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作為渤海鎮的傳統支柱產業,每年產量都在500萬公斤以上,產生的栗蓬也在400萬公斤左右,隨意堆積丟棄和粗放式的焚燒等都嚴重影響著生態環境,每年秋收這些廢棄物也成了百姓亟需解決的“心頭病”。今年,渤海鎮引進智能納米膜堆肥技術,將農林廢棄物高效、科學處理,二次用于農業生產,實現資源化利用。
在渤海鎮渤海所村的農業廢棄物處理站,這項“智能技術”得到了有效利用。廠房里,大型綜合破碎機把樹枝、板粟篷這些農業廢棄物粉碎后供堆肥使用。智能納米膜堆肥設備安放在廠房的角落里,占地雖大周圍卻沒有任何發酵后的難聞氣味。技術人員表示,正在發酵中的樣品需要經過13項常規指標檢測,完全達到國家規定的有機肥標準后才可以使用。
據了解,傳統的農林廢棄物堆肥處理方式存在發酵時間長、排放臭氣、過程不連續、發酵質量差等問題,難以滿足當前發展的需要。而智能納米膜發酵技術是將植物殘體、復合體凋萎物、畜禽糞便等農林牧廢棄物進行快速好氧發酵,制成有機肥并就地還田。
為從源頭解決農業廢棄物的處理問題,渤海鎮在21個行政村設置農業廢棄物收集點,并配備小型粉碎機,用于處理本村的板粟篷和部分樹枝。在渤海所村設置一個大型的處理站,配備綜合破碎機、農用裝載機等設備,并引進2套智能納米膜發酵設備,可以大批量處理渤海鎮全鎮的農業廢棄物。
21個村設置了農業廢棄物收集點,由鎮政府統一收集、集中處理,渤海鎮的環境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減少了河道和村周邊的農業廢棄物的堆放,減少了火災隱患,減少了焚燒之后對大氣污染。下一步,渤海鎮將把這項工作進行長期推廣,把所有的堆肥進行還田,改善地力,增加農作物的品質。
【來源: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