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廢”,讓徐州綠色底蘊更深厚
本報記者 吳云
作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無廢城市”建設成為2024年江蘇省、徐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關鍵詞之一。記者日前從徐州市無廢辦了解到,經過近5年的建設,我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目前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8%,農藥包裝廢棄物無害化處置率達97%,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危險廢物全量安全處置。2023年 “無廢城市”建設48項考核指標達標、14項體系任務及10項工程項目全部完成,城市綠色底蘊更加深厚,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制度保障、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2023年是我市“無廢城市”建設提檔升級的關鍵一年,是“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承上啟下之年。徐州把“無廢城市”建設與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緊密結合,與推動高質量發展實踐緊密結合,統籌城市發展與固體廢物管理,推動 “無廢城市”建設再上新臺階。
這一年,我市“無廢城市”建設制度保障更加健全——
《徐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條例》2023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徐州市快遞業促進條例》2023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同《徐州市工業固體廢物管理條例》《徐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等一起構成“無廢城市”建設制度保障。加快構建“雙碳”政策體系,編制《徐州市碳達峰實施方案》,部署實施產業綠色提質、節能降碳增效、能源低碳轉型、城鄉建設達峰、交通運輸低碳、科技創新引領、碳匯能力提升、綠色低碳全民等八大行動。
這一年,我市工業固廢治理體系、綠色體系建設更加完善——
開展市級綠色工廠培育和創建工作。 135家企業入庫培育,以綠色工廠培育為抓手,多措并舉推進綠色體系建設。6家企業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14家企業獲批“江蘇省綠色工廠”,徐州高新區同時入圍國家級和省級“綠色工廠”園區,入圍數量創歷史新高。18家污泥利用處置單位全部納入系統管理,污泥的轉移、利用處置全部實行聯單制。
將綠色礦山建成率、新設礦山建設要求以及規劃建設綠色礦山等內容納入《徐州市礦山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新增徐州市峻達采石有限公司黑山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和徐州中聯水泥有限公司鷹屋山水泥用灰巖礦2座省級綠色礦山。至2023年底,我市采礦權有效期內大中型礦山共15座,綠色礦山創建已完成13座;有效期內小型礦山7座,綠色礦山創建已完成5座。2023年度,徐州中聯水泥大蔣門水泥用灰巖礦、徐州鐵礦集團有限公司、江蘇徐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張雙樓煤礦被省自然資源廳評為省級綠色礦山建設典型案例,數量居全省第一。
處置能力、利用水平持續提升
沛縣安國鎮宜沛工業園區A區,2023年徐州市“無廢城市”建設10項工程項目之一——占地面積約46.33畝的10萬噸鋁灰資源化項目建成,建設內容包括鋁灰綜合利用裝置、環保設施、生產輔助設施、暫存庫、成品庫區、物料庫等,我市鋁灰利用處置短板得到有效解決。
這一年,我市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不斷強化——
全市2653家產廢企業納入江蘇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重點監管單位100%完成管理計劃系統申報和備案管理。評估302家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情況,達標率98.3%。建立活性炭“智換炭”智慧監管平臺,以“二維碼”為載體,將全市活性炭吸附設施納入平臺,提升廢活性炭的監管水平。建成6家危險廢物集中收集單位,有效解決小量產廢企業危廢處置難題。目前,全市危廢處置能力達36.9381萬噸/年,綜合利用能力達141.246萬噸/年及鋼桶30萬只/年,收集能力達38.91萬噸/年,利用處置危廢類別涵蓋41類420種,危廢利用處置能力基本滿足本地處置需求。
這一年,我市農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持續提升——
建設秸稈收儲中心及臨時收儲站點1300余處,其中3000噸以上規;諆闷髽I72家,全市秸稈收儲能力達150萬噸。秸稈收儲運體系覆蓋全市所有涉農街道辦事處。豐縣、沛縣和睢寧縣獲批2023年度中央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項目。2023年全市秸稈產生量633萬噸,可收集量為517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以上;全市建成村級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點4550個、鎮級收貯站125個和縣級收貯中心8個,回收處理農藥包裝廢棄物118.92噸;全市建成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23家,設計處理能力近20萬噸/月。
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近日,住建部通報了2023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評估,徐州市分數從74.9分提高到80.4分,增加5.5分;排名第16位,從第二檔進入第一檔,實現提檔進位。
這一年,我市生活領域固體廢物管理越來越精細化——
全市新增生活垃圾“四分類”小區256個,新建垃圾分類定點收集廂房4036處。在市區1800余個居住區建成5000余個分類收集房、1000余個可回收物智能收集箱,完成518個收集房升級改造、3000余個收集房便民化微改造。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繼續保持100%,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41%。引導快遞企業對電商快遞原裝直發,電商快遞不再二次包裝比例持續保持在98%以上。深入推進過度包裝和塑料污染兩項治理,使用可循環包裝的郵件快件數量超800萬件,累計回收復用質量完好的瓦楞紙箱超660萬個。
這一年,我市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月星環球港、賈汪吾悅廣場、賈汪萬達廣場、新沂吾悅廣場、邳州中鈺百城5家商業綜合體申報國家級綠色商場。創建國家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市區基本形成“4+8+85”三級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網絡節點。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共有營業性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貨車1738輛(不含4.5噸以下車輛),較2020年增長2758.7%。
這一年,我市“無廢細胞”創建卓有成效——
建成各類“無廢細胞”252個。其中“無廢機關”14個、“無廢景區”2個、“無廢公園”10個、“無廢小區”13個、“無廢工地”10個、“無廢醫院”14個、“無廢商超”11個、“無廢學校”21個、“無廢家庭”157個。
“目前,我市仍然存在工業產業結構仍然偏重、部分固廢基礎設施利用率不高、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資源化利用進展較慢問題。”市無廢辦負責人稱,2024年,我市將統籌城市發展與固體廢物管理,強化制度、技術、市場、監管等保障體系建設,大力推進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推進“無廢城市”高質量建設,推動城市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為全面推進美麗徐州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