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力環境科技將有機固廢轉化為有機肥料助力鄉村振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系統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問題。
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農科院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中國城巿報中國城市管理研究院有機城市固廢與城市渣土處置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章力健表示,中醫農業就是將中醫原理技術方法應用于農業領域,用中草藥生產“兩藥”(農藥和獸藥)保護動植物生長,利用中草藥加上天然營養元素的組合搭配生產“兩料”(肥料和飼料)促進動植物生長,利用藥用植物與其他生物群落之間的相生相克機理調理動植物生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化學農藥、化學肥料、化學飼料添加劑以及各種抗生素、激素的使用,有利于動植物健康生長、實施病蟲害綠色防控。
章力健強調,當前我國耕地的面積銳減,土壤和農產品質量退化,化肥、農藥、重金屬污染愈演愈烈,其中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比重分別為13.97%、2.50%和5.02%,化學藥劑的使用給農業生態系統造成了很大的破壞。比如,隨著大棚蔬菜面積的不斷擴大,蔬菜生產集約化程度增高,危害蔬菜生產的蟲害、病害日益嚴重,病蟲害的抗藥性也越來越強。化學農藥的不合理使用不但破壞了作物的根系,也破壞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存環境,打破了土壤平衡,造成惡性循環,致使病蟲害防治越來越難。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首位,農業振興是根本。農業農村部在會議中提出,將進一步加大對中醫藥農業發展的扶持力度,扎實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積極探索開展“中醫藥農業”肥藥替代化學肥藥試點。
中醫農業技術體系和應用模式可以在“兩藥、兩料”(農藥、獸藥、肥料和飼料)四個領域廣泛應用,即利用中醫原理和方法將動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元素和天然礦物元素研制成促進動植物生長、防治動植物疫病的營養物質或藥劑配方,可以有效實現有機生產、降低藥物殘留。科學研究表明,利用中草藥、微生物等制成的肥料、農藥和飼料,既改善農產品的產地環境,又保障農產品的品質。
據悉,“中醫農業”理念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據權威部門公布的數據,當前我國全社會每年排放的有機固廢物在40億噸以上。這些有機固廢物的主要特征是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及其他一些營養元素,同時含水量高,平均在70 %至80 %之間,現有技術條件下處理難度大、成本高,絕大多數不能直接利用。如此大量的有機固廢物,如果處理不好將是社會生態環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如果對其進行節能環保的處理和肥料資源化利用,將其轉化為優質的有機肥料,可以替代絕大部分無機化肥的生產和使用,既可消除有機固廢物本身污染,又可減輕因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同時節省了大量的社會資源,還可有效保持土壤的肥力,恢復土壤生態環境建設,實現農林業種植的可持續發展。
寶力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廠區設備

寶力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面向社會、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將有機固廢合理轉化為有機肥料并加以科學施加,利用有機固體廢棄物作為原料,以藥肥一體化為方向,生產多功能有機水溶肥,不僅可以增強農作物生長態勢,還能夠滿足農作物生長發育需求、提高農產品質量。有機肥料對農作物能夠直接提供相當數量的營養物質,還能提高大量營養元素和微量營養元素的職務有效性及化學氮肥的利用率。有機無機肥的配合施用對提高農產品的營養品質、感官品質和加工品質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尤其是果品蔬菜的生產,多施用有機肥料能提早成熟;增加色澤,提高糖度和改善口感;延長產品的貨架期。
中醫農業以中醫理論為樞紐,為鄉村振興提供中醫農業技術支撐,促進產業升級;寶力環境以自身技術創新為發展驅動力,為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創造重要價值。二者的有機結合在全國層面系統規劃和推廣中醫農業上,將是有效解決目前中國農業農村問題的重要措施,在實現中醫振興、實現鄉村振興,以及實現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道路上彰顯突出意義。 (張聰煦)
0人參與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