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李郁華:以先行區建設為牽引 奮力譜寫新時代“黃河故事”寧夏篇章
v
中國企業報
2023年3月11日21:23北京中國企業報官方賬號
圖片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事關區域協調發展大局、事關構建新發展格局、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千秋大計。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寧夏的使命任務,兩年多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站在捍衛“兩個確立”、踐行“兩個維護”的高度,以先行的擔當、先破的勇氣、先試的闖勁,高位推動先行區建設取得實質進展。具體做到“五個堅持”。
堅持“四水四定”,突出節水增效,深入推進節水控水行動。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加強農業節水,加快建設百萬畝深度節水示范區、百萬畝高效節水示范區、百萬畝高效補灌示范區“三個百萬畝”高效節水農業工程,全區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523萬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65。加強工業節水,以工業園區為重點,推廣工業水循環利用等節水技術,全面開展節水型企業達標建設,國內首套化工廢水及礦井水處理裝置建成投運,規上企業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6.7%。加強城鎮節水,開展“互聯網+城鄉供水”示范區建設,統籌排水、污水處理及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加快實施老舊供水管網更新改造,降低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地級市全部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
堅持保護優先,注重生態修復,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推進環境污染大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四塵”同治、“五水”共治、“六廢”聯治,堅決整治環保突出問題,實現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好中向優。推動“四塵”同治,加快實施清潔取暖改造和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深化城市道路、建筑工地、礦山等揚塵污染管控,持續優化重點行業差異化減排措施,地級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保持83%以上。推動“五水”共治,持續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實施城鎮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強不達標水體污染治理,黃河寧夏段干流水質連續6年保持Ⅱ類進出。推動“六廢”聯治,持續開展“清廢行動”和危險廢物專項整治行動,堅決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農用殘膜回收率達到87%以上;17個畜禽養殖重點管控縣(區)完成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編制,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8.7%,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做法得到生態環境部通報表揚。
堅持底線思維,構建堅強防線,全力保障黃河長治久安。統籌好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實施黃河干流及重要支流綜合治理工程,構建綜合性防洪減災體系。加快防洪體系建設,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持續推進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重大專題論證,全力爭取項目盡早開工建設。全面實施兩岸堤防、河道控導、灘區治理、城市防洪“四大工程”,鞏固提升黃河干流標準化堤防。加快流域綜合治理,加快建立以大中小型水庫、淤地壩、河道防洪等骨干工程為主的水沙調控綜合防治體系,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81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達到76.7%,年入黃泥沙由1億噸減少到2000萬噸,堅決保護“母親河”。加快“四亂”問題整改,建立“分級負責、重點保障、聯動推進”的工作機制,全面清理整治黃河“四亂”和騰格里沙漠污染、星海湖挖湖造景等突出問題,強化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杜絕河湖“四亂”問題。
堅持綠色發展,錨定發力關鍵,不斷提升發展質量效益。立足生態資源、產業基礎、特色優勢,聚焦“六新六特六優”產業,補齊創新鏈、優化供應鏈、重構產業鏈,著力提升影響力、競爭力、帶動力。以創新驅動為引領推動動能積蓄,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開展重大科技攻關行動,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1.6%,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17%左右。以低碳綠色為方向推動轉型發展,以全國首個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加快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發展,新能源裝機達到3041萬千瓦(占全區統調裝機比重突破50%、居全國第四),全力打造風光電儲產業鏈及配套制造體系。以轉型升級為抓手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施結構改造、綠色改造、智能改造、技術改造“四大改造”行動,去除低端低效產能,加強先進新技術、工藝、裝備推廣運用,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
堅持全局謀劃,開展先行先試,推動深化改革走深走實。注重從體制機制創新上求突破、促先行,瞄準關鍵性問題,加快推進要素資源市場化改革。抓好政策先行試點,重點圍繞光伏治沙試點、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試點建立非常規水利用激勵約束機制等先行事項,最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為先行區建設提供創新活力。抓好要素資源改革,緊緊扭住用水權、土地權、排污權、山林權、用能權、碳排放權六項關鍵改革精準發力,加快要素資源市場化改革,實現累計交易水量9098萬立方米、金額3.37億元;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5.52萬畝;開展排污權交易168筆;山林權引入社會資本經營林地139.3萬畝;用能權和碳排放權改革推動綠色發展。抓好“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產權保護、平等準入、公平競爭、誠信守法等市場體系,建設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務實透明的政策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親商安商的人文環境,打造西部最具吸引力競爭力的投資目的地。
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政治責任所在、黃河流域所需、寧夏發展所向。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及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胸懷“國之大者”,全面落實國務院批復的《支持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先行區實施方案》,以先行區建設牽引美麗新寧夏建設,狠抓重點任務,落實重要政策,推進重大工程,奮力推動先行區建設實現新突破、見到新氣象、取得新成效。
建議:懇請國家相關部委指導寧夏研究制定《寧夏“四水四定”實施方案》,大力支持寧夏推進高效節水先進灌溉設施更新改造,加大對城市再生水利用、工業廢水處理回用、雨水資源化利用、節約用水信息化等重大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加快構建以大水源、大水廠、大水網為主體的智能化供水網絡,力爭2025年在黃河流域率先建成城鄉一體化供水保障網。
(作者系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中企君薦讀
編輯:米果。
原創不易,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
建言|李郁華:以先行區建設為牽引 奮力譜寫新時代“黃河故事”寧夏篇章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事關區域協調發展大局、事關構建新發展格局、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千秋大計。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寧夏的使命任務,兩年多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站在捍衛“兩個確立”、踐行“兩個維護”的高度,以先行的擔當、先破的勇氣、先試的闖勁,高位推動先行區建設取得實質進展。具體做到“五個堅持”。
堅持“四水四定”,突出節水增效,深入推進節水控水行動。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加強農業節水,加快建設百萬畝深度節水示范區、百萬畝高效節水示范區、百萬畝高效補灌示范區“三個百萬畝”高效節水農業工程,全區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523萬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65。加強工業節水,以工業園區為重點,推廣工業水循環利用等節水技術,全面開展節水型企業達標建設,國內首套化工廢水及礦井水處理裝置建成投運,規上企業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6.7%。加強城鎮節水,開展“互聯網+城鄉供水”示范區建設,統籌排水、污水處理及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加快實施老舊供水管網更新改造,降低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地級市全部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
堅持保護優先,注重生態修復,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推進環境污染大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四塵”同治、“五水”共治、“六廢”聯治,堅決整治環保突出問題,實現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好中向優。推動“四塵”同治,加快實施清潔取暖改造和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深化城市道路、建筑工地、礦山等揚塵污染管控,持續優化重點行業差異化減排措施,地級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保持83%以上。推動“五水”共治,持續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實施城鎮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強不達標水體污染治理,黃河寧夏段干流水質連續6年保持Ⅱ類進出。推動“六廢”聯治,持續開展“清廢行動”和危險廢物專項整治行動,堅決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農用殘膜回收率達到87%以上;17個畜禽養殖重點管控縣(區)完成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編制,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8.7%,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做法得到生態環境部通報表揚。
堅持底線思維,構建堅強防線,全力保障黃河長治久安。統籌好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實施黃河干流及重要支流綜合治理工程,構建綜合性防洪減災體系。加快防洪體系建設,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持續推進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重大專題論證,全力爭取項目盡早開工建設。全面實施兩岸堤防、河道控導、灘區治理、城市防洪“四大工程”,鞏固提升黃河干流標準化堤防。加快流域綜合治理,加快建立以大中小型水庫、淤地壩、河道防洪等骨干工程為主的水沙調控綜合防治體系,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81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達到76.7%,年入黃泥沙由1億噸減少到2000萬噸,堅決保護“母親河”。加快“四亂”問題整改,建立“分級負責、重點保障、聯動推進”的工作機制,全面清理整治黃河“四亂”和騰格里沙漠污染、星海湖挖湖造景等突出問題,強化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杜絕河湖“四亂”問題。
堅持綠色發展,錨定發力關鍵,不斷提升發展質量效益。立足生態資源、產業基礎、特色優勢,聚焦“六新六特六優”產業,補齊創新鏈、優化供應鏈、重構產業鏈,著力提升影響力、競爭力、帶動力。以創新驅動為引領推動動能積蓄,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開展重大科技攻關行動,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1.6%,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17%左右。以低碳綠色為方向推動轉型發展,以全國首個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加快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發展,新能源裝機達到3041萬千瓦(占全區統調裝機比重突破50%、居全國第四),全力打造風光電儲產業鏈及配套制造體系。以轉型升級為抓手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施結構改造、綠色改造、智能改造、技術改造“四大改造”行動,去除低端低效產能,加強先進新技術、工藝、裝備推廣運用,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
堅持全局謀劃,開展先行先試,推動深化改革走深走實。注重從體制機制創新上求突破、促先行,瞄準關鍵性問題,加快推進要素資源市場化改革。抓好政策先行試點,重點圍繞光伏治沙試點、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試點建立非常規水利用激勵約束機制等先行事項,最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為先行區建設提供創新活力。抓好要素資源改革,緊緊扭住用水權、土地權、排污權、山林權、用能權、碳排放權六項關鍵改革精準發力,加快要素資源市場化改革,實現累計交易水量9098萬立方米、金額3.37億元;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5.52萬畝;開展排污權交易168筆;山林權引入社會資本經營林地139.3萬畝;用能權和碳排放權改革推動綠色發展。抓好“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產權保護、平等準入、公平競爭、誠信守法等市場體系,建設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務實透明的政策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親商安商的人文環境,打造西部最具吸引力競爭力的投資目的地。
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政治責任所在、黃河流域所需、寧夏發展所向。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及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胸懷“國之大者”,全面落實國務院批復的《支持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先行區實施方案》,以先行區建設牽引美麗新寧夏建設,狠抓重點任務,落實重要政策,推進重大工程,奮力推動先行區建設實現新突破、見到新氣象、取得新成效。
建議:懇請國家相關部委指導寧夏研究制定《寧夏“四水四定”實施方案》,大力支持寧夏推進高效節水先進灌溉設施更新改造,加大對城市再生水利用、工業廢水處理回用、雨水資源化利用、節約用水信息化等重大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加快構建以大水源、大水廠、大水網為主體的智能化供水網絡,力爭2025年在黃河流域率先建成城鄉一體化供水保障網。
(作者系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中企君薦讀
編輯:米果。
原創不易,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