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城市要宜居,解決好垃圾處理問題至關重要。北京市海淀區市政服務集團固廢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淀市政集團固廢發展公司”)以“垃圾分類”為產業基點,整合垃圾收運資源,優化區域產業布局,致力打造聚合前端收集、運輸、壓縮、轉運、處置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垃圾處理系統,不斷實現垃圾產業從靠要素推動向靠創新驅動的轉型升級。
升級設備做好垃圾收儲
處理城市垃圾,收儲是第一步。
在恩濟里小區密閉式清潔站,周邊生活垃圾在此收儲和轉運,成為附近垃圾清運的一級站點。“垃圾處理一共包括投、收、運、處四個環節。”公司負責人介紹說,清潔站的垃圾收儲設備分為非壓縮式設備和壓縮式設備,其中,壓縮式設備又分為分體式壓縮設備和一體式壓縮設備。
自2012年開始,海淀區城市管理委員會對老舊垃圾清潔站進行了提升改造,將部分清潔站原有的吊裝式設備和分體式設備升級為一體式壓縮設備。公司負責人介紹道:“一體式設備的好處是完全不需要考慮設備的嵌入,簡單來說,設備就是箱子,箱子就是設備。”截至目前,海淀區共有約280座清潔站,海淀市政集團固廢發展公司負責的清潔站就有178座,其中采用分體式壓縮設備的清潔站僅有20多座,剩下約有一半數量的清潔站采用的都是一體式壓縮設備。
密閉式清潔站大多建在居民區,異味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居民的生活。在恩濟里小區密閉式清潔站,通過安裝內循環制冷系統和換氣除臭系統,異味問題得到了解決。此外,安全警示、入樓掃碼提醒、監控、垃圾入站掃碼等垃圾處理設備一應俱全,垃圾處理設施的智慧管理功能得到了提高,垃圾收運過程的密閉性也得到了增強。
目前,海淀市政集團固廢發展公司以其他垃圾、居民廚余垃圾、非居民廚余垃圾為主要運營板塊,以管控垃圾為輔助運營板塊,加快大件及低值可回收物、醫療垃圾、園林垃圾、電子廢棄物等垃圾市場的調研和進入步伐,延展業務深度和廣度。
優化服務實現密閉轉運
在清潔站得到壓縮處理的垃圾,將由垃圾清運車送往下一個處理點——轉運站。
五路居轉運站是海淀區唯一的大型生活垃圾轉運站,負責海淀區南半部其他垃圾的轉運工作。在垃圾分類轉運鏈條的全面升級中,五路居轉運站進行了設備升級的創新嘗試。“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展開,我們對垃圾處理全密閉、噴淋、除臭等各項工作提升改造。”公司負責人介紹說。
改造后的五路居轉運站達到了高效、清潔、環境友好的服務狀態,通過密閉化的運輸減少了生活垃圾運輸過程中的二次污染,大大減輕了垃圾消納過程中對城市道路的壓力。
五路居轉運站是海淀市政集團固廢發展公司開拓固體廢棄物處置新格局的一個縮影,目前,該公司以區域分類運輸優化項目等為抓手,結合客戶普適性需求的研究管理、提高收運資源配置效率、管家式服務模式等方法優化客戶生態圈,推動市場管理下沉。
擔當使命引領產業建設
成立至今,海淀市政集團固廢發展公司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活動的保障任務。無論是去年2月舉辦的北京冬奧會,還是每年三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亦或是黨的二十大,公司都以首善標準扎實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據介紹,北京冬奧會期間,公司為首都體育館、五棵松體育中心冬奧場館及周邊駐地酒店提供了垃圾清運保障。
當前,海淀市政集團固廢發展公司日均清運其他垃圾1719噸、日均清運居民廚余垃圾423.92噸、日均清運非居民廚余垃圾220噸、日均轉運垃圾780噸、日均壓縮垃圾805噸,這些數字的背后是公司擔當社會使命、做好民生服務的精準體現。
新技術正在賦能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海淀市政集團固廢發展公司也提出了“融合數字技術,實施自主智能戰略”的戰略規劃。“我們將以超一流品質屹立行業前沿,引領創新型垃圾處理產業建設。”海淀市政集團固廢發展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據“十四五”規劃和海淀區委區政府關于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的相關政策,結合城市大腦等科技項目,公司充分利用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建立站點、車輛和收運設施三位一體互聯稱重系統,持續打造全密閉式、全自動化、數字智能的垃圾鏈條處理端口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信息實時共享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