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戰斗在危險廢物處理的最前線,以環保為己任、化腐朽為神奇的經營理念
作為國內危險廢物集中治理的先驅,有能力接收處理46類危險廢物中的41類,資質處理能力有望達到100萬噸/年,綜合類單體處理規模全國領先,在小散弱的行業格局中實力明顯。歷年累計開展超百項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率達40%以上;累計獲授權專利128項,其中發明專利65項,實用新型63項;獲科技獎項35項;累計制修訂標準80項,其中國家標準22項,行業標準43項,團體標準1項,企業標準14項。以含銅蝕刻廢液回收高值創新產品開創危險廢物資源化先河,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產品遠銷歐美;主導建成亞洲最大、國內首家雙防滲雙排水危險廢物安全填埋場;建設國內單體投資規模最大、排放標準最高的危廢處理處置綜合性示范項目,實現多源液態危險廢物達地表水Ⅳ類標準;建有深圳市唯一醫療廢物處置單位,首次將智能機器人引入醫療廢物處理系統;主導建成深圳第一個達歐盟標準的危廢焚燒爐; 廣東省首批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項目,與焚燒、填埋形成良好終端協同。危險廢物利用與處置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為實現城市危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提供強有力抓手。
始終領跑在環境污染防治的最前端,為城市營商環境和支柱產業發展提供“兜底”保障
作為城市生態環境“兜底式”服務企業,歷年處置危險廢物量占全市60%以上,超400萬噸,逾5000家企業,且主要承擔了民營危廢企業不愿意接收的利潤收益低、技術難度大的處置任務,服務于華為、中興、富士康、華星光電、比亞迪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高新技術企業,是不可或缺的城市基礎設施和戰略性資源。
始終堅守在社會責任的最前沿,承擔事故搶險及現場清污功能,保障城市環境安全和民生福祉
作為重要的環境應急依托單位、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現場處置責任單位和廣東省唯一劇毒品處置單位,參加1993年清水河“8·5”大爆炸、2003年“非典”期間深圳市醫療廢物收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市醫療廢物收運及廣東省多地的執法行動及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搶險 1200 余次,銷毀含氰化物的劇毒化學品1000多噸,處置危險化學品近2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