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壹點
通訊員 吳春輝
泰安市始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十大攻堅行動”為抓手,打好“加減乘除”組合拳,推進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1—10月份,泰安市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Ⅲ類標準,大汶河干線首次實現全面優Ⅲ,水環境質量指數比去年同期改善15.4%,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1位。
“加”壓,補齊短板強弱項。一是“一張網”推進城區污水治理。新建污水管網63.2公里,實施雨污分流改造60公里,完成521公里污水管網排查整治,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6萬噸,城區污水處理廠外排水質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四類標準,建成區黑臭水體“動態清零”。二是“一體化”推進鄉鎮農村治理。推動5個鄉鎮實施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改造和配套管網建設,19個鄉鎮規劃新建污水處理設施或收集池。“整縣制”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576個行政村新增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三是“一站式”推進化工園區管理。在4個省級化工園區全面推廣“環保管家” ,提供“一站式”專業化環境管理服務,園區環境管理水平實現了質的提升。
減”排,截污控源挖潛能。一是強化柴汶河流域綜合整治,實施清源污水處理廠工藝改造,建設新泰·城南污水處理廠、新泰污水處理廠下游人工濕地等工程,對重點企業廢水和城區生活污水進行深度處理,柴汶河西高村橋國控斷面水質成功實現優Ⅲ。二是強化東平湖綜合治理,修復濕地3.4萬畝,建設環湖生態隔離帶84公里,拆除清理畜禽養殖場戶157家,東平湖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三是強化南四湖流域治理,建設完成16公里污水管網,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
“乘”勢,建章立制聚合力。一是堅持制度約束。市委、市政府將水環境質量改善納入“六比爭先·標旗奪金”的重要事項,建立市委常委包保制和部門督戰制,健全完善考核獎懲、環境約談、量化問責等制度文件,壓實責任。二是堅持務求實效。逐月制定改善目標,常態化召開水環境形勢分析會,第一時間分析形勢、解決問題。三是堅持嚴格執法。累計檢查企業1306家次,立案167起,持續對環境違法行為保持高壓態勢。成立“生態110聯合執法巡查執法大隊”,對東平湖周邊排污單位實施常態化巡查。
“除”虛,狠抓落實促成效。一是真督導。市委、市政府成立7支由14個部門組成的聯合督導組,參照環保督察模式,入駐縣市區,深入一線督導檢查。二是真巡查。每月對縣鄉村河湖長巡河情況分級通報,實施河湖違法有獎舉報,累計排查、清理涉河湖違法違規問題141起。三是真整改。部署開展全市突出環境問題“十大攻堅”行動,排查整改問題650余項。總投資7億余元,全面完成寧陽化工園區公共管廊、“一企一管” 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效確保了海子河水質穩定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Ⅳ類標準,整改成效在國家、省多家媒體宣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