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三水統籌”系統治理新格局是當前我國水資源管理和保護的重要任務之一。所謂“三水”,指的是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在實踐中,“三水統籌”是指在水資源管理和保護中,要將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和管理,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保護。
1. 加強水資源管理。通過建立科學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節約。
2. 推進水環境保護。加強水污染防治,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保護水生態系統健康發展。
3. 促進水生態保護。保護和修復水生態系統,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4. 推廣綠色生產和消費模式。降低水資源的消耗和污染,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
5. 加強跨界治理。推動各地區、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和合作,實現水資源的共享和合作。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綜合治理,可以有效地構建“三水統籌”系統治理新格局,實現經濟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構建“三水統籌”系統治理新格局
規劃提出,到2025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在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態恢復等方面取得突破,水生態環境保護體系更加完善,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要素系統治理、統籌推進格局基本形成。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2022年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到87.9%,長江干流國控斷面連續三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黃河干流國控斷面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質,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發生重大轉折性變化。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水環境質量改善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突出,河湖生態用水保障不足,水生態破壞問題凸顯,水生態環境風險依然較高,與美麗中國建設目標要求仍有不小差距。”這位負責人說。
他表示,這部規劃著力構建水生態環境保護新格局。規劃的制定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按照“河湖統領、三水統籌”的思路,指導地方搞清楚問題、癥結、對策和如何落實,建立完善更加精準科學的流域水生態環境管理體系,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由污染防治為主,向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流域要素系統治理、統籌推進轉變,大力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