品牌建設等話題回答記者提問,鏗鏘有力的履職心聲、飽含溫情的履職故事、務實管用的意見建議,贏得了陣陣掌聲。
“2023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我們東糖集團下屬鳳凰公司考察時提出,廣西是我國蔗糖主產區,要把這一特色優勢產業做強做大,為保障國家糖業安全、促進蔗農增收致富發揮更大作用。”自治區政協委員、廣西東糖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林偉民說,糖業發展一頭連著國家食糖安全,一頭連著蔗農增收致富。東糖集團將牢記總書記囑托,扛起食糖安全重擔,推進企業穩產、提質、降本、增效,推動廣西糖業高質量發展,讓群眾過上像甘蔗一樣的甜蜜生活。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來自農業界的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許瑾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糧食安全重要論述,扛起政治責任,努力做到糧食安全責任制落實得好,糧食收得好、管得好、儲得好、供得好,糧倉建得好、守得好,糧企“改”得好,最終實現糧食產業發展得好,實現糧食和物資儲備高質量發展。
“作為新時代的民營企業家,不僅要把企業經營好,還要與人民同頻共振,充分履行社會責任,回饋社會。”來自經濟界的自治區政協委員、廣西桂品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蘇燕表示,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既要努力為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貢獻民營企業的力量,又要廣泛聯系界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為群眾多辦實事好事。
農林業如何實現綠色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來自少數民族界的自治區政協委員、廣西力源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鄧秀汕,深耕土壤肥力研究30多年,為系統解決土壤酸化、肥力退化的突出問題,提供了科技支撐。鄧秀汕表示,將繼續響應自治區政協開展的“科教振興 委員行動”號召,強化綠色技術系統創新,加大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助力廣西農林業綠色低碳發展,為我國南方地區酸化土壤綜合治理提供“廣西方案”。
小語種,大舞臺。來自教育界的自治區政協委員、廣西外國語學院董事長韋茜表示,在中國與東盟交流交融過程中,小語種發揮著重要紐帶作用。廣西外國語學院已與70多所東盟高校建立起了合作關系,成立了100余家海外實習實踐就業基地,為中國—東盟教育、文化、經貿交流服務,也為促進中國與東盟的人文交流搭建起了民心相通的“舞臺”。
“廣西文化品牌一直廣受關注,繼‘科目三’、螺螄粉熱爆網絡,最近‘小砂糖橘’也火遍南北,可以說廣西文化自帶‘熱梗’,這也激發了廣西人民的文化自信。”自治區政協委員,香港廣西社團總會副會長王祖藍為廣西文化品牌點贊。文化品牌創建中,人人都是參與者。王祖藍建議將青年群體帶動起來,利用校企合作等方式,助力年輕人創作更多的內容,把他們從關注者變成文化的傳播者、內容的制造者,“我本人也將認真履職盡責,積極牽線搭橋,推動更多的桂港合作,講好中國故事,講好廣西故事。”
契合經濟發展,緊盯民生關注。短短半個小時,委員們在聚光燈下曬履職成效、話民生關切、提務實建議,充分展現新時代政協委員的履職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