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2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三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圓桌論壇 丨 雙碳背景下,水安全與科學輸配需要哪些新思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1-09-29  瀏覽次數:127
    核心提示:圓桌論壇 丨 雙碳背景下,水安全與科學輸配需要哪些新思路?
    中國給水排水2022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三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2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三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圓桌論壇 丨 雙碳背景下,水安全與科學輸配需要哪些新思路?

    3
    分享至

    當下,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正在全力推進,對水務行業創新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雙碳背景下,水安全與科學輸配領域如何破局?

    9月27日至28日,由粵海水務、廣東省水利學會、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北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聯合粵港澳大灣區高校、行業協會等共同主辦的“城市群飲用水安全保障與科學輸配會議暨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聯合創新中心首屆論壇”在深圳召開。

    在28日的論壇上,由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孫連鵬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杰、中國工程院院士馬軍、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會長章林偉、香港大學講座教授李曉巖、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寧尋安以及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志土,圍繞上述主題進行了一場圓桌論壇,為水務行業創新發展建言獻策。

    主持人: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孫連鵬

    嘉賓: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杰

    中國工程院院士馬軍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會長章林偉

    香港大學講座教授李曉巖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寧尋安

    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志土

    雙碳背景下,水務行業應如何抓住時代機遇?

    寧尋安:我認為水務行業,在污染控制方面,我們應該對中高濃度的廢水處理盡量減少過度氧化,因為氧化處理最終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污染物的排放,要盡量避免過度氧化技術。當然,有一些污染物難以被普通方法去除的,這個時候要考慮找一些更好的辦法。對于低濃度的,如果結合碳減排的話,可以用吸附,特別是一些低附加值不需要再生的吸附劑,這樣比較好找原料。因為碳減排都是和氧化過程有關的。

    章林偉:從雙碳的角度,我的認識圍繞著三個方面:第一,減碳;第二,替碳;第三,碳匯。我們水務行業至少在能源利用行業是進入前百位的。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為相關投資作過研究,那個時候的結論是自來水行業每年的耗電量占了國家總電耗的1.5%到2%,現在隨著國家能源戰略的調整,我認為這個行業的能耗占比有所提升,至少在3%,甚至于更高,我們肩負著很大的落實國家雙碳政策的任務。在這種大背景下,我們首先要知道水務行業碳達峰是什么樣的,我們到底處在什么樣的位置,然后才能知道碳減排的路徑是什么樣,行業應該怎么做。

    馬軍:碳達峰、碳中和實質上是經濟轉型,我們必須要擺脫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核心問題還是要發展高技術,因此在我們水行業里面有非常多的機會,因為環保產業本身就是高新技術。我們要從新的思維、新的角度來發展環保產業。原來我們的環保產業基本上是以終端凈化、終端降解為主,以排放為目標。今后的發展我認為應該把思路轉變一下,要以源頭污染控制、資源回收為重點,以低能耗、低碳、綠色發展為主要方向,形成環保新的產業體系。所以我認為綠色產業的發展、新型產業發展是我們環保行業、水行業的機會,自來水行業的發展也不僅僅是自來水,應該是按照整個城市的綜合治理來著手,從源頭的污染控制來著手,從水源的保護,從源頭到龍頭綜合體系,這樣我們才能實現新的水技術產業的升級,以及新的綠色低碳產業的發展。

    張杰:對于這個問題,我想從城市層面談一談。我的想法是從資源規律出發,包括綠色植物在內的城市資源生態系統,能夠為碳中和提供很好的出路。什么是資源生態系統?就是一個城市要有健康的水體,要有濕地、森林、綠化、行道樹、城市公園等,這些加起來就是城市資源生態系統,我認為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助力解決碳中和的問題。

    轉變思路,碳中和背景下,水務技術發展應有新方向

    李志土:其實我認為雙碳有兩方面工作需要做,就是開源和節流。開源是引進一些再生能源,節流方面,在我們水務行業,就涉及到水處理和輸配方面的工作。目前水處理行業的數據化已經做得非常成熟,基本上每一個工藝,我們都知道碳排放是多少,電耗是多少,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要去探索怎么去優化,去開發利用一些碳排放比較小的,或者是效率比較高的水處理工藝。輸配方面則占了總體電耗碳排放比較多的部分,這方面首先我們要知道真實的數據是怎樣的,比如每一臺水泵每一個小時、每一個工藝耗電量是多少,可以在這個方面做一些優化。

    李曉巖:從技術上來講,污水處理的有機物物含量很高,碳排放相對較高,可以看作是污染物,其實也可以看作是潛在資源,把碳轉化成有用的東西。比如說一個城市基本上20%、30%有機物的消耗最后都在污水里,這是相當大的碳量,如果未來技術的發展,能夠把這些碳捕捉上來,而不是轉化成二氧化碳的排放,這也是一個很有前景的技術研發方向。

    馬軍:我非常贊同李老師的一些看法。我認為我們的污水處理和水質保障系統未來要改變思路,原來是走降解的線路,但是成本高、運行費用高、投入大。但其實系統已經建成了,我們應該如何利用原有的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呢?我認為應該把一些污染物從源頭上進行分離,在源頭上實現資源化,不要單純地走降解的道路。比如說現在大量的有機物,從農村進入到城市,但是我們沒有讓它再回到農村,這個平衡戰略上應該要強化。

    立足大灣區,如何利用智慧水務技術助力碳中和?

    李志土:從自來水公司的方向去看利用智慧水務做減碳減排,我認為在輸配方面的壓力控制非常重要。因為我們需要滿足供水壓力最低的要求,那么,在這里面如何有效控制或者優化管網供水情況?需要相關企業利用智慧水務做好能耗管理、漏水管理。因為壓力過大的話,漏水一定會增多,因此我們需要一些工具的幫助。智慧水務的優勢,就是數據系統比較完善,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知道哪里有可以改善的空間,哪里可以利用低碳的工藝。

    章林偉:發展智慧水務,不能太“土木工程”,我們借鑒中國制造業的智能發展,為水務行業的裝備智能提供一個很好的基礎,然后我們再去應用數字化、數字孿生等技術。此外,除了減碳,我們還有一些替碳技術,比如說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以及我們還可以做碳匯。我認為我們不能只盯著自己的行業,我們還要結合其他的行業,去建立一種雙碳戰略的聯結。

    李曉巖:在這里我想舉一個例子。香港水務署裝了很多設備搜集大量數據,他們自己其實處理不了,做不了。后來,我也幫助找了一些IT領域的人才,但他們也很難深入到行業中去,這個事情就不了了之。所以我在思考,應該由誰來做真正的智慧水務?其實現在數據不是問題,但數據的價值怎么實現?這里面需要更高層次,更高的智慧,這方面確實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

    馬軍:就像李老師的觀點,智慧水務的確是交叉學科,是今后一個大的發展方向,它不是傳統給排水行業能做的,所以現在哈工大新成立了一個專業,叫做城市水系統工程,我們采用了交叉學科,把水系統和計算機、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械、機電結合起來。此外,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我認為未來有可能探討新的城市群水資源發展模式。因為大灣區有不同的水源,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水源,我們可以從戰略上把大灣區水資源綜合管理起來,以低碳、低成本、高效率、高安全來形成新的水資源布局。

    【記者】李赫 發自深圳

    【作者】 李赫

    綠動廣東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邑县| 淳安县| 综艺| 谷城县| 阿城市| 延边| 鄢陵县| 嘉义市| 通化市| 江山市| 裕民县| 锦州市| 信丰县| 封开县| 商洛市| 基隆市| 乌拉特后旗| 玉树县| 军事| 墨竹工卡县| 深泽县| 兴海县| 称多县| 金堂县| 沂水县| 鹿泉市| 仲巴县| 永丰县| 平谷区| 甘肃省| 石首市| 内丘县| 浦城县| 白水县| 右玉县| 太仓市| 上蔡县| 东乡族自治县| 宁津县| 康定县| 奎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