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壹點
記者 隋忠偉
1月17日下午,日照市新聞辦召開日照市啟動“無廢城市”建設新聞發布會。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市生態環境執法支隊支隊長崔華波發布有關情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麗霞市農業農村局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廷航,市海洋發展局海洋與漁業監督監察支隊支隊長韓小偉,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臧振華現場回答記者提問。


根據國家、省、市有關部署要求,日照市啟動“無廢城市”建設,市政府于2022年12月30日正式印發實施。
一、“無廢城市”的概念
“無廢城市”建設作為“十四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舉措。“無廢城市”是一種現代化的城市管理理念,“無廢”并不意味著全市不產生固體廢物了,也不是說完全將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而是指推動形成綠色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是一種可持續的城市發展模式。
二、“無廢城市”建設的目標
“無廢城市”方案明確,到2025年,“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明顯下降,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取得明顯成效,各領域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和比例顯著提升,無害化處置設施更加完善,建立更加健全的固體廢物長效管理機制,構建形成較為完善的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體系,固體廢物治理能力和環境風險防控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三、如何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呢,概括總結來說就是“五大領域”“四項體系”“五個保障”
五大領域包括
一是加快工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降低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和處置壓力。嚴把項目準入關,深入推進清潔生產審核,促進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加快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升級,積極培育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無廢園區”和“無廢工廠”,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加快推動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到2025年,建成國家級和省級綠色工廠30家,綠色園區2家,爭創省級生態工業園區2家,建成省級“無廢園區”和“無廢工廠”10家,綠色礦山建成率達到70%以上。
二是促進農業領域綠色優質發展,提升農業固體廢物收集和利用水平。積極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持續推進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和農藥減量控害行動,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推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加快農膜回收處理體系建設,2025年,農膜回收率達92%。健全病死畜禽全鏈條收集處理體系,提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水平。
三是倡導生活領域綠色環保理念,推進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倡導“無廢”理念和綠色生活方式,從源頭減少生活垃圾的產生。深入推進垃圾分類,到2025年,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原生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農村地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50%以上。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到2025年,我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80%。加強建筑垃圾智能化和規范化管理,推動建設“無廢工地”,促進綠色建材使用、建筑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建立“無廢工地”長效管理機制。
四是推動海洋領域綠色轉型發展,完善海洋固體廢物監管和防治體系。優化海水養殖結構和布局,提升海水養殖準入要求,加快海水養殖業綠色轉型升級,促進海水養殖廢棄物分類收集和資源化利用。支持日照港建設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口。加強漁港固體廢物分類收集轉運設施建設和管理,制定“無廢漁港”建設標準,打造日照特色“無廢漁港”,到2025年,力爭我市漁港全部建成“無廢漁港”。
五是加強危險廢物處置利用,提高監管能力和環境風險防控水平。優化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設施布局,提升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水平。全面提升醫療廢物利用處置能力,開展醫療機構可回收廢棄物分類收集和綜合利用,實現醫療廢物焚燒處置全覆蓋。強化小微企業和社會源危險廢物管理。構建完善危險廢物智慧監管體系,不斷提升危險廢物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
“四項體系”主要是制度體系、技術體系、市場體系和監管體系,“四項體系”是“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支撐保障。
1.制度體系建設重點是建立“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協調機制和工作調度、評估、考核機制。
2.技術體系主要是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創新和應用,農業上化肥減量增效、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及市政污泥的資源化利用技術和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處置技術的研發及應用等。
3.市場體系主要是推進再生資源交易、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等產業體系建設,促進共享經濟發展,大力發展預制菜產業,探索建立秸稈綜合利用市場化運轉體系等。
4.監管體系主要是建設工業固體廢物智慧監管平臺,提升智慧化、科學化監管能力,嚴格控制“高廢”產業發展,加強對廢舊農膜回收和農藥包裝廢棄物集中回收的監管,推動重點場所禁塑,強化危險廢物日常環境監管等。
“五個保障”包括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監督考核、落實資金保障、強化技術支撐、加強宣傳培訓五個方面,成立市級“無廢城市”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五大領域工作專班,為實現“無廢城市”建設目標任務提供堅實保障。
四、日照市“無廢城市”建設設置了58項指標,包括25項國家必選指標、30項可選指標以及3項日照特色指標
第一個特色指標是無機污泥(鋸泥、綠泥等)、冶金渣的資源化利用率。鋸泥是我市石材加工業特有的固體廢物,主要集中在五蓮縣石材產業園,年產生鋸泥量約260萬噸,針對如此大量的鋸泥,我市將積極發展鋸泥綜合利用產業。而綠泥是造紙產生的固體廢物,目前主要是填埋處置,占用土地,并有一定污染隱患,支持造紙企業配套建設綠泥綜合利用設施,或與綠泥綜合利用企業建立產業聯盟。力爭2025年實現鋸泥、造紙綠泥產消平衡。冶金廢渣是我市產生量最大的工業固體廢物,鼓勵鋼鐵企業配套建設高爐渣、鋼渣等冶煉廢渣綜合利用設施,支持鋼鐵企業與下游建材企業聯合建設鋼渣綜合利用設施,實現冶金廢渣的產消平衡。
第二個特色指標是“無廢漁港”建設。制定“無廢漁港”建設的標準,推進漁港環境綜合整治,強化固體廢物的源頭減量、分類收集和資源化利用。到2025年,力爭全市漁港(含綜合港內漁業港區)建成“無廢漁港”,漁港固體廢物監管機制進一步完善,污染防治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第三個特色指標是醫療廢物分類回收利用率。是在對醫療廢物全面分類收集處置的基礎上,將未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各種玻璃或塑料輸液瓶(袋)等可回收廢棄物分類收集,并由專業單位進行回收再利用,使醫療機構可回收物回收率和利用率逐年增加。
五、“無廢細胞”工程
如果把城市看作一個有機的生命體,那么社區、學校、企業、工地等就是這座城市的細胞,是“無廢城市”的重要載體。“無廢細胞”之于“無廢城市”,正如健康細胞之于生命體。
“無廢細胞”是指在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等工作績效突出的社會生產生活各類組成單元,是踐行“無廢城市”建設理念,促進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產方式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載體。
“無廢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到工業、農業、海洋等領域,事關我們綠色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長期推進。“無廢細胞”作為“無廢城市”建設的基本單元,是公眾學習和踐行“無廢”理念的重要場所,是感受固體廢物治理成效、生活環境不斷向好的重要渠道,是連接政府、企業、公眾多方的重要紐帶。
結合日照實際,目前提出了100個“無廢細胞”工程,以“無廢學校”“無廢機關”“無廢社區”“無廢小鎮”“無廢村莊”“無廢景區”建設為重點,推動建設多元化“無廢城市細胞”,鼓勵有條件的村鎮、社區和社會團體優先開展“無廢城市細胞”創建工作,構建形成以“無廢城市細胞”為媒介的“無廢”文化傳播渠道。到2025年,建成一批覆蓋各區縣的多元化“無廢細胞”。只有每個細胞都工作起來,把各個細胞都激活,都共同去參與“無廢城市”建設,才會讓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都發生綠色轉型,讓我們的城市更加美麗!
下一步,按照“無廢城市”建設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市生態環境局將會同相關部門、區縣,將“無廢城市”建設與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建筑垃圾治理、海洋垃圾清理等專項工作相互關聯、協同推進,系統謀劃固體廢物領域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助力建設美麗日照、生態日照。
近期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