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遠新材總工程師楊杰:椒江讓我學有所用
開欄語
留在椒江,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理由,因城市的氣質、生活的美好、工作的舒心,亦或夢想的實現、未來的預期……為全面展現椒江顏值與氣質,2023年8月8日起,區傳媒中心全媒體開設《留在椒江的N個理由》專欄,還原親歷者的心聲,營造高質量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的濃厚輿論氛圍。
留在椒江的N個理由⑤
本期人物:楊杰
椒江讓我學有所用
楊杰
· 臺州臨海人
· 浙江方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 2018年度臺州市211人才工程/臺州市緊缺實用人才
·入選臺州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

走進浙江方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驗區域,一間間功能不同的實驗室整潔大氣,一塊塊成型的磚材碼放整齊,不同于想象中“高大上”的實驗室,方遠新材料的實驗室更接地氣。位于另一片區域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手上工作有條不紊,機器輪轉不停,運輸車一輛接著一輛,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對于這樣的工作環境,楊杰笑著自嘲:“曾經我們是晴時一身灰,雨時一身泥,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
從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博士畢業后,優秀的楊杰成了被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錦江集團等國內知名大企業爭搶著要的“香餑餑”,最后楊杰放棄杭州國企的優厚offer,選擇了椒江民企方遠集團。如今楊杰在椒江奮斗已有8年之久,是什么促使楊杰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呢?

在椒江這方沃土上
歷經8年的奮斗與成長

“作為臺州人,還是有故土情結、回鄉發展的想法,剛好方遠想找這方面的博士,在經過數次對接后,發現我的想法跟公司的理念非常契合,就決定拒絕杭州國企的邀約,到椒江來發展。”楊杰表示,來方遠從事材料研發工作可以學以致用,就這樣,楊杰成了方遠集團的第一個博士。
在學校讀博期間,楊杰主要研究工程熱物理學科,這與方遠新材料的研發項目相關卻并非完全對口。為了個人和公司的更好發展,楊杰又去修得環境科學工程的博士后。“方遠的平臺比較大,科研條件比較好。”楊杰說,我們與高校教師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交往,跟合作的老師一起申請項目申報獎項、做項目,如果沒有這個平臺很多事情都做不好。目前,方遠新材已經承擔了四項浙江省重點研發項目和“尖兵”“領雁”研發攻關計劃項目。
在椒江發展的八年以來,楊杰圍繞公司發展需要及產品實際情況,主持參與多項省、市、區級科研項目并順利結題,主持臺州市科學技術局高效節能相變型保溫墻體材料的研發、椒江區科技計劃項目生活污泥與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建材化利用研究與應用。他帶領團隊研發的高品質透水磚已實現1200多萬元銷售,高強輕質陶粒陶砂已實現710多萬元銷售,陶粒加氣混凝土砌塊已實現2500多萬元銷售,創造了良好效益。
楊杰與其團隊還通過改進爐內脫硝、外加布袋除塵、靜電除塵、堿液噴淋,打造出了省內第一條實現尾氣在線監測的陶粒回轉窯生產系統,填補了臺州在線監測系統空白。

在椒江開啟第二個博后項目
聚焦二氧化碳養護

近年來,我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方遠新材料作為建材行業龍頭企業,在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方面也下了很大的決心。據了解,楊杰牽頭組織成立了浙江省方遠低碳建材企業研究院,擔任院長,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前,楊杰正在開展他的第二個博后項目,研究建材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的養護問題。
建材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的養護是一套“組合拳”。一方面,在建材生產的過程中經過配方的優化、原料的篩選,削減水泥的用量,進行低碳化處理,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生產出來的建材產品可以利用二氧化碳養護的技術,在有水分參與的環境下,吸收二氧化碳,固化成碳酸鈣,還可以增加磚的強度。
建材養護固化二氧化碳什么情況下效果最好?到底可以固化封存多少二氧化碳?現在用來做課題研究的機器還在安裝調試,還沒有一個成功的案例可以提供參考,“現在就是摸著石頭過河,都要靠自己去摸索。”楊杰說。

未來向“綠”而行
助力椒江無廢城市建設

提及行業的未來,楊杰表示,方向如何選擇是最重要的。傳統的建材路會越來越窄,我們做的是綠色低碳環保建材,著力探索污泥、固廢、飛灰資源化利用,助力椒江無廢城市建設。
如何在完善自身產業鏈的同時處理污泥固廢?2009年,方遠新材投資2000萬元建起了一條年產15萬立方米的陶粒生產線。這種陶粒以河道淤泥、打樁淤泥和污水處理廠污泥為主輔原料,成品可作為建筑材料和花草種植基質。楊杰還利用自身優勢,推動公司與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共同建立了“廢棄物處置與資源化利用技術聯合研究中心”,就生活污泥、垃圾焚燒飛灰處置與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發及改進事項開展合作,建立戰略合作平臺,目前聯合研究中心已經順利掛牌運行。
“在椒江發展的八年以來,我成長了很多,也見證了椒江的城市變化,今后我將在椒江這片熱土上繼續不懈耕耘,為城市的綠色低碳環保事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楊杰說。
記 者:陳鑫鑫
小 編:汪琳茜
編 輯:王涵雪
原標題:《方遠新材總工程師楊杰:椒江讓我學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