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沿黃各市委書記市長怎么說
原標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沿黃各市委書記市長怎么說
“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
9月20日下午,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明確提出要深入領會和把握總書記重要講話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展現山東擔當、作出更大貢獻。
如何在黃河流域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樂章中展現山東擔當、作出更大貢獻?且看沿黃各市市委書記、市長怎么說。
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對于濟南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和深遠影響。人民治黃以來,濟南人民和其他沿黃地區人民一道,按照“除害興利”的總方針,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創造黃河歲歲安瀾的偉大奇跡和無愧于歷史的光輝業績。特別是近年來,黃河防洪工程體系日臻完善,生態屏障作用不斷發揮,確保了濟南市防汛安全、工程安全、引水安全、生態安全。今后要進一步促進河流生態系統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積極對接流域規劃,統籌推進黃河生態帶建設和濟南市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逐步恢復黃河灘區原有濕地生態環境;實施黃河風景區升級改造,開展城區段綠色廊道建設,打造沿黃百里綠色生態長廊。
當前,濟南正沿黃河兩岸,打造1030平方公里的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作為以產城融合為主打的現代化新城,奏響的是濟南的“新”“先”黃河大合唱,全力打造“四新”產業,包括交通裝備、信息技術、醫藥制造、智能制造等新智造,氫能源、量子科技、石墨烯等新科技,智慧物流、科技服務、產業金融、創意設計等新服務,以及現代農業、文創旅游、醫養健康等新消費產業項目,一個理念先進的引領之區、體制靈活的活力之區、產業高端的前衛之區正在加速崛起。濟南設立了2500億元的新舊動能轉換基金,不斷加大創新力度,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醫療康養、生物制藥、量子科技等十大千億級產業,一大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在濟南不斷涌現,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
目前,450平方公里的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直管區全面啟動建設,綠地國際博覽城、中科院新經濟科創園、京東數字經濟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地。借“擁河發展”之勢,鎖定“建設‘大強美富通’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濟南正昂首走在全省前列,全力“讓濟南這個山東經濟龍頭揚起來”。如今,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推進,2018年,新經濟增加值比重達到26.5%,提高1.7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6%,居全省第一位。
東營市委書記李寬端: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為推進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東營作為黃河入海口城市,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下游的黃河三角洲要做好保護工作,促進河流生態系統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實施黃河三角洲生態大保護,為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15.3萬公頃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是保護全球物種多樣性的天然基因庫和重要支點。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實施濕地修復和刁口河故道生態調水工程,先后修復濕地2.3萬公頃,區內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生態功能顯著增強,鳥類種類由建區時的265種增加到現在的368種。正在實施黃河三角洲國際重要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推進自然保護區水系貫通項目,改善以鳥類為主的灘涂生物棲息地質量,切實提高濕地生態質量,保護生物多樣性。作為黃河入海的地方,我們將切實擔當在黃河流域保護中的重大責任,加強與沿黃各市的協作,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東營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品牌。我們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努力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級,黃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濕地城市。特別是充分利用河海交匯、新生濕地、野生鳥類三大世界級旅游資源,堅持在保護的前提下科學開發,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黃河入海、我們回家”文化旅游品牌的影響力顯著提升。我們將深入實施“旅游富民”三年行動計劃,加強與大企業集團的合作,努力把文化旅游產業打造成為富裕東營的支柱產業、幸福東營的惠民產業、宜居東營的生態產業。
聊城市委書記孫愛軍:
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站位高遠、思想深邃,為我們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黃河母親河提供了根本遵循。黃河是聊城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命脈,每年提供8億多立方米的水源補給,灌溉全市540多萬畝農田,成就了“江北水城”的城市品牌。我們一定深刻領會和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扎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一是做好“綠”的文章。近年來,我市認真踐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持續推進沿黃水生態建設,植樹40余萬株、綠化苗圃4000多畝,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黃河百里生態長廊。我市成功創建為全國少有、山東首個平原國家森林城市,黃河東阿段創建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我們將堅持開展大規模綠化行動,進一步完善由防浪林、行道林、適生林、護堤林構成的生物防護工程體系,著力打造沿黃綠色生態屏障。
二是做好“治”的文章。聊城地處黃河中下游,對治理黃河始終不敢掉以輕心。近年來,聊城黃河大堤進行了五次大規模整修加固,實施了金堤河干流河道治理、黃河下游防洪工程等項目,基本建成了集防洪保障線、搶險交通線、生態景觀線于一體的標準化防洪工程,榮獲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我們將把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科學實施堤防加固、河道整治工程,為實現黃河防洪安全提供堅強保障。
三是做好“節”的文章。黃河是聊城主要客水資源,近三年平均引黃水量占總供水量的40%以上,高效用好黃河水對于保障聊城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市將堅持把水資源作為事關發展和民生的剛性約束,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嚴格用水計劃管理、用水總量控制、取水用途管控,加快位山、彭樓等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著力改善灌區基礎設施條件,推動工業、農業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不斷提高黃河水資源的利用率。
濱州市委書記佘春明: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賦予黃河沿岸城市的責任使命。濱州市作為黃河下游一座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的城市,將搶抓重大戰略機遇,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打造黃河流域的“明珠城市”。
一是打造黃河生態環境保護的新樣板。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黃河流經濱州94公里,與城市的發展同呼吸、共命運。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秉承保護優先的原則,利用“河寬灘大、風情秀美、宜居宜游”的生態特色,打造“蒲城水鄉、秀林蝦塘、九曲玉帶、千里畫卷”的美麗景象。把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能力作為剛性約束,改善沿黃生態氣候,促進城市與黃河的共生共榮。落實最嚴格的黃河河道管理制度,持續推進“清河行動”,促進河流生態系統健康。依法依規做好沿黃生態修復,逐步修復濕地生態系統,為更多的野生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地和繁殖場所,使生物多樣性實現最大化。
二是打造黃河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新標桿。黃河是濱州最主要的客水資源和淡水資源。我們將繼續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以優化配置黃河水資源和節約保護為重點,以用水計劃管理為手段,實現黃河水資源的統一調度和高效配置。嚴格新增取水許可審批管理和監督用水計劃執行,從嚴控制區域用水總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不斷促進用水管理的精細化、科學化。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強灌區節水改造,全面提升黃河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讓黃河更好地造福人民群眾。
三是打造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濱州是黃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我們將充分利用好寶貴的資源稟賦,突出特色性、唯一性、系統性,打造集生產生活、旅游、休閑、健身、觀光、鄉村振興為一體的黃河風情帶。落實好薄弱段落堤防防護措施,加強險工險段搶險物料儲備,確保黃河大堤萬無一失。加快推進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力爭36個村、17940名灘區群眾早日實現“安居夢”“致富夢”。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深入挖掘歷史線索,講好濱州的“黃河故事”。加快黃河文體旅融合發展,開展以黃河為主題的文體活動,打造富有現代氣息、凸現黃河元素、獨具濱州特色的靚麗名片。
菏澤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平:
習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鼓舞人心、激發干勁。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我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共同守護母親河安瀾,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讓黃河成為造福菏澤百姓的幸福河。
菏澤市是黃河入魯第一市。黃河在菏澤市境內全長185公里,形成灘區面積504平方公里,灘區內現居住人口14.7萬人,其中貧困人口25667人。
經過70年的不懈努力,目前菏澤黃河已經初步建成了由堤防、河道整治工程組成的較為完整的防洪工程體系。目前,菏澤是全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的主戰場,規劃建設28個村臺社區、6個外遷社區。截至目前,28個村臺已全部淤筑完畢,在進行應急工程(村臺沉降、強夯等),其中焦園8號、長興8號已達到社區建設標準,并于今年5月30日、8月8日正式開工建設社區工程;6個外遷社區,2個已搬遷入住,3個預計年底前完成搬遷,1個正在加快建設。
在扎實推進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的同時,我們要超前謀劃產業發展。立足灘區實際,高標準、高起點、高水平編制黃河灘區產業發展規劃。聚焦黃河灘區優勢資源,大力發展綠色種植養殖、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特色產業。要注重抓好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努力實現“一村一品、一臺一韻”,積極打造成美麗鄉村示范點和鄉村振興的樣板,將昔日的“黃河灘”變成美麗的“花果園”,讓灘區群眾家園更美好、生活更幸福。(申紅 田可新 賈瑞君 李夢 李劍橋 王兆鋒)
(責編:鄭浦麗、胡洪林)