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以創新為驅動,以人為本,借助新一代的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和城市管理技術深度融合為手段,對城市的基礎支撐、資源環境、社會民生、產業經濟、市政管理領域活動中的人物環境進行智慧化的感知、互聯、協同和處理,從而創造出的一個和諧、安全、高效、幸福、持續發展的城市生態系統。
網格化使政府各部門之間實質性的協調與聯動成為現實,優化了城市綜合服務管理流程和運行機制。網格化通過“網”與“格”將城市綜合服務管理中的人、地、物、事、組織有效整合,構建了一個信息化、智能化、交互性的運行體系,實現了城市綜合服務管理資源的有效整合,是一次政府基層治理模式的變革和突破。
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可以在不打破現有行政區劃、管理格局和基層民主自治的前提下,通過一定的標準和要素將城鄉社區(村)合理地劃分為若干網格狀的單元,最大限度地整合基層現有的服務管理資源,對網格實行全方位、精細化的動態管理,為網格居民提供多元多樣、優質高效的服務。將上級部門在基層設置的多個網格整合為一個綜合網格,依托村(社區)合理劃分基本網格單元,統籌網格內黨的建設、城市管理、綜合治理、環境監管、應急管理等工作,實現“多網合一”。合理確定網格監管任務和事項,科學配置網格員力量,實行定人、定崗、定責。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標準化建設,提高網格管理規范化精細化水平。新型智慧城市可以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社情民意及時收集、矛盾糾紛就地化解、降低刑事治安發案率、減少安全事故隱患、下降信訪案件、健全基層管理、不斷完善服務,以橫掃城市治理的角度,增強政府部門信息化建設,提升公眾滿意度,是提升公眾滿意度的迫切需要。
在城市運行工作中實施新型智慧城市,是提高城市治理效率的有效途徑。建設“網格化+”新型智慧城市平臺,實現市、區、專業工作部門和網格員四級聯動的管理模式和信息資源共享系統,真正整合優化整合政府信息資源和政府數據庫群,建立覆蓋全時段全方位的精確、敏捷、高效、可視化的城市運行體系(城市大腦),將有助于現有體制下城市運行機制的重新塑造。
以人為本:以“為民、便民、惠民”為導向。
統籌建設:強化對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的統一領導,統籌推進項目建設、資金管理和資源共享,注重節約,實現項目建設集約化、資源利用社會化。
因城施策:依據城市戰略定位、歷史文化、資源稟賦、信息化基礎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方面進行科學定位,合理配置資源,有針對性地進行規劃和設計;
互聯互通:圍繞數據匯聚和流轉,打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各環節要素間的網絡互聯和信息互通,實現全省互聯互通。
共享協同:以集中、共享、開放為途徑,推進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的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實現城市管理、產業發展、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多方面的協同發展體系,為社會公眾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
多元參與:開展智慧城市頂層設計過程中應考慮政府、企業、居民等不同角色的意見及建議。
綠色發展:考慮城市資源環境承載力,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節能環保發展、低碳循環發展”為導向。
創新驅動: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體現新技術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體現智慧城市與創新創業之間的有機結合,將智慧城市作為創新驅動的重要載體, 探索機制創新、理念創新、技術創新、應用創新和模式創新,驅動新型智慧城市健康發展。
注重實效: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便民服務水平為導向,建設實用、好用的新型智慧城市項目,推進城市管理和便民服務水平穩步提升。
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本著避免政府各級部門重復建設,減少信息化投資建設成本的原則,在充分共享和利用現有信息化資源和基礎數據資源的情況下,圍繞“一網、一庫、一平臺、一朵云”進行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打造政務高效、服務便捷、管理睿智的 “網格化+”新型智慧城市信息平臺發展的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