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寧:農村生活垃圾分類 治理成為新時尚
日前,記者在壽寧縣官田村新建的餐廚垃圾處理站看到,村民提著廚余垃圾回收桶,往漚肥池里倒菜葉、瓜果皮等。據了解,這是壽寧縣正在推廣的易腐廚余垃圾漚肥返田、變廢為寶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模式之一。
近年來,壽寧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打造高質量生態文明建設高地,堅持生態優先,以人居環境整治為重要抓手,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提檔升級,扮靚生態顏值,提升縣域品位,努力打造鄉村生態治理的壽寧名片。
優化治理體系
提升垃圾分類效能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是鄉村生態振興的重要基礎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環節。壽寧縣創新建立“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治理體系,完善生活垃圾處理基礎設施,明確保潔配備,堅持常態化清潔和動態清掃,做到日產日清。
壽寧縣塘洋村,風光旖旎,古木成群,村前河水悠悠,沿岸柳樹依依,時而白鷺結伴嬉戲,有長800多米的全省首個村級地礦公園,一條寬闊平坦的大道貫通全村,家家戶戶門前干凈整潔、明亮通達。
“我們摒棄傳統‘四分法’,實施干濕分類治理模式,提高垃圾處理效率,推進犀溪鎮、武曲鎮開展全鎮域農村生活垃圾干濕分類試點,2022年,已完成全縣30%共計60個村莊的生活垃圾干濕分類。同步推行農村生活垃圾有機化處理,建立村鎮餐廚垃圾處置中心。預計到2025年,基本建立農村有機垃圾生態處理機制。”壽寧縣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
強化污染防治
筑牢生態環境屏障
垃圾分類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利用已成為一種農村新風尚。為實現垃圾分類后全鏈條管理、無害化處理,壽寧縣規范垃圾清運流程,設置垃圾轉運定點傾倒、定點裝車,實行密閉運輸,堅持車走地凈,嚴防沿途污染。
“我們還將全縣生活垃圾外運至福安賽岐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置, 實現‘全焚燒、零填埋’,并加快推進壽寧與周寧、屏南三縣聯建垃圾焚燒處置項目建設。”壽寧生態環境局負責人說。
同時,加大力度嚴控垃圾填埋場滲漏污染,覆膜垃圾填埋場12000多平方米,及時更換滲濾液處理設施超濾膜、納濾膜,滲濾液調節池加蓋,定期開展壽寧縣安寧生活垃圾填埋場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監測、土壤污染隱患排查。
營造濃厚氛圍
倡導綠色生活新風
“你們這戶上個月排名不錯,平日里一定要做好干垃圾、濕垃圾分類收集,繼續保持干凈衛生的環境,爭取在每月18日垃圾分類積分評比活動中排名靠前,年底兌換更多的禮品。”在賴家洋村,一名黨員先鋒按照往常開展入戶宣傳,動員村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為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見行見效,壽寧縣多措并舉,以垃圾分類“擴面提質”為切入點,全方位、多角度廣泛宣傳推動垃圾分類工作。
通過開展入戶宣講、召開座談會、開通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廣泛宣傳垃圾分類治理;發揮網格觸角優勢,基層網格員通過發放指導手冊、講解分類知識、定期站崗監督等方式引導群眾踐行垃圾分類行動;動員村委將垃圾分類納入村規民約,制定《農村垃圾分類誠信積分管理制度》,以積分兌換生活用品,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組織“最美庭院”、衛生巷道和創建“星級文明戶”等評比活動,營造衛生整潔良好氛圍,引領綠色文明新風尚。(記者 張文奎 通訊員 吳麗枝)
近期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