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南京怎么用?
2022-06-10 08:01:33|圖文來源:南京日報主城六大污水處理廠日供能力超40萬噸,利用率已超22%——
再生水,南京怎么用?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顧小萍
【寫在前面】
剛剛過去的6月5日是第51個世界環境日,生態環境部將今年六五環境日的宣傳主題定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旨在促進全社會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廣泛宣傳生態文明思想。目前在南京廣泛使用的“再生水”,就是對水資源循環利用、助力城市水環境提升的生動實踐。
長江穿城而過的南京雖不是一座缺水之城,但在深入推進國家節水型城市建設的當下,也應致力于“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滴水資源。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再生水(又稱“中水”,指污廢水經過處理后,滿足某種用途的水質要求,可以再次利用的水)在南京的利用率已超過22%,不僅成為越來越多河道的重要補水源,也是不少地區綠化、道路清掃、灑水的主力軍。
利用
汩汩清流,河道里流淌著用水“小秘密”
沿線綠樹成蔭,河水清澈見底,棲霞區北十里長溝東支現在已是遠近聞名的幸福河。河道位于瑞霞路三元祠節點的補水點,更是一處被居民盛贊的好景致——碧水翻滾,清流直下。
眾所周知,棲霞區是傳統的礦產與化工企業集聚區,北十里長溝東支沿線一度聚集了各類大小化工企業近百家,因工業廢水偷排、漏排現象屢禁不止,東支被當地居民戲稱為“五彩河”。近年來,按照水污染治理、水環境提升、水生態修復的技術路線,對該條河道持續開展河道綜合治理,“引水補源”的相關工程也同步推進。在鐵北污水處理廠一期和二期均建設了再生水回用泵房,又敷設了直徑800毫米管道,實現再生水對河道水源的補給,目前日均補水量達到4.1萬噸。
源于江寧區谷里柏村、流經雨花臺區板橋街道的工農河全長5.14公里,因城市發展、道路切割等原因造成水源不足、生態基流較小,加之生產生活的污染,曾經是附近居民屢屢投訴的黑臭河。經過拆違拆破、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引水補水、動態監測、推行排水許可等一系列“大手術”,工農河的沿岸環境、水質徹底逆轉,但在非汛期時段面臨沒有水源補給的尷尬。怎么辦?在城南污水處理廠建設一座再生水增壓泵站,并敷設4.7公里的管道后,尷尬徹底解決。2016年12月起,城南污水處理廠日均為工農河生態補水1.8萬噸。“目前河道水質常年清澈透明,周邊百姓一致叫好。”雨花臺區水務局相關人士表示。
同樣,江北新區的禿尾巴河、噸糧河等多條河道綜合治理工程的背后,再生水也功不可沒。橋北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目前為這些河道補水量達到6.5萬噸/日。
“城南、仙林、鐵北、橋北、城東三期、江心洲等六大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供水能力已達40萬噸/日,每天為14條河道的水源補給發揮著重要作用,讓河湖恢復生機,重現水清岸綠的美景。”市水務集團金陵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芳介紹,再生水的生產和利用在城市人工水循環系統中,已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作為水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對緩解水資源不足和控制水環境污染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南京治水工程的不斷推進及再生水利用管網的延伸,將有更多河道喝上再生水。
道路灑水、綠化灌溉,“再利用”省出生態大賬本
將再生水用于道路灑水、綠化澆灌——這樣的“美好愿景”,已在越來越多的地區成為現實。
在江心洲污水處理廠西側不遠處的環島西路上,設置了一個環衛保潔車輛取水點。記者前往采訪時,負責江心洲道路清洗的洲島現代服務公司員工吳志軍正在給車輛加水。他告訴記者,今年4月以后,他和其他15名同事的作業車輛都是來此加水,一天至少四到五次,而此前多年,道路灑水和清洗用的都是自來水。
江心洲污水處理廠黨支部書記、廠長朱瑞亭介紹,該廠日處理污水量達到67萬噸/日,產生的再生水超過60萬噸。此前多年,達到排放標準的再生水除了一部分用于廠內沖洗、綠化澆灌、濕地補水,其他全部排入長江。
為填補多年廠外中水回用的空白,該廠去年主動與江心洲洲島現代服務公司接洽并達成協議,為其有償提供再生水用于道路清掃、綠化灌溉等。為此,該廠在廠內中水環網接出兩根口徑150毫米的支管置于環島西路,并加裝電磁流量計、防盜水栓、警示牌等設施。今年4月13日,江心洲全島環衛保潔車輛便全部轉至該取水點接水,再生水使用量達到300噸/日。
朱瑞亭表示,隨著污水處理技術的不斷提高,再生水的水質越來越好,“出廠再生水的部分指標已經達到地表Ⅲ類水標準。目前僅利用了極小一部分,若能進一步拓展利用渠道,將大大提高中水的回用效率。”
最讓他引以為傲的是,雖然是污水處理廠,但廠區就像一座環境優美的大花園,每天一到傍晚,尾水池上方的欄桿就棲滿了各種鳥兒,前幾天還飛來了一只貓頭鷹。
城東三期污水處理廠再生水供應能力目前已達15萬噸/日,除了為麒麟科技創新園(生態科技城)地區及白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河道進行補水,也是兩個地區綠化灌溉、澆灑道路的重要水源。
溧水區正以爭創國家級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為契機,大力實施再生水回用工程。在珍珠廣場附近,加裝有南京首臺自助加水機。“這個加水機操作比較簡單,只要將專用的卡片插入機器,屏幕上會顯示卡里的余額、每噸水價格和單次加水量。”環衛工端師傅告訴記者,去年6月起,他們沖洗馬路和公廁等用的都是溧水秦源污水處理公司的再生水。
據悉,為擴大再生水利用率,溧水區正加快城區再生水管道鋪設,與此同時,還創新城市綠化灌溉模式,使用智能再生噴灌系統,可根據天氣情況與季節變化智能科學澆灌植物。另外,該區積極探索擴大再生水回用領域,與大唐南京熱電公司簽訂再生水回用協議,將再生水用于企業生產。“從環保角度看,中水回用實現了水生態的良性循環。從經濟角度看,自來水價格是再生水的好幾倍,一年下來,為綠化、環衛等企業節約的水費將十分可觀。”李芳表示。
數據
提速明顯,再生水利用率已達22.26%
用好再生水,2019年底出臺的《南京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明確,設計日處理能力5萬立方米以上的污水處理廠,有條件的要配套建設再生水利用系統。推進城北、鐵北等污水處理廠廠外中水管網規劃編制工作,加快中水管網建設,將處理達標后的中水用于河道補水、綠化用水等,提高中水生態利用效率。在南京化工園等工業集聚區,規劃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和再生水利用系統,區內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0%以上。
市水務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我市城鎮大中型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利用率為19.94%;2021年,我市城鎮大中型污水處理廠再生水量約57萬噸/日,再生水利用率達22.26%。利用率提速明顯。
未來
不斷創新,拓展再生水利用場景
進一步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去年,住建部、水利部、工信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城市節水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新要求: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
面對新目標,南京如何進一步發力?
在李芳看來,南京須進一步細化再生水分級,盡快擬定出臺再生水水質相關標準,建立健全再生水使用管理條例,加強監管體系建設,保障再生水安全使用 ,從而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另外,還須通過新工藝、新材料生產化應用,提高污水處理后水質,為再生水的需求創造更廣泛的應用市場。就在前不久,城東三期污水處理廠與南部新城簽訂意向性協議,將產生的再生水結合節電空調熱泵技術,為南部新城240余萬平方米核心區提供集中式供冷供熱。如此大規模利用再生水集中供冷供熱的技術項目,在全國相當少見,也是新城建設中推動低碳綠色發展的創新舉措。
開得正艷的睡蓮、菖蒲,蔥蔥郁郁的再生草、蘆葦……在江心洲污水處理廠一角,有一處精致的人工濕地。記者走近一看,這個人工濕地還有一個名稱——生態型人工濕地水質凈化示范工程。據介紹,其設計處理水量達到1200立方米/日,水力停留時間為22.6小時。濕地打造了淺池單元、雙向橫流過濾單元、折流式潛流濕地單元、水平潛流濕地單元、表流濕地單元等。濕地的一角,顯示著相關水質指標:進水水質總氮8.87mg/L,氨氮0.81mg/L,出水水質總氮5.98mg/L,氨氮0.09mg/L。
“利用不同功能單元對污染物的削減能力,可進一步脫氮除磷。”朱瑞亭告訴記者,這一與高校合作的工程,旨在探索再生水未來在城市濕地等進行更廣泛應用。
相關業內專家認為,用好再生水,政府的扶持和引導不可或缺,“再生水利用需單獨建設管路,投入大,還可能破壞原有的建筑設計,政府部門應盡早出臺相關規劃和政策,對于符合建設中水設施條件的,應做到與建設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用,并實行審批后監督、驗收備案和運行監管。另外,再生水利用給社會節約大量的水資源,政府可考慮給予減免排污費、工程補貼和節水獎勵等。”
他山之石
西安:無配套再生水設施最高罰20萬元
《西安市城市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條例》要求,再生水供水管網到達區域內,在水質符合用水標準的前提下,應優先使用再生水。新建、改建、擴建建筑工程項目,建設單位應當配套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沒有配套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的,或配建但未經驗收的,將處以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
北京:超5萬平方米小區須建再生水利用設施
北京市《關于加強建設項目節約用水設施管理的通知》要求,建筑面積在2萬平方米以上的賓館、飯店、公寓;建筑面積在3萬平方米以上的機關、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大型文化、體育等建筑;建筑面積在5萬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區和集中建筑區等新建項目必須設計、建設中水設施。屬于市政再生水輸配水管線覆蓋的建設項目,應當優先使用市政再生水,并要有供水單位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